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利器抗天灾 天灾
 

利器抗天灾 天灾

发布时间:2019-02-09 03:59:02 影响了: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剧烈地震让四川小城汶川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为挽救震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反应机制。各路大军携带各种装备直奔这个特殊的战场。实际上,在突发性大规模自然灾害面前,极具组织性的军队往往成为拯救生命的骨干力量,他们平时用来冲锋陷阵的武器装备同样能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彰显“英雄本色”。
  
  伊尔-76运输机:“空中方舟”最先报到!
  
  “5・12地震”之后,整个汶川县道路、电力和通讯全部中断,在10多个小时内仿佛与世隔绝。解放军部队除了通过陆路徒步急行军,向汶川强力推进外,还于5月13日紧急派出6架大型运输机,搭载1300名伞兵和大批急救物资赶赴灾区。当电视屏幕出现这些“空中方舟”的画面时,资深军迷一眼就认出它们的身份――俄制伊尔-76运输机,当今最杰出的军用远程投送工具再次现身抗灾一线了!
  说起来,在救灾中大显神威的伊尔-76起初是设计用来供苏联红军“闪击欧洲”的。1974年,苏联伊留中设计局开发出伊尔-76中程运输机,北约代号为“耿直”,主要配属给苏联运输航空兵和伞兵部队,如果美苏在欧洲爆发战争,该机将运送步兵和轻型装甲部队,在简单的前线机场起降,或直接把伞兵和轻型战车空投到敌后。
  论吨位,伊尔-76比不上美国的同类飞机,但它能以较小的体积装-载足够多的人员和装备。其机舱后部装有两扇蚌式大型舱门,货舱容积达到400立方米,贷舱内有内置式伸缩装卸隔板,如果以运载人员为主要目的,隔板可自动将贷舱分割成两层,下层可容纳205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上层可乘坐100名士兵。如果以装货为主,该机可装运3辆重型步兵战车或1辆主战坦克,一旦用于救灾,也可同时装下4辆大型卡车或挖掘机械。
  苏联解体后,伊尔76失去了在战场上扬威的机会,然而“流水无情,落花有意”,许多国家看上伊尔-76的皮实耐用,结果本打算关闭伊尔-76生产线的俄罗斯和乌兹别克斯坦继续投产,每年向国外出口50架左右,出口数量堪比名声在外的苏-27/30系列战斗机。目前,包括中国、印度、英国、伊朗在内的40多个国家军方都拥有这款“空中霸王机”。
  
  救灾行动中,人们最忌讳“敏感而娇嫩”的设备,而伊尔-76恰好皮实耐用。为能适应在粗糙的简易跑道上起降,伊尔-76采用低压起落架系统,以及能在起降阶段低速飞行时提供更大升力的前后襟翼,而美国的波音运输机就望尘莫及了。当伊尔-76的驾驶员很辛苦,因为它的操作仪表盘密密麻麻,几十个开关记录着众多技术参数,远比美国飞机驾驶舱里的三块液晶屏幕要落后,然而这些设备却极为可靠。另外,美国制造商还嘲讽伊尔-76飞机使用的D-30K发动机噪音过大和向大气中排放有害物质超标,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它的喜爱。曾驾驶伊尔76参加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露、1988年亚美尼亚大地震等救援行动的苏联功勋飞行员亚历山大・索洛维也夫说:“我有无数个喜欢它(伊尔-76)的理由,尽管有人总说它的不是,但谁也无法取代它,无论是去打仗还是救难!”
  
  米-17直升机:
  “会飞的AK-47”
  
  此次汶川抗震救灾行动中,解放军还出动了陆军航空兵的米-17直升机,从事灾区早期侦察和暂时通讯服务。它是俄罗斯研制的米-8/17河马系列战术运输直升机家族的佼佼者,自20世纪60年代出产后,河马直升机就出口到世界各地,不光在俄罗斯、东欧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服役,连一些西方国家也大量购买。使用者对米-17的评价是:寿命长,坚固耐用,能够承担各种军用和民用飞行任务,无愧为“会飞的AK-47”。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中国是米-17的第二大海外用户,至少有100架以上的米-17直升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民航部门服役。这些直升机拥有坚固的机体结构,动力充沛的发动机和可靠的电子装备,特别是俄罗斯喀山公司为中国生产的米-17直升机使用了全新的VK-2500发动机,十分适合在川西、西藏这样的高海拔地区执行任务。
  现役用于救灾的米-17直升机拥有全新设计的驾驶舱,增添了和驾驶设备相融合的夜视仪,能清晰地显示数字地图,极大地方便了夜航飞行。如果安装由俄罗斯乌拉尔机械光学工厂(uOMZ)生产的GOES-321VMI光电扫描与成像吊舱,米-17就能在50米的低空执行夜间飞行任务,并能准确地寻找降落点或要搜救的目标。此外,米-17也安装了卫星导航设备,可以从美国GPS或俄罗斯GLONASS导航系统的卫星接收导航数据。当然,米-17也沿袭了俄制武器的不足,没有考虑到驾驶员和成员的生理承受能力,乘坐舒适度不佳,飞行噪音容易让乘员疲惫,但在生死关头,米-17的表现却毫不含糊。
  
