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文艺青年什么意思_珍视,激发青年的自尊感
 

文艺青年什么意思_珍视,激发青年的自尊感

发布时间:2019-04-08 04:42:01 影响了:

  自尊感,在心理学上是指伴随着概括化的自我评价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产物。青年的自尊感是情感向社会性发展的一种反映。随着神经系统发展的日趋成熟,随着整个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日趋“成人化”,青年的自我意识水平与少年时期相比较,出现了质的飞跃。其表现是: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社会存在,希望社会能够正确地了解自己,评价自己;他们能够从概括性的个性品质及思想政治的高度分析自己;他们强烈希望得到社会的尊重,渴望为社会发挥作用。自尊感正是伴随着上述认识的发展,而在青年身上突出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显著的心理特征。
  青年的自尊感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两大类:个体自尊与群体自尊。就个体来说,青年的自尊感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突出方面:1.人格自尊。即作为维护人的尊严的一种自尊感。无视甚至蔑视人格的言语和行为,极易使青年的内心受到伤害。2.生活自尊。即青年在处理自身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中表现的自尊感。如注意穿着的美观整洁等。3.爱情自尊。即青年在处理恋爱问题时所表现的自尊感。当纯洁而热烈的感情受到无端的捉弄时,一些青年往往由于自尊心被伤害而悲痛和恼恨,有的甚至由于情感的冲动而作出粗暴或轻生的举动。4.成才自尊。即青年希望通过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在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的同时,提高自身价值所表现的自尊感。当前,青年对参加高考、业余学习与自学的巨大热情,从心理特征上讲,正是成才自尊感的强烈表现。5.事业自尊。即青年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职业所表现的自尊感。许多青年热爱自己的职业,他们对低估和轻视这种职业的社会意义的言行及旁人工作疲塌的态度颇为不满,这正是事业自尊感的表现。小说《赤橙黄绿青蓝紫》中的刘思佳,画“八卦图”提合理化建议,说明有较强烈的事业自尊感。就群体来说,青年的自尊感表现为家庭自尊、集体(包括组织)自尊、民族自尊与祖国尊严感等等。
  青年的个体自尊感有强弱之分。自我评价过高,自尊过强,就会走向妄自尊大,“老虎屁股摸不得”;自我评价过低,自尊过弱,就会妄自菲薄,以至走向自卑,不求进取。此外,如果追求徒有其名的荣耀,就会变为虚荣,这是自尊感的一种不健康的变态。
  青年的自尊感有层次之分。在个体自尊感中,与事业、精神生活相联系的自尊感比与生理、物质生活相联系的自尊感更珍贵;在群体自尊感中,民族与祖国的尊严感比家庭与小团体的自尊更崇高。个体自尊感与群体自尊感相比,后者更深刻。
  不同青年的自尊感表现着各自不同的特征。如失足青年的人格自尊一般比较突出,先进青年则更注重事业的自尊。还有不少青年的自尊感往往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以致被人们所忽视。家庭出身、性别、年龄、身体状况、个人经历、职业不同,自尊感的表现形式与特点也有区别。
  在青年的成长过程中,自尊感具有显著的作用。崇高的自尊感能够驱使青年不断地寻求真理,忠实地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培养自尊感,有助于青年增强责任感,发展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从而逐步树立高尚的情感和情操;激发自尊感,可以唤醒青年内心的自重、自爱、自信与自立意识,增强他们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自觉性;提高自尊感,能使青年意志顽强,百折不回地为实现光辉的目标而奋斗。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自尊感是促进青年成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因此,在青年工作中,注意珍视、培养、激发和提高青年的自尊感,充分发挥这种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同志在做后进青年的工作时,往往能够注意珍视、保护、培养他们的自尊感,而在做其他青年,特别是处于中间状态的青年的工作时,却常常忽视这一点,乃至妨碍了这些青年的成长。这是需要注意改进的。
  在集体中教育青年,是培养他们自尊感的重要途径。苏联杰出的教育家马卡连柯的集体理论强调,集体具有共同目标,具有组织性和纪律性,具有一定的组织制度,各部分之间有一定的相互依赖关系。青年意识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获得社会对自己的公正评价,首先是在各自学习、工作的集体中开始实现的。在一个好的集体中,青年能够获得集体与同伴的尊重与信任,容易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从而也就能获得集体良好的评价。这样易于使青年对自身存在的价值产生正确的认识,自尊感随之得到强化。青年置身于集体中,可以切实感受到身边的榜样如何受到人们高度的尊重与信任,在这种感染中懂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及自己在集体中应当发挥的作用。这有助于他们自尊感的培养。
  评价别人与自我评价,是在集体中教育青年的重要方法。在集体中正确开展评价别人与自我评价,能帮助青年逐步认清什么是荣誉与羞耻,什么是自豪与自卑,什么是自大与自馁等。同时,这种评价又具有广泛性、自觉性与亲切感,因而能促使青年自我意识水平不断提高,自尊感适度,既克服妄自尊大,又避免妄自菲薄。
  弹性教育,是在集体中培养青年自尊感的基本方针。如前所述,各个青年的自尊感既有共性,又有许多相异之处。因此,集体教育既要照顾大多数,又不能忽视每个人的具体特点。这就要求我们采取弹性教育的方针,即把教育的坚决性与灵活性有机地和谐地结合起来。教育的坚决性是不能动摇的,否则就不是真正尊重青年。但是,如果不分对象,强人所难,简单、粗暴、武断、专横,反而会伤害青年的自尊感,使其产生对抗心理。这就要求我们根据青年自尊感的不同强度与特征,适度地提出要求,灵活地选择方式。
  我们不仅要珍视、保护、培养青年的自尊感,而且要善于把他们可贵的自尊感激发出来,并进一步变低层次的自尊为高层次的自尊,变自发的自尊为自为的自尊。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激励教育。即用不断鼓励的方法,使青年内心深埋的自尊感迸发出来。激励不宜间断,但应适情、适度。如有的青年对多次当众表扬比较反感,我们就应采取其他方式。个别谈话、委以更重要的任务等等,都是可采用的。
  2.升华教育。高层次的自尊制约着低层次的自尊,群体自尊制约着个体自尊。升华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引导青年把个体的自尊融合到民族自尊、祖国尊严感之中,并使他们的自尊感逐步转化为自觉地为祖国、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责任感。学习革命理论和先进榜样,是升华教育的重要手段。前者可使青年的政治觉悟大大提高,认识社会和自身的能力大大增强;后者可使青年通过直觉的情绪体验,明确应当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激发出来的自尊感,不仅有质的飞跃,而且具有自觉性。
  珍视、培养与激发青年的自尊感,是青年工作科学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要正确认识与掌握青年心理的这个显著特征,以不断提高青年工作的水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