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结合《苏州园林》一课教学谈在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苏州园林的特点写一副对联
 

结合《苏州园林》一课教学谈在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苏州园林的特点写一副对联

发布时间:2019-02-07 03:57:24 影响了:

  新课改提出在教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苏州园林闻名中外,林林总总,异彩纷呈,特色鲜明,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讲读课文,是一篇准确把握了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语言流畅,通俗易懂。文章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建筑的成就,详细介绍了园林建筑的布局,分析了园林建筑的原理,写得情文并茂,趣味盎然,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文。结合这一篇课文教学,下面谈谈如何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提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使学生在寻找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本课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抓住这几个问题向学生提问。在导入新课时,先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然后向学生提出: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引导学生抓住作者的评价――“标本”。)当学生找到答案后,接着提出:“标本”一词怎样理解?用这个词好在哪里?(引导学生体会苏州园林的地位、影响。)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呢?(抓住四个方面: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理解苏州园林主要特点的具体表现。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出:布局美、配合美、映衬美、层次美。)分析完课文后,又向学生提出:苏州园林一百多处,作者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就写出了本文,这是否会犯片面性的错误?苏州园林很多,作者认为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全文中心句:“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几个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主动学习,认真阅读课文,分析课文内容,较好理解和掌握了课文的内容,而这一过程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思想和要求。
  
  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分析,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学习。但是教师的提问是面对全面学生,而学生的回答只是个别进行,师生交往的范围过窄,不利于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精心设计问题外,还应采用讨论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围着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励广大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苏州园林》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及文章的总分结构,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同时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围绕这一个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可以重点组织学生讨论这几个问题:一是第三、四、五、六段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总分结构。二段总说,三至六段分说,分别与第二段的四个“讲究”照应。四至六段与第三段一样是分说,并且是主要表现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所以三至六段均是详写。)二是第七、八、九段写的什么内容?与全文中心有何关系?(学生们讨论得出:这仍是分说,扣住“图画美”的总特点,说明苏州园林细部注意角落的图画美、门窗的图案美、园林的色彩美。同时,学生经过讨论也明确了:七至九段是次要部分,略写。全文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也就是总分、从主要到次要这样的逻辑顺序。)又如,作者围绕苏州园林共同特征,写了几层内容? 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得出:第一层,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第二层,苏州园林共同点具体在四个“讲究”。第三层,再一次强调共同点(“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第四,用游览者的话证实作者的评价――突出本文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描写的。再如,以课文第5段为例说明本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先由同学们发言,然后评论归纳:第1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林映衬方面的图画美。第2句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第4句是议论,“因为依据另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阐明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这样的讨论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教学效果
  
  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本文虽然一篇说明文,但是说明的对象是具备审美条件的园林艺术,而且文章的文笔优美。在教学中同样可以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以增强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导入新课时,可以这样富有情感地说:“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而苏杭美景之最,还在于园林艺术之美。苏州园林,处处呈现诗情画意,充满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我们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看他笔下的苏州园林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这样以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生动有趣,增强教学效果。在分析课文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播放苏州园林的照片、录像,尽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刺激学生的多种感知觉器官,同时又补充了与课文有关的具体情况,增强直观感受,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主动进入理想的学习氛围,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可以播放故宫和西方园林的照片、海口市世纪大桥等夜景,通过相互比较,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苏州园林的特点。创设情境进行,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文化品位,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苏州园林》这篇课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尽管文中没有提到任何一个园林的名字,没有描述某一处具体的景色,但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得到的全面、明确苏州园林的知识,同时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从课文中获得的一些欣赏园林方面的知识,提高园林欣赏水平外,还应让学生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学习,掌握说明语言的多样性、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用词的精练、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以及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等。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组织结构的分析研究,理解说明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彻底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有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并初步练习写作说明文。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用心体会精细周密的观察是写说明文最重要的基本功的道理,培养通过观察把握事物特征及其内在规律的习惯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新课改理论认为,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要与学生建立真挚、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习。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