  “黑鹰!”直升机:“精英总是少数”
  
  俗话说“精英总是少数”,这句名言用在中国抗震救灾现场也颇为贴切,尽管灾区的天空大多被米-17直升机群所覆盖,但20多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从美国西科斯基公司进口的S-70“黑鹰”战斗突击运输直升机依然威风不减当年,在一些米-17实在去不了的地方大显身手。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陆军航空兵,当时解放军内部的直升机奇缺,国产的直-5性能较差,开发的直-6、直-7相继下马,陆军航空兵成立后,迅速将军内的所有直升机集中起来,在这批直升机中,1984年从美国进口的S-70“黑鹰”特别引人注目,不光因为特殊的外形,而且还因为该机优良的性能。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美关系迎来了破天荒的蜜月时期,双方在军事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合作,中国政府不仅邀请了格鲁门公司改进歼-8战斗机,而且还开始了美制装备的采购。1984年7月,中国政府与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签订购买24架S-70“黑鹰”直升机的合同,每架售价700万美元,虽然对于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中国来说,相当于人民币近5千万1架的“黑鹰”似乎有点奢侈,但后来在使用中证明该机优良的性能是值得花这个价钱去购买的。1984年11月首批4架“黑鹰”运抵中国天津,最后1架于1985年12月交付。该机全部由美国西科斯基公司制造,是目前解放军序列中大众所熟知的为数不多的美式装备之一,也是迄今为止解放军所拥有的高原性能最优秀的通用直升机。
  
  西科斯基公司为中国“黑鹰”分配的编号为S-70C-2,该机原先采用2台通用电气公司的cT7-2C发动机,输出功率1625轴马力(可换装CT7-2D涡轴发动机,输出功率1723轴马力)。变速箱输出功率3130轴马力,油箱容量1370升,旋翼刹车进行了较大的改进,使用了SH-60“海鹰”的 上部主减速壳体,用LTN3100 VLF导航系统代替了美军标准的多普勒导航系统。最大起飞重量9185千克,转场航程大于500千米,外部货物钩可以起吊3630千克重的货物。该机配备2名飞行员,货舱内一般情况下可以搭载12名乘员,紧急情况下可以搭载19名乘员。
  引进“黑鹰”之前,我军并无可在海拔3千米以上使用的直升机。在平均海拔3千米以上的雪域高原,含氧量低于海平面的一半,任何发动机功率都会减少40%左右,而且川西、青藏高原气候恶劣,一般直升机飞不了。即便是引进之后,解放军仍花了极大人力物力才完成了对青藏高原海拔3千米以上的飞行航线、各种高度起飞重量和载重的理论研究,解决了启动功率等一系列理论难题,并进行了实地试飞论证。光是理论计算、试验,就用了3个月。试飞则从海拔1700米的机场开始,逐步向高原推进。到了标高3千米以上,发动机功率急剧下降导致飞机升力不够。又经过3个月,我科研人员终于克服了技术困难,解决了升力问题。最终“黑鹰”飞越了海拔5200多米的唐古拉山,降落在阿里地区。我方技术人员温清澄的《直升机在高原的使用和维护》论文,让世界第一次认识了在青藏高原直升机飞行的种种特性与巨大困难。美国各方面也以此作为重要结果和经验,西科斯基公司更是获得了巨大的广告效应。
  据报道,此次用于汶川救灾的“黑鹰”来自成都军区,它先后参加过多次抢救西藏灾区和返回式卫星回收的任务,使用强度大,在1989年以前总飞行时间就超过了11000小时。高的出勤率自然会使事故次数增多,“黑鹰”经常在海拔4千米以上的高原环境下作业,气候条件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恶劣的了。
  中国陆航部队原本对“黑鹰”寄予了很大希望,西科斯基公司也曾希望出售100架“黑鹰”给中国。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89年之后这些想法都落空了,但维护“黑鹰”直升机的零部件供应却未曾中断,据称由于中国的“黑鹰”常用于西藏和新疆地区的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因此美国各界并未反对出售上述零部件,中国一直能够从西科斯基购买必须的零部件(当然有些还是用了国产零部件),占据美国对中国大陆军事贸易的相当部分。
  由于无法得到更多的s-70“黑鹰”,中国陆航很快转向购买俄罗斯的米-17直升机。总的来看,S-70的先进性是无容置疑的。例如,在S-70上的T700发动机只有两个保险丝,改进型甚至取消了保险丝。而米-17的发动机有很多处需要用到保险丝,调整点20多处,随机工具甚至多达45件,S-70的维护要大大易于米-17。在高原性能和防腐蚀方面,S-70更是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因此,在救助四川山区的受灾群众时,“黑鹰”依然呈现“王者身姿”。
  
