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融合与空间集聚|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融合与空间集聚|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发布时间:2019-06-16 04:35:35 影响了:

  内容摘要:在经济集聚的国际发展大趋势下,我国城市全局发展与区域平衡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但从长远来看,全局的发展与区域的平衡是可以统一的。本文从我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入手,通过对城市发展中空间聚集与规模效应的分析,以及城市化发展中出现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相关建议,并指出通过城乡融合和城市空间的集聚来实现城市化的合理性和现代化。
  关键词:城市化 集聚效应 规模效应 城乡融合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直至2006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仍然只有43.9%,而墨西哥于2006年就达到76%。在2007年底,以城镇人口比列来衡量城市化率只有44.7%,而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例已经达到88.3%。根据预测,我国城市化率将以每年1.57%的速度增长,城市化率每年增长1.57%相当于每年有1000万多人的进城,照此速度,在2020年我国城市化率才能达到60%,所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我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
  (一)我国城市化发展面临的道路选择
  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面临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第一条是平衡发展道路。这条平衡发展之路,是为了追求短期的区域平衡发展,但却牺牲了城市化的集聚效应;第二条路是追求效率道路,这条路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城市化的集聚效应。第一条道路的代价是牺牲东部沿海地区的高速发展,使我国走上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第二条道路后果可能导致区域贫富差距扩大,严重的会加剧国内矛盾,制造不稳定。所以,当前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寻找一条可以兼顾效率和平衡发展的第三条道路是非常重要的。
  (二)我国城市化发展中空间布局的调整
  所谓城市化是一个被市场力量推动的,基本要素向城市集聚的一个过程。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差异性,计划经济使我国产业发展形成的主体格局是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格局,因此未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布局调整是非常必要的。
  新经济地理学思想认为,经济活动空间集聚带来的规模效应是经济迅速增长所带来的,在经济活动和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过程中,经济发展获得三个方面的效应:一是分享(sharing)。生产者可以从更大范围内获得更为广泛的产品输入供应,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产品供应商会得到更大的市场需求,并能根据具体的需求提供高度专业的产品和服务。二是匹配(matching)。在一个更大的市场范围,各种要素相互匹配加以利用,企业可以找到更多自己所需要的产品和适应高技能需要的劳动力,以满足特定的市场需求。与此同时,在一个富有潜力的地区,多元化的产品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劳动力也更容易找到合适的雇主。三是学习(learning)。无论是限制性或非限制性的知识、显性或隐性知识,空间集聚会加速知识的外溢和结合,便于员工和企业家之间以及产业之间的学习。同时,企业相对集中,行业间的学习与交流更为密切,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可以共享,技术员工可以有效流动。
  当前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意味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带动工业发展尤为重要。经济的空间集聚在城市进入后工业阶段后尤为关键,规模效应来源于人口集聚过程中服务投入的多样化,由于服务业大多具有跨地区运输的特点,所以需要空间集聚。大城市人口规模大,流动性好,人才的聚集性好,城市吸引力大,许多创意与思想在面对面的交流中产生,这种集聚效应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大城市往往成为高技能人才在空间上聚集的一个重要场所。
  城市发展中空间集聚与规模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世纪80年代末,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出现了特有的“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乡村工业化模式。当时,城市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小城市人口比重逐年上升,大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下降,随着改革的深入,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集聚促使城市化水平提高。
  (一)城市空间集聚与工业集聚效应
  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政府却在控制着大城市的发展规模与速度,但在市场力量的驱动下,大城市数量还是在不断提高。1991-2003年,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大城市由9个增加到33个,到了2006年,这一人口规模的地级市数量达到了37个,人口的增多使得城市化过程中本地市场容量扩大,它引起了城市内部工业集聚程度的提高,在大城市的工业集聚达到一定程度后,服务业的份额开始提高,产业间的互补性进一步促使更多高附加值的工业在大城市集聚。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从我国城市发展所反映出来的情况来看,城市化水平随着城市发展呈现出先提高后下降的关系,这正反映了城市之间的集聚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这一时期,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两大特征:第一,绝大多数城市目前仍然处于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的阶段,仅有极少数城市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第二,城市发展与工业化的相互推动作用是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增强的。同时,我国大多数城市仍处于相互促进阶段,尚未达到最高点,说明我国城市化过程中聚集效应发挥不足是由于城市水平滞后以及城市规模偏小而造成的。所以,要使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必须促进城市集聚。
  (二)城市空间集聚与土地利用
  城市人口空间集聚不足的另一个严重后果是土地利用率低下,这个问题在我国尤为严峻。据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国仅338个地级市的市区面积从1.6万平方公里增加到2.5万平方公里,增幅36%,同时,这些城市的市区人口从2.7亿增加到3亿左右,仅增加了大约10%,市区面积的增加速度是人口增加速度的6倍(严伟、江楠,2007)。土地利用率低会使得农业与工业用地紧张,落后地区的人均资源占有量难以有实质性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受到严重的制约,如果内地人口不能有效地向沿海地区聚集,内地城市发展必然会大量地占用土地资源,从而造成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不合理进一步加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