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浅谈学好语文之方法]浅谈语文教学方法策略
 

[浅谈学好语文之方法]浅谈语文教学方法策略

发布时间:2019-07-17 03:55:36 影响了:

  摘要:语文课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还要发挥好学科的工具作用,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因此,学习语文重在积累,重在感悟,重在实践,重在获得。
  关键词:语文;工具;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317-01
  1.从“字”的学习上来说,要注重扎扎实实、规规矩矩
  1.1 一字未晓不放过。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自己要进行具有指导性的范读、板书之外,要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字”的训练。对于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字音方面的差错,要马上给予指出,并要求学生将正确的读音标识在课本上。对于学生由于普通话不标准,出现"z、c、s"和"zh、ch、sh"混读的现象,也不要视而不见,可以采用请其他同学提、自己等方法予以纠正。虽然在教学中耽误了一点时间,却没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梗阻,并且养成了细致认真的阅读写作习惯。
  1.2 字放句中增理解。在字的理解上,要请学生将这个字带到句中去进行理解,去体会作者的独特匠心。比如《孔乙己》这篇课文,许多常用的汉字,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却增添了更多的意味和神采。
  2.“跳”出语文课堂学语文
  有人这样说过:语文犹如大海,入之愈深,受到的支持力越大;拥之愈切,得到的满足感越强。如果我们只局限于课堂,只看重于书本,我们的视野怎么开阔,学生的头脑如何武装?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不断地将学生的视线引向校园、社会和家庭,引向图书室、阅览室、展览馆、博物馆及各种纪念馆……我时常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活动,进行一系列的采访和社会调查,增强感性认识,激发情感;带领学生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欣赏花鸟虫鱼的可爱,陶冶情感;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社会现实生活中去,触及社会焦点,追踪时事话题,表达个人观点,培植理性情感。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我很重视的。每一位教过语文的老师都明白,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单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就能形成,更大程度要靠学生日积月累的阅读。而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与学生的阅读是紧密相关的。为了扩大孩子们的阅读量,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我鼓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给他们推荐一些少儿读物。动员孩子们将自己喜欢读的书带来放在班上的"图书角"里与同学交换着读,每天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将自己最喜欢的书大声地朗读一段给大家听。这样,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做准备,班上的读书气氛相当浓厚,有的孩子一下课就捧着书认真读,"图书角"里也增添了不少好书,有《西游记》《水浒传》《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名著。我没有想到,孩子们已经开始津津有味地读这些名著了。
  4.运用背景,画龙点睛
  《给家乡孩子的信》,巴金写得朴素无华、感情真挚。其中“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一句是信中的点睛之笔。如何在教学中也做到画龙点睛呢?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巴金为文和为人的高度统一“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我不失时宜地运用了背景资料:巴金从没有领取过国家的工资,他一直靠稿费生活。巴金关心灾区和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他为帮助灾区和希望工程默默地做了许多工作,但总有一个条件:不要宣传、报道。
  1998年,巴金获得第四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的一笔巨款,立即以“一个老人”的名义捐献给了希望工程。近十多年以来,他几乎每年都要给“希望工程”捐款,捐款额累计达到了50多万元。101岁生日的文学老人巴金两次托人以“上海作家李尧棠”的名义为印度洋海啸灾区共捐款6万元。让学生自读自悟这些背景资料,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敬爱的巴金爷爷一生都在践行“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这句话。我想这个小环节中背景资料的运用也许就是这篇文章教学的点睛之笔吧。
  5.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活动
  开学初制定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在教学中,要因班制宜采用适合班级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某些薄弱的语文能力,应加强培养。如我班一部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较弱,针对他们就要注重阅读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于是,除上课多让他们说自己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之外,我还让他们在课外多阅读书报、课外书,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课文中的听说训练,结合学生的日记、作文,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辅导中对优生则提高要求,拓展其思维以求取得更好的成绩,使他们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对个别后进生,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改变他们的学习现状。同时利用好语文组的教研活动,上好公开课、教研课,听取各个教师的评价,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
  6.鼓励标新立异,培养求异思维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较多的是追求学生认识的“标准化”,导致了教师对学生认识发展的整齐划一。表现在课堂上,常常是教师的一言一语给学生以模式化的示范或提示,造成了思维定势,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妨碍了学生的创新。因此,克服思维定势、发展求异思维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打破"唯我独尊"的思想,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引导他们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允许并鼓励学生的认识朝不同方向辐射,并敢于争议,发表新颖独特的超常、超前、超群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新,标新立异。这样,即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在是非、优劣、曲直上有些分歧,但思维过程、辨析过程就是创新意识萌生、成长、成熟的过程,其积极意义绝不是某一具体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所能代替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