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改良颌面及颈部手术切口缝合方法的探讨] 口颌面颈部肌
 

[改良颌面及颈部手术切口缝合方法的探讨] 口颌面颈部肌

发布时间:2019-06-20 04:28:15 影响了:

  摘 要 目的:探讨改良“皮下内翻牵拉式”缝合法在颌面部及颈部手术切口缝合中的应用及其改善术后瘢痕外观的作用。方法:80例颌面部及颈部手术的患者分别采用传统缝合法或皮下内翻牵拉式缝合法(下称改良缝合法)缝合切口,观察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和0。结论:传统的切口缝合方式不能避免切口皮肤区“蜈蚣样”痕迹,改良缝合法能减少切口部分并发症的发生,并有利于改善术后疤痕外观。
  关键词 颌面颈部 切口缝合 改良 “皮下内翻牵拉式”缝合法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5-0035-02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颌面及颈部术后切口的外观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皮肤切口缝合大多使用不可吸收的丝线,术后会在皮肤上留下针孔及“蜈蚣样”痕迹,且因缝线的刺激引起局部缝线反应或感染,产生较大瘢痕,同时,术后还需要拆线。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炮台镇中心卫生院采用一种改良的手术切口缝合法,称之为“皮下内翻牵拉式”缝合法,可明显改善上述问题,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颌面部或颈部手术患者共100例,资料完整者80例。其中男32例,女48例,年龄14~60岁。手术种类为:甲状腺瘤切除术58例、腮腺瘤切除术24例、颌下腺瘤切除术10例、面颈部肿块和淋巴结切除术8例。
  1.2 方法
  1)对入院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及必要检查,确认有手术指征并拟定手术方案,取得可靠资料并记录。
  2)病例分组和处理。 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传统手术切口缝合组40例(下称传统组),“皮下内翻牵拉式”缝合组40例(下称改良组)。传统组用丝线以传统分层间断法缝合切口。改良组采用 “皮下内翻牵拉式”缝合切口,该缝合法的具体方法:当切口缝合至浅筋膜后,在缝合皮下时采用缝针与切口两侧的表皮下与皮肤成45度角进针,且从切口一侧的深层向浅层出针,再从对侧切口的浅层向深层进针,把线结打在里边,减少线结反应,这样打结后使皮下和皮肤同时合拢,皮肤只用拉合胶带贴合,贴合皮肤时只须助手在切口两端稍微拉紧,皮肤对合整齐时,术者垂直于切口方向贴上拉合胶布即可,皮肤上不留缝线,故术后不用拆线,从而达到改善瘢痕外观的目的。本组采用改良的“皮下内翻牵拉式”缝合法的40例患者中,有甲状腺瘤切除术22例,腮腺瘤切除术8例,颌下腺瘤切除术4例,面颈部肿块,淋巴结切除6例。其余40例颌面部、颈部手术患者均采用传统手术切口缝合法进行手术。
  3)观察并记录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及瘢痕外观效果,直至手术切口瘢痕完全形成后为止。
  4)统计方法:所有计数资料均以x?检验或四格表确切概率计算法检测组间差异的显著性。
  2 结果
  传统手术切口缝合组术后切口发生并发症2例(5%),无并发症38例(95%),有蜈蚣样瘢痕存在40例(100%)。
  改良手术切口缝合组术后切口发生并发症0例,无并发症40例(100%),有蜈蚣样瘢痕存在0例。
  3 讨论
  从颌面及颈部进行手术治疗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来看,使用传统手术切口缝合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达5%,其中1例是线结反应,另1例是早期的局部炎症反应,均予以及时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口愈合良好,但至后期拆线时切口均有蜈蚣样痕迹存在。而使用改良手术切口缝合组的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愈合后不用拆线,切口处仅有线状小瘢痕存在,显著缩小了瘢痕面积,达到了美容效果。
  根据患者术后切口并发症的统计数据来看,并发症发生率相差不大,但根据四格表确切概率计算法比较,仍然可以看出改良的“皮下内翻牵拉式”缝合法在并发症的发生及美容效果上具有很大的优势。笔者认为,由于颌面部及颈部的手术切口一般多无明显张力,且多为清洁切口,改良的“皮下内翻牵拉式”缝合法还可以使皮层自行合拢,使切口的愈合既可以克服传统切口缝合法的缺点,又可以做到:①皮肤对合整齐,远期愈合瘢痕小,无蜈蚣样改变,达到美容效果;②可减少缝合口缝线过多的刺激,使表皮的缺血程度缩小,局部的炎症反应减少,愈合快;③可减少术者缝合和拆线的工作量。
  综上所述, 改良的“皮下内翻牵拉式”缝合法能明显减少切口并发症的发生,且有利于改善术后疤痕外观,达到美容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切口缝合法的不足。且此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易于掌握,无需借助特殊器材,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收稿日期:2012-04-09)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