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频率分布直方图求平均数_《求平均数》教学设计
 

频率分布直方图求平均数_《求平均数》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9-02-08 03:35:58 影响了:

  教学目标:   1. 理解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及平均数的意义;   2.理解平均数算法的多样性,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养成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3.了解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并能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建立平均数的概念。
  2、学生会解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乒乓球板和球各2付。统计表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 构建平均数的概念:
  1、游戏导入,初步感知。
  (1)、师:今天老师想组织同学们进行一场小小的球赛,有没有信心? 生: (有信心)
  师:既然是比赛就有比赛规则,请听好:全班同学分成两队,一二2组为甲队;三四2组为
  乙队,每队挑选若干名选手来参加拍球比赛。比赛规则是:在规定时间内哪个队拍的
  个数多哪个队获胜。(注意:时间到或球离板后都表示结束比赛)
  (给10秒时间商量派谁来参加比赛。)
  师:好,甲队老师选4名参赛者;乙队老师选5名参赛者。
  生:学生选派选手,编号后上台排好队伍。
  备注:如果在这里有学生说出人数不同比赛不公正,教师随即提问:那么怎样比才公平呢?
  生:只要算出2队拍球的平均数。(教师板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生活中的“平均数”。
  师:刚才同学们一致认为求出每一队拍球的平均数是最公平、公正的。
  说得一点没错,老师决定采纳同学们的建议。下面我们首先进行拍球比赛。
  师:为了节省时间,每次2个选手一起比,另外1名选手和各队的同学们可以一起数数。并
  记好所拍的个数。
  2、设疑:
  师:两个队拍球个数已经公布,可结果还未决定,猜猜看假如你是裁判,你会依据什么来决定哪个队获胜呢?(学生交流,口答――平均数)
  生:只要算出2队拍球的平均数。(教师板书:“平均数”。)
  3、师:为什么用平均数?求出总个数不行吗?平均数有什么好处?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互说回答。因为求平均数公正,又能反映一个队的整体水平)
  师:说得真好。边说边板书:公正、代表整体水平
  师:怎样来计算平均数呢?谁来说说看?
  生:学生说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教师板书)注意:若出现除不尽可以保留整数。
  师:好,比赛结果已经出来了,我们看到甲队平均每人拍()下,代表甲队整体水平,乙队
  平均每人拍( )下,代表乙队整体水平。现在老师宣布:本次拍球比赛×队获胜。同学们
  你们还有意见吗?
  2、联系生活,深化感知
  A、出示一组题目:
  师:下面我们就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请同学们对下面3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1) 小华班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8厘米,所以他的身高一定是138厘米。
  (2) 小华班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8厘米,小勇班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所以小华身高一定比小勇高。
  (3) 出示一副图:(图略)一个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米,,小芳身高1.35米,她在这个游泳池中学游泳不会有什么危险。
  B、学生交流看法,并说明理由。1.2米是一个平均水深,深的地方一定比1.2米深,甚至于有2米,而浅的地方一定比1.2米浅。
  师:是的,平均数只是一个表示中间状态的抽象数量,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量。
  师: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平均数的吗?谁能举个例子来说说看。
  生:汇报。(3-4个学生)
  师:同学们说的不错。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一个例子,请看。
  三、平均数算法的探究。
  (1)出示题目:这是四(4)班同学上学期到图书馆借阅图书情况一览表:□ 代表10本。
  师: 现在王老师想了解四(4)班同学平均每组借阅图书多少本?
  先独立思考,再到小组里交流想法,可以用算式或图示来表示你的想法。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后交流汇报。(选择学生上黑板板演)
  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下:
   生1:(我是用图来表示的,只要把第2组的一个个框移给第一组1个,
  再把第3组的一个框移给第4组1个,这样每组都是三个框,就是平
  均每组30本。
  师:喔,根据图你一眼就看出来了,其实你就是就把多的移出来,补到少的里面去。这个过程就是“移多补少”。(板书)
  生2:我是用(20+40+40+20)÷4=30(本)我是先求出四组一共借阅的总本数,再除以组数就是每组的平均分。
  师:噢,你是先把四个组的总本数合起来再平均分。这个过程就是“先合后分”的过程。(板书)大家认可他的想法吗?(生:认可)
  生3或生4:我的做法其实与生2一样,(40+20)×2÷4=30(本);60×2÷4=30(本)……
  师:这2种方法只是求总数的方法不同,其实也是先求出总数再平均分这也是“先总后分”。
  如果出现:(20+40)÷2=30(本)
  师:这个算式是谁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由于一、二2组和三、四2组借阅的本数相同,我就先算出一、二2组的平均本数,也就算出了四组的平均本数。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原来这份材料里正好一、二组和三、四组借阅的情况是一样的,所以你算出其中的一半的平均数也就代表了四组的平均数。
  ★★如果出现:20+(20+20)÷4或20+40÷4 也让学生说说想法。
  生:我是这样想的,因为每组都有20本,就把20本作为标准,再把剩下的40本平均分,得到的商再与20加起来。也是每组30本。
  师:他的想法同学们都听清楚了吗?(教师可补充说明)他的意思是:首先选出20为标准,再把比20多的数加起来的和除以4,得到的商与前面的20相加,就是每组的平均本数。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方法。象这样,几个不相同的数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移多补少(或先合后分),使不相同的数变得同样多,同样多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师:做对的举手。看来同学们都掌握得不错。请观察以上每个算式中的平均数的得数,你能发现平均数的值有什么规律吗?
  生:平均数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
  师:你真是个有心人,观察得真仔细,平均数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介于两者之间。
  师: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了。
  四、巩固应用。
  1、 做“练一练”/第一题。(题略)学生做后评讲。(略)
  2、 第二题。(可以口答算式不计算)
  出示四年级四班高萌同学在作文比赛中的得分情况。
  师:你知道评委们是怎样确定她最后得分的吗?
  生:先把8个评委的得分加起来,再除以8。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按他们的方法计算,等到学生出现疑惑时,组织学生讨论:
  平均数既然具有公正性和代表性,为什么在这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思考问题)
  师:计算比赛成绩的特殊要求(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用你认为最简便的方法,再根据这一特殊要求再计算出高盟同学的最后得分。
  3、 师:如果让你当评委,你认为王老师这节课能得多少分?
  学生商讨后,给老师亮分,你把得分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针对不同的得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最后得分是多少,请小评委们抓紧时间计算出来。(亮分97)
  四、课堂小结:
  师:看来得分还挺高的,那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生:学会什么叫平均数,求平均数的方法。
  求平均数时,首先要求出总数量,再用总数量除以和它对应的总份数;或者直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先找出基数,再把比基数多的数加起来除以总份数,将商与基数相加,得到平均数。
  四、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