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途径: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
 

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途径: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

发布时间:2019-06-14 04:44:05 影响了:

  【关键词】学生 语文实践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A-0064-0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引导学生去实践,获取知识,摸索学习方法,把语文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
  一、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
  社会处处皆语文,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教师应适当引导、点拔,让学生自由地思考、观察,探究、发现与解决生活中的语文问题。
  (一)给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教师在备课时应从考虑“怎么教学生”转为“学生怎么学”。例如教学《跳水》一课,教师可以设计“小记者采访”,说一说,孩子被救上来以后,船长、水手、孩子都会说些什么。《金色的脚印》一课,教师设计“演一演正太郎”,出一期以“互爱互助,和谐相处”为主题的板报,写“建议书”等,给学生创设丰富的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悟出自己的感受。课上尽量让学生多交流,甚至争论,使学生由单独思考,变成群体交流,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语文实践的乐园。
  (二)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甚至要允许、鼓励学生“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给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将教学训练的目标转化为学生生活主体的内在需求,使学生自主地去获取知识和能力。例如,教学《大瀑布的葬礼》一课时,课前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瀑布是怎样的一条瀑布?游人叹息的原因是什么?巴西总统为什么要为这个闻名于世的大瀑布举行葬礼?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说些什么?文章哪一段使你最感动?文章给人类怎样的忠告?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让学生自己讨论回答,让学生畅所欲言,营造了良好的语文实践的氛围。
  (三)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去做,培养学生独立判断的能力,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教学重心由知识传授向学生自由发展转移。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实际运用,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二、丰富语文实践的经历
  教师要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寻找、搜集和运用资料,让学生运用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联系生活,加强语文实践,促进学以致用能力的发展。语文课程是与现实生活有着天然联系的课程。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有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主动克服“一支粉笔教下去,一本教案讲过来”的惰性,积极地开发、利用各种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实际条件,创造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和实践的开放形式;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增加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的实践机会,初步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带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为学生将来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还要加强课内外的沟通。
  三、拓展语文实践的天地
  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增加实践的机会,每教完一篇课文,教师都要因地制宜设计一些思维拓展题,让学生课后实践训练,使学生将学习的内容与生活体验建立起联系,让学生乐于尝试、乐于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文章中的一句话,一个故事情节,作者的写作目的等,引导学生发展思维,拓展语文实践的天地,可以采取让学生编写故事、写读后感、做社会调查等形式的语文实践。例如,教学《穷人》一课,课后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西蒙的大儿子蒙蒙在渔夫和桑娜的家里生活了多年。蒙蒙是个孝顺的孩子,一般情况下,不经养父母渔夫、桑娜同意,他是不轻易离开家的。可是,暑假里的一天,桑娜一家却不见了蒙蒙……想一想,蒙蒙怎么了,去哪里了,去做什么了?教学《凡卡》一文后,叫学生想象一下,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燕子》一课中,“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的景象?想一想,然后写成一篇短文。读了《桃花心木》这篇文章后,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教学《丰碑》一文后,想一想,如果为“丰碑”写碑文,你想写些什么?等等。这些都是课文教学后所设计的一些知识延伸练习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拓展语文实践的天地。
  (责编 黄鸿业)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