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有关科幻的10个流行误解(中) 2018流行电影是什么
 

有关科幻的10个流行误解(中) 2018流行电影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14 03:46:59 影响了:

  四,唉,现在没什么人读科幻啊。   辩:科幻是一种代际特点十分明显的亚文化。如果在50岁以上的人群里找,基本上找不到科幻迷。40岁左右才有第一批,就是上世纪70年代末那次科幻大潮里培养的科幻迷。90年代中期开始培养的科幻迷,现在最大的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他们人数众多,且已经进入各行各业的核心层,掌握了不少社会资源,将来中国科幻的发展主要靠他们。
  至于现在的大中学生里,科幻读者已经超过三成,这是有统计数据的。而今天的小学生几乎没人不接触科幻,无论是正式课本还是卡通片,里面都有科幻内容,科幻就是他们文化环境的组成部分。
  五,我看过几十年前的中国科幻小说,普遍很低幼,说明那时候科幻作家水平很低下。
  辩:一篇作品是什么样的,和最初发表它的园地有很大关系,因为作者主要是按照那家报刊或者出版社编辑的要求去写的。编辑要多大篇幅,读者对象限定是谁,甚至要求什么题材范围,作者都得照办,这样作品才能发表出来。
  如果一篇作品流传下来,经过不断转载,后来的读者已经无从知道它最初发表在哪里,就容易产生误解,以为作品表面上什么样,都百分之百反映了作者的想法,这是对出版行业的无知。不光科幻,其他文学方面也是一样。
  几十年前的科幻作品,最初只能发表在儿童或者科普杂志上,作者要按照这两类刊物编辑的要求去写作。你可以把叶永烈在他传记文学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水平、文字水平和他在科幻小说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水平、文字水平相比较,会发现两者差距非常大。其实叶永烈创作科幻时已经是40岁左右的成年人,无论文字水平还是思想都定型了。只是当时科幻的那个窗口太狭窄,限制了他的发挥。当时的科幻作者几乎都遇到过这个问题。而等这个窗口打开后,他们也基本上都撂笔了。
  六,以前的中国科幻有科普功能,现在的中国科幻没有科普功能。
  辩:其实这都不准确。科普首先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出版体制,在市场经济国家里没有对应的东西。新闻出版署那里有个名单,上面开列着各个出版社、报社、杂志社分属什么类型,科普是其中一个类型,甚至当年还有科教电影制片厂。如果一部科幻作品由某科普出版社出版,或者发表在某家科普报刊上,或者由某个科普基金赞助出版,或者获得某个科普奖项,人家当然要把它当科普作品看,否则对科普出版社、科普报刊、基金或者奖项的主管部门怎么交待呢?它本身是什么,有什么功能,成了次要的问题。要知道,很长时间里我国大陆的科技社和科普社都不允许出版小说,而那时它们就出版了不少科幻小说。这些出版物根本都不归为小说,只能打着“科普作品”的名义才能出版。
  至于作者的创作意图,在这个问题上并不重要,更何况许多作者为了符合科普类编辑的要求,本身也得牺牲一些创作意图。所以抛开这个体制问题谈科幻是否具有科普功能根本没意义,它只是计划体制下的一种特殊情况。
  1056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