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持续性·,整体性】地理整体性和差异性
 

【持续性·,整体性】地理整体性和差异性

发布时间:2019-06-30 03:57:50 影响了:

  摘要:特朗斯特罗姆认为诗歌贵在融持续性、整体性和对立性为一体。他早期的诗歌作品之一《果戈理》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展现果戈理的一生,本诗生动地诠释了“持续性”和“整体性”的内涵;本诗中那些构思独特、精巧凝练且蕴意深厚的意象完美地表征了特朗斯特罗姆诗歌的特点。
  关键词:特朗斯特罗姆;诗歌;持续性;整体性;意象
  瑞典著名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Tomas Transtromer, 1931-)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之一,2011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特朗斯特罗姆最独特的才能是对意象━诗的独特奥秘的把握。诺贝尔委员会这样评价他的作品:通过凝练、透彻的意象,他为我们提供了通向现实的新途径。正如特朗斯特罗姆诗歌的第一个中译者北岛认为:“托马斯的意象诡异而辉煌,其音调是独一无二的。”直接从瑞典文翻译特朗斯特罗姆诗歌的译者李笠认为特朗斯特罗姆诗歌中的意象来自诗人的奇思妙想,永远那么精准,具有不可置疑的说服力。特朗斯特罗姆认为“诗不是表达瞬间情绪就完了。更真实的世界是在瞬间消失后的那种持续性和整体性,对立物的结合”。这段话精彩地揭示了特朗斯特罗姆独特的诗歌创作理念。正如特朗斯特罗姆所言,诗歌贵在融持续性、整体性和对立性为一体,而“持续性关乎时间,整体性关乎空间,对立性关乎不同事物的联系”。文章以特朗斯特罗姆的早期诗歌《果戈理》为例,解读其诗歌的“持续性”和 “整体性”特征。
  一、持续性
  《果戈理》是特朗斯特罗姆早期的作品之一。果戈理是俄国十九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俄国象征主义文学流派的源头、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最著名的作品是长篇小说《死魂灵》和喜剧《钦差大臣》。特朗斯特罗姆用一首短诗来叙述果戈理的一生,在时间跨度上,该诗从描写果戈理的童年生活开始,追溯了他在彼得堡谋生的艰辛岁月、创作的曲折与成功、从蜚声全国到倍受争议、因救世无望而陷入迷失直至守斋辞世的整个人生经历。果戈理出生并成长在乌克兰的一个地主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望的乡绅、一名诗人和民间喜剧作家,常在朋友家的家庭舞台上演出自己创作的喜剧作品。父亲的文学创作和戏剧表演丰富了果戈理的童年生活,乡村经历成为他日后创作的重要素材,《马车》、《死魂灵》等都是与农村有关的佳作。果戈理自幼博览群书,从事文学创作的理想在他心里慢慢开始萌芽。本诗的第二节是对果戈理美好的童年时光的描写:“此刻,落日像狐狸潜入这国度,/转瞬间点燃青草。/空中充满犄角和蹄子,下面/那马车像影子滑过我父亲/亮着灯的院子。”① 诗人用狐狸比喻落日之美,也许是因为狐狸身上潜藏着谜语般的特质:瞬间消失、色彩橙红,与落日之美惊人地相似。果戈理的童年正如这狐狸般橙红的落日一样,如梦境般美妙,却也像梦境般朦胧而遥远。由于父亲早逝,果戈理中学毕业后前往彼得堡谋生。在这一诗节中,“马车”象征果戈理离开家乡,开始独自漂泊的岁月,和结尾处“快乘上你的火焰马车离开这国度”相呼应。
  特朗斯特罗姆在《果戈理》的第一诗节中这样写道:“外套破旧得像狼群/面孔像大理石片。”北岛的一个美国学生指出,由于外套这个词也有书封面的意思,从这两行诗可以推测此诗的创作正是从阅读果戈理开始的。“面孔像大理石片”指该书扉页上果戈理的肖像,“外套破旧得像狼群”则生动地揭示了果戈理曲折的创作经历和他的悲伤心曲。初到彼得堡,果戈理靠做缮写员谋生,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生活的艰辛,感受人间万象和世态炎凉,他在《外套》和《狂人日记》中描写的缮写员的故事很多出自对自己生活的回忆。“坐在书信的树林”指果戈理收集素材的过程。果戈里出门常带个袖珍笔记本,随时随地把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记录下来。“那树林/因轻蔑和错误沙沙响”描写果戈理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反复修改文稿的过程。果戈理非常重视作品的修改,从不轻率地发表未经深思熟虑的作品。“心飘动像一张纸”指写作的状态;而“走廊”用的是复数,令人联想到那永远无法走出的迷宫,“走廊”这一意象显然指果戈理写作过程中的曲折与迷失。果戈理在两个月内创作出的五幕喜剧《钦差大臣》揭露出了俄国官僚阶层的黑暗。《钦差大臣》的出版和公演很快引起了俄国当局的不满,而数年后出版的《死魂灵》则引起了比《钦差大臣》更大的轰动,这部小说猛烈抨击了腐朽的农奴制和官场的黑暗。果戈理认为上帝赋予他写作的天才是让他向俄国指出一条在罪恶的世界中正确地生活的道路,因为不满意自己的作品,后来他将已经出版的《死魂灵》第一卷的书稿烧毁,继续重写。果戈理渴望用东正教来解决国内的危机和矛盾,于是开始沉迷于东正教并患上了忧郁症。《与友人书信选》记录了果戈理与达官、贵妇的书信来往。在这部作品里,他歌颂官方教会,歌颂曾经被他谴责过的势力,对自己以往发表的揭露官场腐败和社会黑暗的作品表示忏悔。从耶路撒冷朝圣回来后,被马修斯·康斯坦丁诺夫斯基神父控制的果戈理烧掉了将近完成的《死魂灵》的第二卷的手稿,因为神父认为这部作品在上帝的眼中是一种罪恶。特朗斯特罗姆“写果戈理的西服像狼群一般破烂,脸像大理石的碎片,彼得堡与毁灭位于同一纬度,简直写活了果戈理悲惨的心境。” 果戈理的文笔洗练,幽默生动,深刻批判和讽刺社会现实,一般读者也许会认为果戈理是一个坚强、果敢、无所畏惧的人。然而,果戈理的书信和札记却告诉我们,事实上他体质羸弱,性格软弱,脆弱的心理使他无法承受生活中的一些挫折与不幸。
  最后一节是全诗的高潮:“这里,那守斋人曾被欢笑的牲口包围,而它们早就去往树线以上的远方。”果戈理在**期守斋,导致身体每况愈下,最后在莫斯科辞世,年仅四十三岁。“树线”即生命之线,而“树线以上的远方”喻指死亡和超越。天真浪漫的童年已渐渐远去,只留下些许回忆在他心中;而作为童年的伙伴━那些欢笑的牲口也早已不复存在。果戈理既不愿随波逐流又不愿逃避现实,希望通过文学作品暴露社会的黑暗与罪恶,改革社会制度,拯救“人类摇晃的桌子”,改变整个国家的精神面貌,但他却没能成功地提出改革的方法。“看外边,黑暗怎样焊住灵魂的银河”, 特朗斯特罗姆用“灵魂的银河”这一绝佳的意象照亮人类的两难困境, “快乘上你的火焰马车离开这国度!”如果“马车”第一次出现指的是果戈理离开家乡的话,那这一次则代表了救世未果的果戈理超越现实,在天堂里继续他对自由的追寻。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