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狂飙诗人_狂飙诗人柯仲平感怀
 

狂飙诗人_狂飙诗人柯仲平感怀

发布时间:2019-07-19 03:55:12 影响了: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已经发表70周年了,这篇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指引着中国文艺的前进方向,其主要精神,至今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辉。《讲话》前,云南一批风华正茂的革命青年,为寻找抗日救国的真理,冲破层层阻拦,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其中就有在当时已经颇有影响的哲学家艾思奇,诗人柯仲平等。他们作为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正式代表,和毛泽东一起讨论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方针政策,为《讲话》这篇经典论述,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也是云南的光荣、文山的光荣。
  今天,当我们走进广南县柯仲平纪念馆,也就走进了一位狂飚诗人风风雨雨的战斗人生。瞻仰那充满豪情的诗人铜像,闪光的前额,稀疏的银发、飘扬的胡须,我们又似乎聆听到诗人那充满激情、引人共鸣的诗歌朗诵。聆听到诗人对云南故乡、对我们伟大的祖国、对革命的文学艺术的赤子深情。沿着诗人《边区自卫军》、《延安与中国青年》那一行行闪光的诗句,我们追寻着一位狂飚诗人的诗歌之路。五四运动的爱国浪潮席卷到滇池之滨的古城昆明,从云南广南那如诗如画的山山水水中,走出的那个名叫柯维翰(即后来的柯仲平)的少年,带领同学们走上街头游行示威,他们来到金马碧鸡坊前,小柯用他那富于激情的声音发表演说,高呼口号:“碧鸡怒吼,金马腾飞,打倒日本,严惩国贼!”连他呼喊的政治口号,都显露出诗人的豪情。以后他为寻找救国之路,同时也是为了和自己心爱的恋人丁月秋“私奔”,走出古老的昆一中,乘上滇越铁路的小火车经越南到香港,再乘船北上,来到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北平,从此他把自己崇拜的两个历史文化名人——孔子仲尼、诗人屈平(原)的名字中,各取一字改柯维翰为柯仲平。以后辗转上海,又因看进步书籍和写诗而被抓坐牢。在黑暗的岁月里,柯仲平从写诗的第一天开始,就把写诗和爱国救国连在一起,和革命人生连在一起,他早在1930年就在上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创造社、狂飙社,上海、北京、苏州。写诗、革命、坐牢,写不完的诗,坐不尽的牢。他第三次坐牢出狱后,为练就革命本领,东渡日本,苦读马列,学开汽车。他开汽车就是将来为革命开坦克。抗战开始,他为报效祖国,毅然回国投奔武汉八路军办事处董必武门下,要求到革命圣地延安去。
  延安需要和欢迎柯仲平这样富有战斗激情的革命青年诗人。1937年11月初,延水河畔的宝塔山下,新来了一批充满了朝气的年轻文化人,他们中就有当时已闻名大江南北的狂飙诗人柯仲平。
  令柯仲平想不到的是,才到延安没几天,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就在他的窑洞里接见了他。毛泽东伸出他的大手,紧紧握住柯仲平的手,第一句话就是“我早就知道你了”,然后又亲切地问起柯仲平的经历。柯仲平含着热泪,述说了他写诗坐牢,在日本、武汉被特务追捕的艰险。毛泽东听后感叹道:你真不容易啊。现在终于回到家了,延安欢迎你,革命需要你。然后又充满期望地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今后你可以大显身手了。”停了一下,主席又以征求的口吻说:“恐怕今后你不能只写诗了,还要做点文艺的领导工作吧?”柯仲平说他从来没当过领导,怕做不好。毛泽东说,可以学嘛,关键是要放下知识分子的臭架子,到群众中去,拜他们为师,甘当群众的小学生,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他明确提出我们的文艺应是抗战的、民族的、大众的。还说诗也可以上街,为大众服务,为抗战服务。柯仲平越听越激动,他似乎明白了今后应该怎样做。
  1937年11月14日延安特区文化协会成立(后称边区文协),成仿吾、周扬、柯仲平被推举为负责人。不久他们创办了延安的第一个纯文艺刊物《文艺突击》。他们请求毛主席为刊物题写刊名,很快主席就题了三份送来。后来毛主席还带头捐款,把油印的《文艺突击》改为铅印本,刊物在延河之滨大放光彩,受到大家欢迎。
  柯仲平等延安的一批诗人,他们记住了毛泽东所提倡的诗歌也可以上街的话,由柯仲平、林山、刘御等诗人组成的边区文协战歌社,田间、邵子南等组成的西北战地服务团战地社联合发起了延安街头诗运动,他们在宣言中激情呼吁:“有名氏、无名氏的诗人们,不要让乡村的一堵墙,路旁的一块岩石,白白的空着,不要让群众会上的空气呆板沉寂。写吧——抗战的,民族的,大众的!唱吧——抗战的,民族的,大众的!”
  1938年8月7日,延安的大街上闪现出一条条红色的布标“街头诗运动日”,延安的诗人们走上大街写诗;朗诵诗,田间来了,柯仲平来了,林山来了,刘御来了......从这天起,延安的大街成了诗街,小巷成了诗巷,延河流淌着诗,宝塔闪映着诗,墙壁山岩上抒写着诗。8月的阳光有些辣,柯仲平满头大汗,那有些秃顶的前额,汗珠在阳光下闪烁,他就像戴着珍珠桂冠的诗人,时而在墙上挥毫题诗,时而又登上石梯,大声朗诵他的新作。曾经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延安与中国青年》,就是这天他在大街上和一名刚从大后方来的女青年对话后,即兴朗诵而成的:“青年,中国青年!延安吃的小米饭,延安穿的麻草鞋,为什么你爱延安?”延安在问,也是柯仲平在问。“我们不怕走烂脚底板,也不怕路遇九妖十八怪,只怕吃不上延安的小米,不能到前方抗战,只怕取不上延安的经典,不能变成最革命的青年。……”青年在答,也是柯仲平的回答。不到一天的时间,诗人们就写出了100多首街头诗,田间的《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柯仲平的《告同志》、刘御的《小脚婆姨》都是这天创作的,还有魏巍、朱子奇、方冰、陈山、骆方、徐明等也写了不少街头诗。
  当时延安的物质条件虽然艰苦,文化生活却丰富多彩,每周末都有一次诗会或文艺晚会。那天傍晚,延安的作家、诗人、演员、干部、职工,正赶往清凉山欢度周末。这时一位身着灰布中山装的高大身影从杨家岭的延水河畔走来了,在人群中随便找了个地方坐下。他就是毛泽东。
  这天晚会的压轴节目,是柯仲平的诗朗诵。他走上台,望望毛泽东,他还没有走的意思,虽然诗歌朗诵对柯仲平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但此时仍有点紧张,“同志们,时间不早了,把我的节目放在最后,压台戏还真不好唱呀。”此时,毛泽东向他投来了鼓励的目光,他的心情也渐渐松弛了下来。
  “同志们,我把一个真实的故事,用五天时间写成了一首诗,还很粗糙。今天在这儿朗诵,也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好进一步修改。题目叫《边区自卫军》。”礼堂一片沉寂,只有柯仲平那铿锵宏亮而充满激情的声音,在夜空回荡……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