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我们都是孤独的 英文版【孤独的精灵】
 

我们都是孤独的 英文版【孤独的精灵】

发布时间:2019-07-19 03:56:12 影响了:

  摘 要: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第一位意象派女诗人,一直被称为二十世纪初英美意象派的先驱。本文撷取艾米莉·狄金森的几首经典诗歌,以期从意象这个角度来欣赏她的诗歌魅力。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诗歌;意象
  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美国第一位意象派女诗人,也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极其孤独的女诗人。她身着一袭白纱裙,终身闺中,苦涩57载人生的过程,她诗歌的酒杯,盛满爱的琼浆,又流淌着浪漫与忧伤。一生大部分的诗都在她死后才被发现,结集出版后才重现光芒。她凭借1775首清新婉约、充满奇丽意象的小诗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震撼了美国诗坛,被认为是西方自萨福以来最优秀的女诗人。她的秘密日记写下了自己一生的生死爱恨。因此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盛赞狄金森的诗为“灵魂的风景图”。
  狄金森自幼对生活充满无限的热爱。她总是身穿一袭白纱裙,在茉莉花和三叶草中漫步,在洁净的书房里读书赋诗,如天使般优游于想象世界里。[1]“我从来没有见过荒原,/我从来没有见过海洋;/可我知道石南的形态,/知道波浪该什么模样。……”(1052)在这首诗里,狄金森以第一人称“我”为独特视角直抒胸臆,使自己笔下所描绘的意象穿破时空的限制,超越物质世界进入精神世界的形象思维。四行诗节之间的递进关系,规则的韵律对诗歌的主题进行了层层深入的阐发。她的确从未见过荒原,从未见过海洋,更不可能造访过天堂。然而,她却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色彩斑斓的意境里自由翱翔,使自己的视野无比宽广。吟诵这首诗,我们可以领略到这位外表静谧的女诗人,在极力捕捉生命每个细节,体验每一瞬间稍纵即逝的感受,她的内心世界在字里行间踊跃不已,营造了一个似真似幻的极乐世界。
  学生时代的她性情活泼,言谈风趣。凭借对生命的热爱和丰富的想象力,生活中的每一个精彩的瞬间,她无不采撷入诗。欣赏她笔下的夕阳:
  她挥舞多彩的扫帚一
  身后留下缕缕粹片一/
  呵,夕阳中的家庭主妇一
  回来吧,来清扫水池!
  你抛下一团紫色一
  你扔下一根玻拍细丝一
  你把东风搅得混乱一片一
  用你那翠绿衣裳!
  她依然舞动那脏扫帚
  她的围裙依然飘扬
  直到扫帚温柔地融入星星一
  接着我也离去一(219)
  诗人在赏夕阳,一直等到夕阳的离去,她的视野从夕阳到自己由远到近,诗句描写了一个动态的过程。扫帚如同画笔,夕阳就是作画的妇女,下笔的粗细,轻重调出了“一团紫色”和“琉泊丝”。 整首诗歌具有画面的美感,读者仿佛也随着诗人欣赏着落日的余晖,感受夕阳的温存。狄金森在诗歌中运用女性的笔触刻画夕阳美景,落日在她的笔下“充满了女性的温柔”。[2]
  狄金森一生憧憬爱情,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从未找到爱的港湾。爱,是她诗歌题材的重心,写来清新别致。“慢慢过来哟——伊甸园!/嘴唇还不习惯你——/羞怯的——吮吸你的茉莉——/如同昏厥的蜜蜂——/……(211)此诗浓墨重彩地描述了一幅男欢女爱的场面,其背景令人联想起《圣经.创世纪》以及弥尔顿的《失乐园》中的地中海畔的花园,还有园中散发东方气息的茉莉花。[3] 她以一首柔美的“以一朵花”,打造爱情的想象空间:“我躲在我的花里,你,把它当胸戴起,不提防地,也戴着我——天使们知道其余。 我躲在我的花里,那朵,在你的花瓶里褪色,你,不提防地,摸索我几乎是一种落寞。” 诗句渗透了狄金森自己个性的倾向,每一句都从心底涌出,且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作者孤寂的情绪。
