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中国青年》第一任主编恽代英】《中国青年》杂志
 

【《中国青年》第一任主编恽代英】《中国青年》杂志

发布时间:2019-04-08 04:42:34 影响了:

  《中国青年》于一九二三年十月二十日在上海创刊的时候,它的第一任主编是当时的团中央宣传部长恽代英同志。那一年,代英二十八岁,他在青年群众中,已享有崇高的威望。  恽代英于一八九五年八月十二日(农历六月二十二日)生于武昌。一九一五年在武昌中华大学读书时,日本政府向卖国贼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卖国条约。消息传来,群情激愤,代英和同学们投入了反日爱国运动,散发传单,抵制日货。他买一瓶墨水,一个篮球,都要看看是不是中国货,表现了高度的爱国热情。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爆发时,代英正担任中华大学附中主任,闻讯后,立即发动武汉学生积极响应,和军阀王占元进行了尖锐复杂的斗争,领导武汉各阶层群众投进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以后,他访问北京,寻求真理,结识了李大钊、邓中夏,在武昌横街头会见了毛泽东,开始了武汉“利群书社”和长沙“文化书社”的合作交流。在认真学习和刻苦实践中,代英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他去四川泸州撒播革命火种,受到军阀豪绅无端迫害,使他最后抛掉了利用既成势力进行社会改革的任何幻想,认识到必须由人民当家作主才能救中国。一九二三年暑假,他离开四川,参加第二次团代会后,受党的委托兴致勃勃地来到上海,主编《中国青年》,开始了一个职业革命家的壮丽生涯。
  青年团决议指出,它当时的根本任务之一,是以共产主义原则和国民革命的理论教育青年工人、农民和学生群众。由代英主编的《中国青年》,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了团的决议。他从青年的实际情况出发,先后为《中国青年》撰写文章一百三十多篇、通讯三四十篇,系统地介绍了马列主义理论,批判了国家主义派、东方文化派的狭义爱国主义、和平主义和改良主义的反动思想,指出马列主义是唯一能够救中国的科学理论。他用通俗浅显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反复强调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是一切灾害的根源,工人和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青年学生唯一的出路就是到工农群众中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打倒敌人,拯救中国。他鼓励有志青年研究社会科学,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波澜壮阔的大革命时期,代英通过《中国青年》这个舆论阵地,引导成千上万的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了呼唤革命风暴最矫健的海燕,最出色的鼓手。他以他的文章和志行,热情和毅力,谱写了我们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家色彩斑斓的宏伟诗篇。
  代英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魔力,为什么能够笔下生花,《中国青年》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就因为代英理解青年,思想上和青年产生了共鸣,感情上和青年水乳交融。他在学生时代就创造过敦品励学、自助助人、伺候国家、伺候社会的互助会。长期担任教育工作,同青年生活在一起,使他知道青年的迫切要求。在武昌,他和数千学生一起游行示威,坐街请愿,深深感到爱国救国是当代青年最急迫的任务。在和军阀、豪绅的反复斗争中,增长了经验。主编《中国青年》,使他有机会把多年的经验和认识在刊物上发表出来,为青年们指明道路,帮助青年树立革命的人生观,正确对待学习修养、婚姻恋爱等切身问题。青年读者也通过他们的积极分子——通讯员,不断地把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反映出来,以致在刊物上展开讨论。这样,自然吸引了广大青年的注意,围绕刊物,展开了不见面的青年座谈会、讨论会、思想交流会,这个刊物也就深深扎根在千百万读者的心灵里。
  代英主编的《中国青年》,不但向广大青年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工作,指出救国救民的道路,而且通过刊物,通过和通讯员的广泛联系,在青年中展开具体细致的组织工作,进行了建团、建党活动。在《中国青年》创刊第一期里,代英写了一篇《对于有志者的三个要求》的文章,要求青年:一、每星期至少牺牲六小时,作有益于社会改造的事业;二、每星期至少牺牲六小时,作有益于社会改造理论与办法的研究;三、有收入时至少捐其十分之一作有益于社会改造的事业。这个倡议引起强烈的反应。两个月以后,代英在第十二期的《勖读者》中,发表了成都张霁帆君的来信。信上说:“你的三个要求,已拿在蓉社去实验,从下星期起,因为你是著这出戏的剧材的人,所以演这戏时先告诉你。”这个名叫张霁帆的青年,在全国学代会期间,作为四川学生代表,来到上海,在上海街头,看到代英。代英看到张霁帆衣服单薄,就脱掉大衣,给张穿上,转了个弯,他自己又到石路(现福建路)估衣店里,买了件褂子披上走了。张霁帆入了党,在担任河南团省委书记时,在《中国青年》一百二十六期上发表了长文《介绍河南红枪会》(一九二六年六月十日出版)。后来张霁帆同志路过徐州,被军阀孙传芳抓住,毒死在南京狱中。代英当时在广州,闻讯后,在李求实的《少年先锋》上发表了沉痛的悼文。
  一九二四年六月二十一日,《中国青年》第三十六期的《青年界消息》栏中,介绍了南通师范学生组织晨光社的情况。这个学生组织计划在校内、校外设立读书室,平民读书处,进行通俗讲演,调查民间实况,研究青年思想问题、教育问题等活动,引起代英的注意。接着晨光社骨干丛永琮、王盈朝等又亲来上海联系。代英作过考察后,先后介绍他们参加了共青团和共产党,在南通师范建立党支部,成为南通地区最早的支部之一。
  一九二四年七月十九日,《中国青年》第四十期上发表了余泽鸿和代英的通讯,探讨毕业生的生活问题。余泽鸿原是泸州师范学生,经代英介绍,加入了C.Y.。他给代英的信上说《中国青年》上不提青年生活正当解决的方法,好多人说是缺点。代英通过刊物答复余泽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让青年认识“毕业即失业”的根本原因。余泽鸿在代英的引导帮助下,成为党的优秀干部,担任过中央组织部秘书,直至中共中央秘书长,长征时在川南江安县牺牲。
  恽代英主编的《中国青年》,在青年中风靡一时,成为革命青年的朋友和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教育影响了整整一代人。虽然他在一九三一年四月二十九日被国民党反动派屠杀了,但是他的光辉形象,“他的无产阶级意识,工作热情,坚强意志,朴素作风,牺牲精神,群众化的品质,感人的说服力,应永远成为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周恩来语)他在二十年代辛苦经营、精心编辑的《中国青年》所留下的革命先驱的光辉思想,将永远作为革命晚辈的精神财富,他的英雄业绩将永垂史册,为后人所怀念。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