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水稻飞虱 [水稻白背飞虱灯诱种群数量动态研究]
 

水稻飞虱 [水稻白背飞虱灯诱种群数量动态研究]

发布时间:2019-02-24 04:02:55 影响了:

  摘要:从贵州省思南县1990~2009年白背飞虱灯诱数据可以看出,该地区白背飞虱各年的始见期集中在4月中、下旬,高峰期多出现在7、8月份,年种群消长动态以单峰型和双峰型混合出现,但以单峰型为主导,达85%。运用灯诱白背飞虱数量季节性消长及年度间虫量的变化特点来分析其发生动态,可见总体虫害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生较轻,进入21世纪呈现出加重发生趋势。
  关键词:白背飞虱;灯诱数量;发生动态
  中图分类号:Q968;S435.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08-1572-03
  
  Research on Dynamic of Light Trapped Rice Sogota furcifera’s Population
  
  SHAO Xian-qiang1,CHEN Shi-rong1,JIN Dao-chao2,YANG Hong2
  (1.Sinan Station of Crop Pest Observation and Prediction, Sinan 565109,Guizhou,China;
  2. Institute of Entomology of 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light trapped Sogota furcifera in Sinan county from 1990 to 2009, the beginning occurrence stage of Sogota furcifera was concentrated in the mid. and late April; while the peak season often appeared in July and August. The annual dynamic trend was mixed bimodal and unimodal pattern; but unimodel was the dominant mode and contributed to 85%. If using the seasonal and year prevalence of light trapped Sogota furcifera to analysis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the pest occurred lighter in 1990s and had been more and more seriou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21st century.
  Key words: Sogota furcifera; light trapped number; occurrence dynamic
  
  稻飞虱作为水稻上的主要害虫,常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1]。其中,白背飞虱[Sogota furcifera
  (orvath)]种群数量1980年以来呈上升趋势,大发生频率增加,尤其是近几年来更加明显。为了从数量上提示这一特点和发生动态规律,应用贵州省思南县多年的灯诱资料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1材料与方法
  以200W白炽灯为标准光源,安装在稻田边,且远离其他光源,从3月20日开灯至11月下旬关灯。每天清早将诱获的成虫取回室内计数,并区别种类和性别,采用分格取样,推算总虫量[2]。
  2结果与分析
  2.1白背飞虱迁入与诱虫量的关系
  由于白背飞虱的任何虫态在思南县都不能越冬,每年灯下始见期初次虫源为长翅成虫,均由外地迁飞而来,直到5月都仍以外地迁入虫源为主[3],6月后思南县出现第一代成虫后,外地迁入的成虫就逐渐处于次要地位。白背飞虱在思南县的始见期集中在4月中、下旬,最早是3月31日,最迟的为4月29日,其发生的时间早迟与全年诱虫量无明显关系,与外地主要迁入量基本呈正相关。然而每年外地主要迁入量的多少又与全年诱虫量无相关性。在1990~2009年这20年间,1994~1999年虫量较少,其余年份相对较多,特别是2000年后白背飞虱年诱虫数量相对较大,保持了较高的虫量水平(见表1)。
  2.2白背飞虱灯下数量季节性消长分析
  根据白背飞虱各年灯下诱虫数量,绘制相应的年内种群消长动态曲线图(图1),由图1可见,思南县白背飞虱年灯下诱虫数量以单峰型和双峰型混合呈现,其中以单峰型所占年份居多,占总年份的85%,且近年来全为单峰型,这种趋势是否会持续下去,还需要以后的灯下诱虫量来进一步观察。另外当灯下诱虫数量处于单峰型时,诱虫量高峰期主要在7、8月份;处于双峰型时,白背飞虱灯下诱虫数量前一高峰期集中在6月份,后一高峰期多在8、9月份。
  2.3白背飞虱年际间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根据白背飞虱的灯下诱虫数量,应用图解分析法[4],绘制出白背飞虱灯下诱虫数量年变化趋势(图2),反映白背飞虱种群数量消长。由图2可见,1990~2008年期间白背飞虱大发生年份较少,仅在1991、2002、2007年虫量较多,从1994~1999年,灯下白背飞虱诱虫量少且数量变化平缓,全年均在
  10 000头以下,1999~2002年诱虫量出现出持续上升趋势,经过3年到达高峰年份,尔后2年进入低发生年份,再经过3年达到新的高峰年,然后又下降,表现出5年一个周期的变化趋势。这一现象只是1990~2008年灯光诱虫数据的反映,田间实际发生情况和规律性,还需要实践证明。另外图2还表现出了2002年后,灯下白背飞虱高峰年份极其明显,总体数量较大的特点。
  3结论与讨论
  通过采用白背飞虱多年灯诱数据分析,得出了思南县白背飞虱的始见期多在4月中、下旬,高峰期为7、8月,同时根据灯下数量的季节性消长和年际间种群变化,明确了白背飞虱的发生特点和趋势。分析造成近几年来白背飞虱种群数量持续上升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根据思南县多年来对稻飞虱的灯诱情况进行分析,其迁入期与广西玉林南部迁入期相近,初迁虫源多来自广西以南的孟加拉岛,经缅甸、云南进入思南县。近年来,随着孟加拉岛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杂交稻面积逐年增加,使春季迁入我国南方稻区的稻飞虱虫量尤其是白背飞虱虫量增加[5]。
  2)由于思南县杂交稻品种的广泛推广,杂交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大,同时农户偏施氮肥,这也可能导致白背飞虱数量上升。另外,随着栽培技术的革新,两段育秧、旱育稀植及规范化栽培等技术的推广,促进了稻株的早生快发,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寄主条件,有利于稻飞虱的发生。
  3)根据研究结果显示,抗褐飞虱的某些杂交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较差[6],在大面积推广这些品种的同时,也加重了白背飞虱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云端 .农业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DB52/T396-2005贵州省稻飞虱监测技术规范[S].2005.
  [3] 陈毓祥.贵州省稻飞虱联合测报选编[G].1990.
  [4] VARLEY G, GRADWELLl G R. Key factors in population studies[J]. J Anim Ecol 29:399-401.
  [5] 巫国瑞,余晓平,陶勇林,等.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灾害的长期预测[J].中国农业科学,1997,30(4):25-29.
  [6] 朱麟.抗褐飞虱水稻品种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比较[D].广州:中山大学,200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