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高规格高标准高起点【高起点,高规格,打造新课改精品】
 

高规格高标准高起点【高起点,高规格,打造新课改精品】

发布时间:2019-07-13 03:53:48 影响了: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以科学为基础的系统工程,实施这项工程,必须用科学思维、科学手段、科学方法,做到全员参与,上下联动,打造新课改的精品工程——科研。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可喜成果。
  一、引领创新,转变思想,做前沿的科研
  我们首先理顺关系。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以课题研究的组织方式进行课改实验工作,用科研促课改,使科研工作更具有针对性,使课改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丰富和发展,课题研究为课改服务,促进教育科研成果向实践转化。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实施与研究中,我校就课改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如大家比较熟悉的:怎样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在新课改中教师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等,引领全体教师去研究,去探索,寻找解决策略。通过自学、专家辅导、观看讲座、网上学习,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的学习,明确了科研的方向和目标。教师们认识到:课改实验是一项系列工程,必须搞好课题实验,以科研带动教研,促进课改。必须从新课改的发展动态中捕捉教育科研信息,不断吸纳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认识有飞跃式发展。
  二、立足校本,植根问题,做有用的科研
  我们努力把课改新理念的实施落实在科研实验上。鼓励教师以课改中出现的问题为切入点,寻找解决策略,进行选题、立项。
  1. 针对难点,寻求突破。课堂教学实效性一直是教育的难点问题。2005年,我校承担的国家级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正式立项并开题。作为学校龙头课题,这项研究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低效、无效、负效现象,提出了“高效课堂”的理念。课题的突破点有三:一是向传统的“多做就好”的定势挑战,去伪存真;二是解放儿童,给学生能动发展提供可能和空间;三是教师着力建构“生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先后立项参加了“运用现代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效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等十多项课题研究。
  针对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的问题,确立《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科研课题,被吉林省教育科学院确定为重点课题。课题的突破点有二个:一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基本模式;二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探索教师专业成长规律。此项课题,经过三年的实验研究,已获得省级成果一等奖。
  2. 针对问题,展开研究。科研是解决课改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我们在课改中,大力提倡校本科研,强调行动研究,各项课题基于学校、基于课堂、基于学生,均来自于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因此,科研并不是外在的附加,而是教师实践中的内在需要。
  我们把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合,形成科研课题;把学校的大课题分解成若干子课题,引导教师在实践中研究,能够产生一种“小课题做大和大课题做小”的相互促进与转化效应。结合学校实际,我们探索出了“教、科、研”一体化模式:“教”就是教育教学,“科”就是课题研究,“研”就是教研活动。在这个模式中,教育教学是中心,是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课题研究“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形成了一个由“发现问题→确立课题→研究课题→总结成果→推广成果”的紧密衔接的活动系统,这些工作主要依托常规教研活动,采取“两化”的形式来进行。
  一是教学“问题化”。每学期开始,学校印发《教学问题登记卡》,由教师、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科研室记录、归纳教学问题,形成“教师→备课组→教研组→教科室”的逐级提升的动态教学问题库。我们还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走访、教学检查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地了解教育教学中带有普遍性、根本性和规律性的问题。
  二是问题“课题化”。选好课题是成功的一半。如何选好课题是关系到教育科研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果的关键问题。我们印发科研室搜集、归纳的各类教学问题,引导教师参考这些问题,逐人确定研究课题。2006年,伴随“十一五科研”的开始,我们在全学科启动了新一轮课题研究,各学科教师针对本学科问题和特色分别确立了相应的课题。如语文学科的《多途径引导,快乐学生字》,英语学科的《快乐学英语》等,共有国家级立项课题8项,省级课题28项,白城市级课题20项,市级课题12项,共68项,实现了人人有课题,人人参与研究的良好局面。
  3. 课题引领,力求实效。我们高度重视学校重点课题的研究。在开展国家级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过程中,推出年组、学科组的教研课,教师在组内提出问题、全体互动,汇聚众人的智慧,聚焦课堂教学,通过说课→上课→评课→反思→再上课;在研究中学,在学中研究,营造了敞亮心灵、建构知识、分享经验、激发思考、自由探索的教科研氛围。基本程序为:个体研究阶段,小组研究阶段,集体研究阶段,再到个体研究阶段。我们还先后开展了个人汇报课、同课异构集体研课、典型课、示范课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究,构建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如“研究性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赏识课堂教学模式”“品读性课堂教学模式”等。规范了课改中的具体问题,确定了课改中教育科研的多项内容,创设了课程改革科研化,科学研究促课改的良好氛围。在进行省级课题《诵读经典构建书香校园》课题研究中,我们从营造校园文化,开展特色读书活动,开设阅读课,编写《感恩故事》、《童谣》、《精品阅读20篇》校本教材,评选书香学生、书香教师、书香家庭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形成了我校书香校园文化特色。此项课题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现在我校的学生平均每人都能背诵古诗200余首,最多的已经达到300余首。课题的研究打造了学校文化气息,提升了办学品位。
  科研源于实践,课题源于问题。在科研中,我们注重小题大做,小题深做,小题精做,让教师真正尝到科研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甜头儿,看到科研的效益。
  多年的实践经验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一是科研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整体把握,层层落实课改专题,抓过程管理,注重成果经验总结。二是实施研究时,要降低研究重心,把课题研究降到课堂教学的操作层面上,降到课堂教学的评价层面上,降到课程开发及资源配置上,可借鉴现实意义,不追求文献意义。三是善于在“小问题”中选题,树立研究小问题意识,培养整合小问题的能力。四是善于在研究和实践中进行感悟式学习,寻找问题,感受困惑,潜心研究,形成自己的东西,长期发展下去,教师就会不断的提升,涌现出新生力量。
  科研促课改只有不断学习、潜心研究才能做得从容与淡定,科研是一项没有止境的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坚信:科研促课改是强校必经之路。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