  作为诗人,狄金森渴望名誉:“希望是一个长着羽毛的精灵/它栖息于人的灵魂之中/它唱着一支无字的歌/它的歌声永不停息?……”(254)然而狄金森的一生遭遇不尽如意。她曾试图投身文学创作均未获成功,个性倔强的她伤心欲绝,毅然决定从此远离名利场的尘嚣。她写诗《发表,是拍卖》,明确阐明自己的观点:“发表,是拍卖/人的心灵——/贫困,批准/这种腐败行径……切不可使人的精神/蒙受价格的羞辱——”
  作为诗人,她的感觉尤为强烈、尤为敏锐,这使得她必定承受更多的心灵痛苦,有着更多的心灵感受。生活和爱的无果、文学界的失意、对宗教的矛盾心理等种种悲剧意识纠结在一起,在使她毅然退避到用自己灵魂构筑的世界里,于非凡的孤独中走完了生命的最后几十年。与世隔绝的生活有时如死亡一般,死亡作为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成为她在诗中反复吟咏的主题,产生了许许多多奇特的意象。在《我死时,听到一只苍蝇的嗡嗡声》一诗中,诗人选择了“苍蝇”意象来说明人怎样从有意识有知觉状态进入无意识无知觉状态。当屋内一片宁静被苍蝇的嗡嗡声所打破时,死亡也真正地来临了。而在《有那么一道斜射的光》这首诗里,人的心理所感受到的死亡的先兆被描述为“一道冬日的斜光”,这道斜光意象通过几个感觉器官来不断加强。先是通过教堂里的音乐把光的意象转化为声的意象,进而运用通感手法引起触觉意象,使人浑身都感受到庄严乐声的重量,诗人说这重量好似由天而降的“创痛”,因而造成受伤的意象。诗人运用意象叠加的方式使诗意层层推进,让这道渐渐消逝的光就像死神一样,紧紧攫住读者的意念。
  孤独的归依诗化了自然,孤独的体验拓深了艺术的意蕴。在一个孤独者的眼中,大自然常常特别富有人情味。于是,壮丽的日出日落、树叶的飘落、月亮的升起、雨水的滴落、花鸟虫鱼,无不激起她的诗歌灵感。自然的人情化使得诗人超越孤独、升华孤独。
  蟋蟀低声鸣唱,
  夕阳西沉了,
  下工的人们走近黄昏,一个接一个
  填进白昼留下的裂痕。
  矮草驮着露珠,
  晚霞有如一个陌生人在一旁伫立。
  手托礼帽,奇特而谦卑,
  似乎想停留,也许即将离去。
  ……
  诗中的蟋蟀、矮草、露珠等虽然极为平常,但一经诗人赋予新的生命,便顷刻变成了清新奇异、耐人寻味的意象。露珠儿在矮草背上闪烁、观望;晚霞彬彬有礼,象陌生人一样踟蹰不前,舍不得离开这宁静的山村。黄昏时刻,万籁俱寂,只偶尔能听见蟋蟀低鸣。诗人描绘的黄昏是美妙的,因为这里既没有白昼间的喧嚣,也看不到光天化日之下的残暴。黄昏里,人们将“白昼留下的裂痕”填平,黑暗仿佛使人们与冥府融汇成一体。
  狄金森的诗歌是她思想火花的流露与结晶。对那刹那间心灵感受的记录与剖析是她心路历程的写实。她从自己毕生袭人的寂寞中汲取力量,以神谕般的意象来传达诗歌的魅力。她珠辉玉丽般的独特诗句,凝聚着深厚的情感和创造性的智慧,形成了淡远自由,而又寓意丰厚的诗歌艺术特色,感染着读者的心灵。
  参考文献:
  [1] [2] [3]刘守兰. 狄金森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江枫译.狄金森抒情诗选[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
  [5]朱莉.以袭人的寂寞传达诗歌的魅力——评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中国社会科学报.
  [6]JanetMullane,Nineteenth Century Literature
  Criticism,Vol·21·, GaleResearch Inc BookTower, Detroit, 1989.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