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从《德伯家的苔丝》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看其结局] 德伯家的苔丝简介
 

[从《德伯家的苔丝》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看其结局] 德伯家的苔丝简介

发布时间:2019-06-12 04:01:26 影响了:

  摘 要: 《德伯家的苔丝》是十九世纪英国批判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得意之作,本文从主人公不同的性格特点出发,对因性格的不同而带来不同的结局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及其作品。
  关键词: 小说《德伯家的苔丝》 纯洁善良 反抗精神 粗陋鄙俗 落后腐朽
  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是十九世纪英国批判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得意之作,描述了一位纯洁姑娘的不幸命运。主人公苔丝是一位美丽的农家少女,因受假冒的少爷亚雷诱迫而失身怀孕。后来,她和安矶相恋并结婚,结婚的那天晚上,他们互相坦白了自己的过失,苔丝原谅了安矶,但安矶接受不了苔丝的过去,经过一番挣扎离开了她。从此,这一耻辱的事实一直困扰着她。随后,她又遇见了亚雷,亚雷再次纠缠苔丝,这时苔丝一家由于父亲的突然去世,流落街头,亚雷乘虚而入,多次强调苔丝已经被抛弃,她的丈夫不会回来,于是苔丝与他同居了。虽然与亚雷同居,但她的精神仿佛已经飘离了肉体。不料,就在这时她丈夫突然回来了,向苔丝表达了他的悔恨之情,苔丝也后悔后与亚雷同居,最终,苔丝为了自己真正的爱,毅然杀死同居的少爷,与丈夫逃亡,在感受到了五天的甜蜜与满足后,走上了绞刑台,结束了她悲惨的人生。她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种种悲惨遭遇却惊人心魄,感人情怀。
  苔丝的形象是哈代塑造的最好典型,也是英国文学宝库中最美的女性形象之一,这个身上留着诺曼底贵族血液的农民的女儿丽质天生,有着天然的清新气息,也有哈代笔下其他农民共有的泥土气息。同时苔丝又有着他们所没有的天然力量和高贵品质,她容貌美丽纤巧,性情柔弱善良,但受人欺骗,被人遗弃,从而产生了不能排解的愤怒与仇恨,这些性格特征使她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不朽形象。哈代赋予苔丝劳动妇女的一切美好品质:纯洁善良,坚强勤劳而敢于反抗。在她身上又体现了农村姑娘美的品质:容貌出众,心灵手巧,勤劳纯朴,善良坚强,她理应健康成长,同时也应获得应得其的待遇。但她实际面临的却是环境的愚昧、经济的贫困、暴力的污损、社会的歧视和爱人的遗弃,在饱经社会种种有形无形的邪恶势力迫害摧残之后,最终成为社会的牺牲品。
  从第一次离家谋生被亚雷**的那时起,苔丝便一直在为维护自己的自尊心而对付各种巨大压力的没有希望的挣扎,在她的孩子死去以后,她便到塔布篱牛奶场里去当一名工资劳动者,她地位的降低由于牛奶场老板和他妻子的仁慈而得到缓和,在那儿,她遇见了安矶并与他相爱,苔丝想通过和他结婚逃避命运的摆布。苔丝对安矶的爱是真诚的、纯洁的,然而,当安矶知道苔丝从前的经历之后,无情地将她抛弃,这对苔丝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他们的结合唤起了苔丝对新生活的憧憬,而这种美好的憧憬又被安矶无情地打破了。在安矶离开后,苔丝的社会地位迅速下降,她默默地忍受着难以言传的痛苦,为了使自己的母亲和家庭免于饥饿,最终又被迫落入亚雷的手掌。但同时她的丈夫又回来找她,她悔恨交加,只好刺死了蹂躏她的人,和如今悔悟的丈夫在幸福之中欢度了短暂的团聚之后,就被执法人员押赴刑场。苔丝没有屈服于金钱势力和暴力压迫,她接受了生活对她的一连串的打击和世俗道德的强大压力,从不向困难和邪恶势力低头,从不自暴自弃,也从不仰慕虚荣。表现为:地主少爷的追求未能打动她的心,她鄙视亚雷,得悉自己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世家后,并没有因为自己是贵族的后裔而庆幸,相反,她恨那个贵族祖先,她爱安矶,在她看来,安矶思想开明,心地善良,可以倾心相许,并非希望得到他的财产。
  亚雷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他的家庭是依靠商业发财的资产者和暴发户,为了体面,还买个贵族德伯的姓氏,而这位纨绔子弟则凭借家庭的金钱和权势,从小就任性放荡,不学无术,刚成年就拈花惹草,是一个把自己的享受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极端自私的放荡公子。亚雷在小说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代表的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资产阶级的邪恶势力,是作者痛恨批评的对象。作者从宿命论的角度出发,让亚雷死在自己害过的女人手中,也算罪有应得。亚雷和苔丝第二次相遇时,他已经改头换面作为教徒正在半村半镇的爱夫亥讲道,但面对苔丝,他目眩心摇,难以克制自己,终于前功尽弃,原形毕露,他不断地纠缠、哄骗、威吓苔丝,动尽一切脑筋,就是要把她弄到手,即使知道苔丝已经嫁人,也不罢休。当然,他对苔丝的追求不能说没有几分真诚的爱,他接触的女性不少,玩过之后他都不屑一顾,唯独死死盯住苔丝就证明了这一点。
  安矶·克莱的结局是作品中三个主人公中唯独好的一个,苔丝死后,他按照遗嘱,与苔丝的妹妹丽莎手拉手向前方走去。从这个安排上,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他的特别态度,克莱是自由资产阶级的代表,作者对他的刻画要比亚雷深刻得多。一方面,作者出于对资产阶级虚伪道德的悔恨,揭露批评了克莱,另一方面,作者出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思想,又美化欣赏克莱。克莱作为具有“自由思想”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代表,在当时具有一定的阶级进步性。他不像亚雷那样粗陋鄙俗,为所欲为,而是温文尔雅,彬彬有礼,蔑视社会礼俗,厌恶城市生活,俨然是人道主义和自由思想的化身,他虽然出身牧师家庭,但他不愿意遵照父母的意见去当牧师,为“上帝”服务,他果断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要为“人类服务”,他来到农民中间,跟他们一块生活,一起劳动,认真学习农牧技术。然而,克莱对旧道德、旧传统、旧生活、旧秩序的反抗是极有限、极不彻底的,他形式上脱离了本阶级,当上了农民,但在思想上,与本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到农民中间去学习,真正的目的是将来能当个大农场主。他反对传统观念,但阶级偏见消灭不彻底,灵魂深处仍旧深深地烙有本阶级的印记,所以,当苔丝向他坦白自己的过去时,他不仅没有同情原谅苔丝,反而无情地遗弃了她,置苔丝于痛苦绝望之中。如果亚雷使失去贞操的苔丝十分痛苦,但还未能泯灭她求生的欲望,而克莱的遗弃去则使她痛不欲生,万念俱灰,可见亚雷和克莱都是悲剧的制造者,是他们把她推上了断头台。可是为什么亚雷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而克莱却“逍遥法外”呢?显然,作者如此处理,说明作者对克莱的偏爱,在克莱身上,作者既看到了那个阶级自私、虚伪、落后、腐朽的一面,又看到了那个阶级进步、先进的一面,他视克莱为那个阶级进步、先进的思想的化身,把他看作是社会理想时代的曙光,因此,他在揭露批判克莱的同时,又美化寄希望于克莱。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