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浅析“人的解放”|人的解放
 

浅析“人的解放”|人的解放

发布时间:2019-06-24 04:18:41 影响了:

  摘 要:现实的人及其本质决定了人的解放的内涵就是人的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性等方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本文从生产力的发展、开展全面的教育活动等六个方面探讨了实现人类解放的途径。
  关键词:人的解放;劳动能力;社会关系;个性;解放途径
  一、人的解放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最高目标: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解放指人对各种束缚、压迫和压抑的摆脱,从而达到一种自由的和自主的生存状态。
  "现实的人",是在一定生产条件下从事物质生产和交往活动的个人。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1]人在实践活动中受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及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的制约。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及其本质决定了人的解放的特定内涵,那就是人的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性等方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
  1、人的劳动能力的解放
  首先是指人从自然力的盲目控制下获得解放,主要表现为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自然力和社会能力、潜力和现实能力、体力和智力等。在这多方面的能力体系中,与人的解放相联系,而且最为重要的还是人的体力和智力。因为正是体力和智力的分离导致了分工的出现,而分工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私有制的产生,私有制和旧的社会分工阻碍了劳动者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2、人的社会关系的解放
  因为人类历史的前提是在一定生产条件下从事物质生产和交往活动的现实的人。人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和交往活动,就会发生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包括生产关系、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着,"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人的能力的形成、人的解放都离不开人的社会关系,生产力要在生产关系中表现出来,政治力量要在政治关系中表现出来,精神力量要在精神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
  3、人的个性的解放
  马克思把人分为"有个性的个人"和"偶然的个人"。"偶然的个人"与"有个性的个人"是从个人与其生存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关系角度来区分的。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存条件和社会关系对于无产者而言是一种异己的力量,无产者对这种条件下的生存条件和社会关系没有自主性,这种情况下的无产者就是"偶然的个人"。无产阶级要想获得自由和解放,必须"剥夺剥夺者",使从前受偶然性支配的生存条件和社会关系受到人们的自觉控制,最终成为"有个性的个人"。人的解放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在劳动能力和社会关系解放的基础上,"有个性的个人"逐步取代"偶然的个人"。
  二、 实现人的解放的途径
  1、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人类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都依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马克思在《序言》中说道:"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思考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长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2]马克思认为,物质生产作为人类维持生存所必须的活动,是人类历史的基础,"人的解放的动力存在于物质生产中"。任何"解放"都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总和规定和制约着人自身的发展水平。如果生产力不够发达,人类解放只能停留在空想阶段。无论是消灭旧式分工和异化劳动,还是消灭阶级和私有制,都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这个基础上,人的解放才可能真正实现。
  2、普遍交往的形成
  为了实现人的解放,在注重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交往。社会交往的普遍发展,不仅会使既有的生产力的保存、普及以及新生产力的创造成为可能,而且能使狭隘的地域性的个人转化为世界历史性的普遍的个人。同时还会进一步推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每个人都可以用别人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充实自己,使自身得到发展,并且形成一种全面的依存关系,从而促进社会关系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而这一切都将为人的解放创造各种主客观关系,提供各种主客观基础。随着社会交往的高度发展,社会成员自身素质的普遍提高,人们摆脱了职业分工的束缚,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才能和兴趣自由地选择工作,在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使自己成为了真正发展的新人。
  3、消灭私有制和旧式分工
  在公有制条件下的分工,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致的。而私有制条件下的旧式分工是固定和强制的,这种分工对人的解放来说是消极的,它使人成为片面的畸形的人,从而使"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因此在私有制条件下,社会发展是以牺牲个人全面发展为代价的。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国家,国家是代表少数剥削阶级利益以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私有制是阶级分化、阶级压迫和国家产生的根源。资本主义的社会分工使人成了机器的附属,加深了人的畸形发展,人的解放不可能实现,所以只有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消灭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旧式分工,实现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人的解放。
  4、无产阶级专政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无产阶级处于受剥削的地位,对生存条件和社会关系缺乏自主性。而无产阶级专政是一个彻底消灭阶级剥削进而达到全人类解放的新的政权组织形式。无产阶级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才能为实现人的解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工人阶级掌握政权后,要经历几个历史阶段才能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进入到共产主义阶段: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国家、阶级和阶级差别都将消失;劳动已经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者都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在体力、智力等方面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实现了真正的解放。
  5、科学理论的指导
  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人类才能真正掌握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解放的规律,从而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找到科学的理论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事物。"马克思曾经在著作中阐明过哲学的历史作用和历史任务。他指出,哲学作为"批判的武器"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本身",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也就是把理论的批判和实践的批判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无产阶级作为人类解放的主体,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指导人类解放活动的精神武器。[3]马克思对二者的关系做过论述,"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
  6、开展全面的教育活动
  马克思很重视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认为教育可以使人掌握生产的知识技能,促进人的劳动进步和社会的流动,帮助人消除畸形发展;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最终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所谈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不仅要培育开发德智体等方面素质,也要为人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与生产实践的结合,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完备的条件。马克思还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将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以促进实践的发展;反过来,实践又为教育的进步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新的教育理念。总之,教育必将促进个人的体力智力的和谐统一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积极条件。
  参考文献:
  [1]李爱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
  [2]李爱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8.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
  作者简介:邱苗(1985-)女,山东济宁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政治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大国关系。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