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高中物理教材比较人教版沪科版 [人教版与沪科版两种高中物理教材比较浅析]
 

高中物理教材比较人教版沪科版 [人教版与沪科版两种高中物理教材比较浅析]

发布时间:2019-02-23 04:26:16 影响了:

  [摘要]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教材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高中物理教材真正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对教师而言如能够对不同教材进行认真的分析比较,无疑将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对人教版与沪科版“万有引力与航天”章节内容的异同比较,希望能给各位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人教版沪科版万有引力比较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20155-01
  
  笔者对高中物理教材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和沪科版必修2第五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的内容做了较为全面的分
  析比较后,获得了一些启迪和感受。现把我获得的启示作一介绍,与大家分享。
  
  一、教材的结构
  
  两种教材的结构图:
  从上表可以看出(除人教版第六节):两种教材虽然安排的节数不同、采用的标题不同,但实质上都包括了行星的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三个宇宙速度等《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内容;两种教材结构上最大的不同在于沪科版把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单独作为一章,即“经典力学与现代物理”,该教材的这种编排,思想上更为注重现代物理在高中物理教学上的地位,当然其内容也更丰富,这将大大开阔学生的眼界、思维。
  
  二、插图
  
  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突破时空的局限,把古今中外、宏观与微观、过去与现在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知识和科技成果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两种版本的新教材都采用彩色的、高清晰度的、丰富多彩的图片,其涉及的范围都较为广泛,有关于古近代的科学和现代科学的,有关于科学家的和其他于各类人物的,有关于模型的和实物的,还有平面图和立体图等。
  从数量上看人教版22幅,其中人物1幅(开普勒),其他21幅;沪科版32幅,其中人物6幅(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开普勒、勒维烈、亚当斯、齐奥尔科夫斯基等),其他26幅。对比可以发现,沪科版教材中的插图尤其是人物图象上,不仅数量上明显多,而且文字注释更详细,由此可见沪科版教材对物理学史的渗透和教育的功能更为重视。
  
  三、习题
  
  一本好的教材也要注重习题的质量和数量。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在正文中穿插着的练习题主要是思考题,下面只对两个版本的课后习题进行比较。
  从数量上看,人教版1~6节课后习题共16题,沪科版1~4节课后习题共18题,沪科版在章末又给出复习题13个,而人教版没有章末复习题,笔者认为适当的小结练习有利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从题型上看,人教版只有问答题和计算题;沪科版包括选择、填空、问答,计算等类型的题,题目形式更多样。从内容上看,沪科版涉及的范围更广,比如在第一节“家庭作业与活动”的第2题“在开普勒的成功中,你认为哪一处(或哪几处)对你的影响最深?”,第三节“家庭作业与活动”的第5题“从牛顿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到海王星的发现(1846年),历时一个半世纪。你对科学定律的确立过程及其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价值有何认识?”,这些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不仅要重视科学知识的积累也要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又如第四节“家庭作业与活动”的第3题“我国已建成了酒泉、太原、西昌等航天城,如果还要建立一个航天城,从发射卫星时尽可能节约火箭燃料的角度,下列城市中你认为最合适的是:A.三亚;B.福州;C.哈尔滨;D.大连。”这让学生知道物理与当前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
  不过两教材中的习题与高考题相比要简单些,应该增加适量选作题和高考真题,以供理科生选作。
  
  四、语言
  
  新课改教材语言亲切,贴近生活,比如“请思考”、“请讨论”、“请你推导一下”等用语,这使得教材语言更亲切,让学生有平等、受尊重的感觉,由此产生对物理课的亲近感。
  在活泼生动,简单明了方面沪科版较有特色。比如第一节研究行星的运动,教材使用的标题是“从托勒密到开普勒”,学生由题目就可以猜出这一节是以物理学发史为线索来介绍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第三节的第一部分内容是介绍勒维烈、亚当斯发现海王星的过程,教材使用的标题是“笔尖下发现的行星”,第四节是介绍三个宇宙速度的,教材使用的标题是“飞出地球去”,这些文字生动有趣,如同科普文章。
  
  五、对教师的启示
  
  教科书作为构成教学系统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师教和学生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媒体。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按照《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进行,教师不可能只用一本教科书和配套教参就能胜任教学,而是要参考多个版本的教科书,从不同教科书对同一知识的处理中选择最优的处理方法。这就要求新课程下的教师要进一步理解《物理课程标准》的精神,同时教学时要参考多个版本的教科书和借鉴物理学及其应用的参考书。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作为教学资源之一的教材其工具性的特点更为显现。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束炳如、何润伟,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