  
  “北斗”卫墨系统:头顶的指南针
  
  自从2003年5月24日第三颗“北斗”1号卫星的发射升空,中国建立起一个由3颗导航卫星组成的“北斗”卫星体系(cNSS),它与美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NAVSTAR)和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有很大的区别。它是由3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组成,覆盖范围只能以地区为基础,而不像其他系统具备了全球覆盖能力。然而,这个被外人称为“局部系统”的导航体系,却在此次地震救灾行动中表现不俗,救灾部队携带的北斗1号终端机不断从前线发回各类灾情报告,为指挥部指挥抗震救灾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援。中国卫星导航应用管理中心为救援部队紧急配备了1千多台“北斗”1号终端机,实现了各点位之间、点位与北京之间的直线联络。在灾区通信没有完全修复、信息传送不畅的情况下,各救援部队利用“北斗”1号及时准确地将各种信息发回。
  “北斗”系统是一种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性导航系统,通过双星定位方式(另有一颗在轨备份卫星)来工作,具备在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范围内的定位、授时和报文功能,运行至今工作稳定、状态良好,并已在测绘、水利、交通运输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北斗”卫星都是三轴稳定性通信卫星,其天线可一直保持指向地球的姿态,它拥有24个发送一应答器,工作频率为4~6千兆赫。
  虽然“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差于美国的GPS系统,但它也有着一些GPS系统不可比拟的优势,第一,它不需要其他系统支持就具备定位与通讯功能;第二,适合于集团大范围监控管理、资料获取以及用户资料传输;第三,融合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与卫星增强系统后应用更加广泛;第四,由于这个系统我国拥有自主产权,使用起来更加安全、可靠、稳定,保密性强。目前,解放军已逐步装备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定位导航系统。
  在第一代“北斗”导航试验系统的基础上,中国正抓紧实施建设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它将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为军事和民用提供实时服务,并将于2017年部署完毕。第二代“北斗”系统提供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两种服务方式:开放服务原理类似GPS系统,即在服务区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米,授时精度为50纳秒,测速精度0.2米/秒;授权服务是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
  随着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基本形成,中国将拥有完全自主的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使国家战略安全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且还为中国带来无限的商机。
  
  “西贝虎”牌全地形车:有路就走,没路就闯
  
  在此次救灾活动中,虽然在空中是舶来品唱了主角,但在地面上,“中国造”依然有不少闪光点。一些细心的观众还从电视画面中看到武警官兵驾驶如同玩具一样的“西贝虎”牌四轮全地形车,进入道路被破坏的乡镇,送去急需的药品和饮用水。这些车辆均由浙江义乌西贝文良公司捐赠给四川消防总队,其救灾灵活性无可匹敌,称得上“有路就走,没路就闯”。
  早在2004年,西贝文良公司就开始全地形车的研制,当时是属于军民合作的项目,由装甲兵工程学院和浙江义乌贾氏公司联合研发,历时3年研制而成。“西贝虎”基本型车采用8×8轮式结构,车长3.39米,车宽1.87米,车高1.10米,重量为0.75吨,陆地载重可为6人或500千克货物,水上载重为4人或350千克货物。它是一种多功能车辆,车体为全密封设计,在水上行驶时,一个外加的雅马哈柴油机即可驱动车底两侧的螺旋桨推进。在加装两个橡胶履带后,较小的单位压力可以增强车辆的通过能力,换句话说,拥有一辆“西贝虎”,就等于拥有一辆4×4全地形汽车、一辆雪地汽车,外加一艘小艇。“西贝虎”的传动系统安装在车体后部,采用无级变速,差速式制动转向,这种传动方式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可靠,尤其适合于小功率履带车辆。其转向系统借用了坦克类车辆的成熟技术,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西贝虎”可以看作是一个小坦克。
  
  63式装甲人员输送车:送来救命粮
  
  在向灾区运送急需的粮食和帐篷时,解放军还出动了大量63系列装甲车。该车从1958年开始研制,1963年装备部队,在前后20多年的时期内大量生产并装备中国部队及用于外贸。该车族属轻型装甲车辆,具有水上浮渡能力。63装甲车的车体由高强度装甲钢板焊接而成,动力传动装置右前置,驾驶员位于左前部,车辆后部为载员舱并开有后门供载员出入,顶部开有各种不同的顶窗。该车每侧有4个直径为760毫米的单负重轮,无托带轮,尽管开起来有些颠簸,但在崎岖路面上的通过能力依然可观。
  
  军用冲锋舟
  
  由于余震和大雨的影响,救灾最初的几天里,震区道路很难打通,许多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不得不依靠军用冲锋舟推进。我军的冲锋舟基本由中国耀华集团生产,其舟艇线型合理,轻质高强,美观舒适,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抗沉性能。特别是占主流的5918玻璃钢冲锋舟(也是此次救灾行动中常用型号)具有完美的线型和优良的性能,适用于江河湖泊、水库及沿海近岸。该舟采用玻璃钢材料,具有耐腐蚀、耐撞击的特点,即使出现舟体破损,载满人仍照常航行,它曾在1998年抗洪救灾中表现出色,被誉为“生命之舟”。
  地震无情人有情,大灾之后有大爱!任何巨大的灾难在除以13亿后都会变得微不足道!这些武器装备在战时可能是冲锋陷阵的利器,到了和平年代也可以成为对抗天灾的法宝!中国人民将在地震后的废墟上建造更美丽的家园!中国人民一定能取得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