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坚持“三个结合”,提升教学效能] 坚持效能问责
 

[坚持“三个结合”,提升教学效能] 坚持效能问责

发布时间:2019-06-23 04:02:38 影响了:

  【摘 要】本文作者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围绕三个方面,对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  课堂是教师知识传授的“主阵地”,学生技能锤炼的“主渠道”。传统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将学生解答问题、提高学习成绩作为唯一追求目标,忽视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同时,加之高考升学压力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此方面表现得尤为显著。当前,新实施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注重学生主体内在特性的激发,重视学生探究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善于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使学生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学习技能和学习素养得到“双提升”。近年来,本人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学纲要目标,就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本人现从“三个结合”方面开展有效教学活动,进行简要论述。
  一、坚持教学内容设置与学生学习实际相结合,实现学生学习效能整体进步
  学生个体之间在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以及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差距,致使学生在解题水平和学习效能上表现出差异性。新实施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则将“人人获得发展和进步,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知识”作为有效教学的根本要求,倡导“整体性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为了一切学生发展”理念,在教学目标、新知传授、教学方法中,渗透整体性教学理念,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进行有效结合,使每一学生类型都能找准“定位”,参与探究,掌握知识。
  如在“任意角三角函数”教学活动时,教师将教学准备作为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在制定“1.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2.会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3.体会类比,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目标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学习实际,将“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作为课堂教学重点,将“从函数的角度理解三角函数”作为新知教学的难点。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设置具有“一一对应”特性的教学内容,很好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这样,教师在内容选择和新知传授上,能够有所侧重,有的放矢,学生在学习新知和掌握新知上,能够找准“坐标”,锻炼实践。
  二、坚持问题教学过程与解题方法传授相结合,实现学生探究方法有效掌握
  问题: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 ,前n项和为Sn ,是否存在常数C,使数列{Sn+c}也成等比数列?若存在,求出常数C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该问题是一道数列方面的数学问题案例,并且是具有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案例。在进行该类型问题案例解答时,其一般方法是从假设存在入手, 结合等比数列相关概念、性质等内容,逐步深化解题进程,同时,要注意等比数列 n 项求和公式中公比的分类,公比q=1的情形。
  解题过程:设存在常数C,使数列{Sn+c}成等比数列。
  ∵(Sn+c) (Sn+2+c)=( Sn+1+c)2
  ∴ Sn.Sn+2-S2n+1=c(2Sn+1-Sn-Sn+2)
  当q=1时, Sn=na1代入上式得
  a12n(n+2)-a12(n+1)2=ca1[(a(n+1)-n-(n+2)] 即a12=0
  但a1≠0, 于是不存在常数 C,使{Sn+c}成等比数列。
  当q≠1时,Sn=■, 代 入 上 式 得
  ■(1-q2)=■(1-q)2,∴c=■
  综上可知,存在常数c=a1/(q-1),使{Sn+c}成等比数列。
  总结提升:这是条件探索性开放型的问题案例,该类问题大致可分为条件未知,需要探注和条件不足,要求寻求充分条件两种。解答这类问题,一般从结论出发,设想出合乎要求的一些条件,逐一列出,逐一推导,从中找出满足结论的条件。
  上述解题过程中,教师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将探究解题方法作为学生进行问题解答的重要任务,使问题解答过程变为探寻问题解法过程,实现了问题解答过程与揭发要领传授的有效融合,切实提升了学生探究实践的学习能力。
  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将问题解法传授作为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借助数学问题在知识要义方面的精辟性和学生能力培养上的发展性,发挥主体能动特性,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究解答活动,使学生在掌握有效解题方法基础上,探究实践能力获得显著提升。
  三、坚持新知巩固练习与解题评价辨析相结合,实现学生思维素养良性提升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学习活动的主人,其主体性不仅仅表现在解题方法传授环节上,还表现在对解题过程及解题方法的辨析中。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在学习新知、问题解答等方面表现出的“症结”,针对学生解题过程、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思路等方面的不足,利用学生自主反思能动性,借助评价教学指导作用,创设问题辨析评价环节,让学生开展问题解答评价活动,使学生在问题评价中,新知得到复习巩固,不足得到认清改正,达到提升思考分析水平,形成良好思维素养的目标。
  问题:已知有一个有穷的等比数列,它的首项为1,并且项数为偶数,现在知道这个等比数列奇数项的和为85,偶数项的和为170,试求出这个数列的公比和项数。
  这是一道关于等比数列方面的问题案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巩固性教学原则,将知识巩固与问题辨析有效结合,学生分析如下:
  设等比数列为{an},公比为q,取其奇数项或偶数项所成的数列仍然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2,首项分别为a1,a1q。
  解题过程略。
  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开展问题辨析活动,学生根据解题经验,结合各自问题解题过程,通过辨析、反思活动,认识到:“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进行运算、推理时,对公比q要分情况讨论。有关等比数列的问题所列出的方程(组)往往有高次与指数方程,可采用两式相除的方法达到降次的目的”。此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巩固新知,让学生领会解答该类型问题解答方法,然后,再要求学生反思,针对性的进行补正。
  总之,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双向努力。高中数学教师要将知识传输与能力训练、解体活动与素养培养有效融合,面向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注重能力素养锻炼和培养,实现教与学的双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白塔高级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