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博弈论与地方高校课程设置 《博弈论》看哪一本
 

博弈论与地方高校课程设置 《博弈论》看哪一本

发布时间:2019-06-17 03:57:34 影响了:

  摘要:课程设置问题一直是困扰高等院校教学的难题,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最终影响到教学效率和效果。博弈论是经济学者讨论经济问题的一项重要工具,围绕双边垄断讨论现实生活中的讨价还价问题。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高校制定教学计划设置课程的过程说到底也是博弈的过程,有着讨价还价事实。因此有必要用博弈论的观点方法来对课程设置做些研究。
  关键词:博弈论;地方高校;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3-0022-03
  我国高校课程设置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经过60多年的不断发展完善,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初步形成了基础课、学科专业课、本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共存的格局。这一结构看似合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不小的弊端,集中表现在课程体系单薄,结构失衡,教学内容陈旧,内容交叉重复。结果就造成了学生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的局限性和封闭性,不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9年提出的“21世纪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而且,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也感到枯燥乏味,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据《人民日报海外版》一项统计显示:在大学校园里,基础课逃课率达到25%,专业课的逃课率为20%,至于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史等公共课学生到课率仅50%。逃课的学生中47%的在图书馆自习,16%的在上网,11%的忙着找工作,20%的在外兼职,而真正因为贪玩贪睡逃课的只占6%。
  一般来说,学校的课程安排是收集了各个名校的相关专业的课程安排信息和专家的论证,同时咨询了毕业生和企业的意见,综合这三方面而编排出来的。笔者作为高校教师代表,曾多次参与所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修订,深感高校课程设置实际是几方博弈的结果。这种博弈是在坚持国家意志的前提下师生双方讨价还价的映像,双方博弈的前提是存在着双边垄断。
  一、博弈论解决双边垄断的方法
  双边垄断是以简单的形式将共同利益和利益冲突、利益双方的竞争与合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典型性综合表现出来。交易双方在达成协议上具有共同利益,但是冲突出现在协议的具体条款上。在博弈论研究中在该情形下开展的博弈被认为是二人非零和博弈,即一方没有得到另一方的同意而采取的行动不会影响另一方的福利。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在《博弈论与经济行为》(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s Behavior)中将涉及交换的经典问题视为二人非零和博弈,并给出了一些方法来求得明确的“解”(给出构造解的方法)。
  在一般情况下,假设讨价还价双方都是完全理性的,每一方能够确切比较他对各种事物的满意度,他们的谈判技巧是相同的,每一方都充分了解对方的品味和偏好。据此可以将问题抽象化建立数学模型,其中可以用数字表示效用(代表双方偏好),形成讨价还价中获得满意度最大化的数学模型。
  令u1和u2是双方的效用函数。C(S)代表集合S的解点,这里S是凸紧集,且包含原点。假设:①如果α是S中的点,存在另一个点β∈S,有u1(β)>u1(α),u2(β)>u2(α),那么α≠c(S);②如果集合T包含集合S,且c(T)在S中,那么c(T)在S中,那么c(T)=c(S)(另:集合S是对称的,如果存在效用函数u1和u2,则(a,b)在S中,(b,a)也在S中,即直线u1=u2对称);③如果S是对称的,u1和u2满足上述性质,那么c(S)由形如(α,a)的点组成,即在直线u1=u2上。
  第一个假设表示每个人希望他自己在最终谈判中的效用最大化。第二个假设表示谈判是公平的,否则达不成任何协议。第三个假设表示他们具有相同的谈判技巧。在这一条件下,集合的解是u1 u2在第一象限的最大值点。由紧性证明存在这样的点。凸性保证这样的点是唯一的。
  二、课程设置中博弈方法的运用
  以2009年新乡学院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修订为例,在遵守国家教育部出台的教学大纲和要求保证某些课程(如思政、体育、外语课程)的前提下,简单列出师生双方各自希望开设的不同课程和每一方的效用。其中重叠的课程(双方均具强烈意愿的课程)不再列出。
  三、高校课程设置改革的新思路
  通过博弈论的运用,发现在课程设置改革中师生双方的博弈存在解点,那么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也应该尽量找到这一解点。也就是双方意愿中最能符合对方的课程集合。因此,高校教学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选择课程尊重对方意愿
  高校教学的主体是师生双方,无论是过程还是计划。作为学生在课程设置上希望新颖、活泼、应用性强,一般都是从兴趣上提要求。作为教师一方在课程的设置上则考虑教学规律、研究领域和自身特长,往往从自身能力条件出发。出发点的不同自然造成双方课程意愿的差别。教学既然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师生又是教学的主体,那么要求在选择课程上就必须要尊重师生双方的意愿。这就需要课程设置中考虑学生需要,不断增加、调整新的课程,从教师角度出发甄别和选择出适合开设的课程。而有时候教师从学科角度希望开设某些新课程,但学生不大意愿,则最好向学生介绍使之了解并认同。
  2. 完善学分制,合理利用选修课满足长尾需求
  长尾理论也是时下比较热门的经济学理论方法,是统计学中幂律(Power Laws)和帕累托分布(Pareto distributions)特征的一个口语化表达。信息化社会由于关注的成本大大降低,人们有可能以很低的成本关注正态分布曲线的“尾部”,关注“尾部”产生的总体效益甚至会超过“头部”。无论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还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对于高校课程的设置要求越来越宽泛,自然呈现出"长长的尾巴"。与此同时,各高校经过多年发展和教学评估的洗礼,办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满足学生全方面发展的能力也不断得到加强。所以对于这条尾巴当然不能横刀斩断,或以成本代价高的理由忽略不计。高校工作者可以通过学分制改革,合理地将学生新颖的需求设置为选修课程,在保证国家规定和专业基本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培养“厚基础宽应用”的时代人才。
  3. 以学生为本,通过进修等形式提高师资素质
  教育的本质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落实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在教育上的最根本体现是以学生为本。因此教学要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关键在于坚持以学生为本。我们讲课程设置是师生双方博弈的过程,考虑学生的要求还要从教师的角度考虑(其中除去教学规律则很多是教师自身的能力限制)。但受教师能力限制对课程设置毕竟只是权益之计,绝非长远行为,所以提高师资能力素质成为了当务之急。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地方高校的代表,师资与部属高校存在很大的差距,很难满足学生的要求。多年来学校通过鼓励教师考取更高学位、向顶尖院校派遣访问学者和参加教师进修等形式,逐步提高教师的能力水平,反映在课程设置方面就是设置得到了不断的完善,越来越合理,并得到学生的肯定。
  4. 开展校内及校际联合,发展双学位、第二专业
  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更高要求。学生单独完成单一专业课程学习很难适应这一要求,表现在课程设置中就是学生跳出本专业对其它专业课程的渴望成为一种趋势。而学校不可能一味地给各个专业增加课程门数和学分要求,那么解决的办法就是要“跳出去”,开展第二专业和双学位的教学。这一工作的开展,一方面满足了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满足了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学生可以通过双学位教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和个性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教育资源共享,更好地服务社会。高校校内及校际联合开展的双学位教育,拓宽了高校的服务对象,避免了高校之间的重复性建设,能够形成群体优势,在短期内即可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哈罗德·W·库恩.博弈论经典[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谢晓晴等.博弈论在我国高校外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的运用[J].大家,2011,(13).
  [4]邵作仁.高职国贸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与优化[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