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发展后续产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发展后续产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发布时间:2019-02-24 05:09:57 影响了: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出发,为合理利用资源,增加林草植被,再造秀美山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正宁县退耕还林工程自1999年试点,2001年全面铺开以来,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34.10万亩,其中退耕造林约14万亩,宜林荒山造林20.10万亩。项目覆盖全县十个乡镇,86个行政村,5.30万农户。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农村脱贫致富步伐,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提高各级干部群众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而且增强了广大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退耕还林实施的八年,也是正宁县特色后续产业开发快速发展的八年。1999年至2006年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34.10万亩,八年间新增花椒2 270.20亩,核桃549亩,柿子
  8 697.50亩,山杏15 580亩,山毛桃511亩,澳洲青苹8 643亩,李子403亩,枣1 333亩,共计3.80万亩,占退耕还林工程面积的27%,使全县经济林面积达到15万亩。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县委、县政府各级组织坚持从正宁的实际出发,在认真分析内外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基础上,把特色产业开发作为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建设的重点,确保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退的下,还的上,能致富,不反弹”,巩固了退耕工程建设。
  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以苹果为主,梨、桃、杏等多果并举的果品基地15万亩。近几年全县年均产干鲜果2.55万吨,年均产值达3 642万元,林果业已成为我县广大群众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根据我县林果业已有一定规模,林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有较大比例这一实际,县上坚持把以苹果为主的林果业作为一大支柱产业来抓,以退耕还林为契机,加强对林果业的扶持发展,从调整和优化树种结构入手,在突出生态林的同时,把苹果作为主栽树种,辅之以桃、杏、梨等优质新品种经济林木,使得正宁县具备一定规模的林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些树木虽然还没有进入结果期,但经过多林种配置,规模化栽植,远期效益已可预期。如:花椒结果后亩收入1 500元,核桃亩收入1 000元,柿子亩收入800元,山杏亩收入1 000元,苹果亩收入5 000元等等。均高于种粮的收益。
  坚持兴办龙头抓产业。2004年县上成立绿源果汁厂,对多年成灾的小杂果(每千克0.60元)进行深加工,制作成果汁、果酱、果脯。除去商品果,全部按小杂果计算,亩产1 700千克,亩产值1 020元。
  正宁红富士苹果以“陇蜜”商标注册,从1998年开始连续三次获得国家林产品金奖。全县约有6万多农村人口从中得益,解决了增收问题。果业收入的增长,反过来加大了对农业各个方面的投入,推动了农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发展。有的果农把靠果业收入赚到的钱,用来投资与果业相关的企业或商营活动,同时吸引外地人来正宁兴建果库纸箱厂,农药门店,饭馆、旅店、车辆运输等辅助项目,使果产业的生产链条不断延伸和提升。
  结合退耕还林和正宁的人文景观,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产业。分布在正宁的人文景观主要有:秦直道、黄帝�、罗川古城等处。一是围绕森林公园建设,结合退耕还林,完成退耕还林1 500亩,荒山造林3 000亩;二是结合宝塬避暑山庄建设,完成山林绿化1 000亩;三是以秦直道景点为中心,营造山杏、刺槐、侧柏为主的生态林1 000亩;四是以调令关森林公园为中心,完成退耕还林、荒山造林2 000亩。为绿化景区景点,加快旅游产业开发奠定了基础。这些已开发的旅游风景区构成了正宁县旅游主体,已达到了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的能力,年产值达20余万元,实现利润6余万元,不仅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经济收入,大力开发和发展能满足旅游者要求的正宁特色旅游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新模式推动后续产业腾飞。
  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改变了长期以来广种薄收的传统种植习惯,有效地调整了农村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不仅可集中劳力、资金并投入到条件好的地块精耕细作,提高粮食产量,而且还能腾出剩余劳动力从事多种经营和劳务产业,开辟新的增收渠道,较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通过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劳务输出,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还可以开阔眼界,学到外面的科技知识,接受先进理念和思想,掌握脱贫致富的本领和技术,带动和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