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陈贤妹现象”凸显“道德自觉”:2018全国道德模范人物
 

“陈贤妹现象”凸显“道德自觉”:2018全国道德模范人物

发布时间:2019-07-14 03:46:42 影响了:

  年近6旬的陈贤妹,放下背上的垃圾袋,弯下单薄瘦弱的身躯。用干瘦的双手把被汽车碾压得奄奄一息的小悦悦扶到路边,并叫来悦悦的父母。孩子很快送到医院,并得到救治。陈阿婆虽没能够挽救孩子的生命,但她的行为大大地刺激了国人的神经。
  “小悦悦事件”激起全国范围内的道德再思考,同时也把陈贤妹这个面对小悦悦不幸被碾压而伸出救助之手的第19位“路人”推向了前台。正因为前面18位路人的冷漠,大字不识的陈贤妹身上所透射出的“陈贤妹现象”也就更耐人寻味,催人反省。
  从某种意义上说,“陈贤妹现象”最突出的亮点之一就是“道德自觉”。“总要有人去帮助”,这是平民群体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最朴实的诠释,也正是基于这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道德文化判断,陈贤妹没有因为前面多个路人的无动于衷也袖手旁观,而是义无反顾地出手相助。
  “总要有人去帮助”,道出的是最基本的文化认同,是作为社会人对道德底线的坚守。陈贤妹身处社会底层,却一贯乐于助人,她曾经救援落水儿童的经历,说明了她向小悦悦伸手相助绝非偶然,而是“道德自觉”主导行动的必然结果。因为有了这种自觉精神,她考虑的就不是值不值、怕不怕,而是应该和必须。
  其实,危急时刻冷漠围观毕竟只是极个别现象,现实中不乏陈贤妹这样的“道德自觉”者。关键在于,要让“道德自觉”成为主流,就要像陈贤妹那样,不是一味地去批评、抱怨前面那18个人见死不救,而是默默地去做第19个拿出行动救人的角色。从自己做起,以捍卫道德和人性的名义,拒绝加入冷漠的队列。
  诚然,现实里的确存在一些好心遭遇恶报、助人为乐反被诬陷讹诈的现象。越是如此,越需要我们旗帜鲜明、身体力行地去占领道德高地,而不能成为我们放弃“道德自觉”,充当看客、主动让出道德阵地的理由。当然,对于那些不道德和冷漠行径,有必要借助道德、正义的力量,去谴责、批判,更需要从制度、法规层面去抑恶扬善,因为这代表着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取向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方向。
  透过“陈贤妹现象”,深入开展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文化理念的讨论,辅以世界观教育、制度乃至法律的推动,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陈贤妹涌现出来。当人人都争做陈贤妹,或者说当“陈贤妹现象”成为常态,我们的生活不就远离冷漠,充满和谐、温馨了吗?
  点评
  当大家都在对“小悦悦事件”中的18位冷漠路人口诛笔伐的时候,作者却将目光投向了第19位“路人”——陈贤妹,并在肯定陈贤妹救人行为的同时,透过陈贤妹身上凸显的“道德自觉”,呼吁人们“不是一味地去批评、抱怨前面那18个人见死不救,而是默默地去做第19个拿出行动救人的角色”。这样的观点振聋发聩,在沸沸扬扬的关于“小悦悦事件”的争论中,如同一瓢冷水,让人回归理性的同时,更发人深省。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