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关于大学生网络文明意识与行为状况_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诚信意识和行为探析
 

关于大学生网络文明意识与行为状况_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诚信意识和行为探析

发布时间:2019-07-20 03:54:14 影响了:

  摘 要:文章阐述了高职毕业生就业失信行为的主要表现,分析了失信意识和行为产生的原因,探讨促进高职毕业生诚信就业的对策和途径,主要是加强诚信教育,增强契约意识,更新就业观念,建立诚信就业约束机制,优化就业指导工作,适应社会需求及构建诚信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高职学生 就业诚信 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a)-0223-02
  高职教育突出以就业为导向,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它既是高职院校办学方向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学院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大量的高职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由于法律知识匮乏,契约意识和诚信意识淡薄,职业规划不明确,就业定位不准,造成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违约失信行为屡有发生,给个人、学校、企业带来了负面影响和危害。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希望,大学生中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却与其地位极不相称。“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诚信不仅是就业过程中的“通行证”,更是获取发展与成功的一种基本素质。探析其诚信缺失的原因,找出相应对策,是学校提升就业质量的关键。
  1 就业失信现象及成因分析
  1.1 就业失信的主要表现
  高职毕业生就业失信行为常发生在求职期、签约期和就业后期三个不同阶段。
  1.1.1 求职阶段
  企业在招聘时,就业推荐书自然成了人才筛选的第一块敲门砖。于是一些毕业生在填写简历时避实就虚,成绩差的就不把成绩附上;有的就言过其实,甚至造假,夸大学习成绩;有的甚至无中生有,复印更改他人的荣誉证书。某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学生干部特别青睐,于是,少数毕业生投用人单位所好,自行填写的各种干部头衔充数其中,以此提升简历的含金量。在面试中,一些学生为赢得用人单位的好感,常常会在面试过程中夸大事实去表现和评述自己。
  1.1.2 协议阶段
  一是毕业生不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甚至不约定违约惩罚条款的情况十分普遍。据调查,80%以上的毕业生都不会与用人单位约定违约金,而在20%有约定违约金的学生中,大部分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担心学生违约而提出的要求,学生主动提出的很少。二是部分毕业生签订协议时十分随意,没有将协议当作一个契约的法律行为,潜意识里认为协议只是种形式,随时都可以放弃。在某高职院校学生诚信调查问卷中,“在签约之后,如遇更好的企业时”,只有不到14%的学生选择“坚持与原单位的协议”;有40%的学生认为就业违约行为是“人往高处走,正常”。
  1.1.3 就业阶段
  高职院校一般在最后一学期都安排毕业生参加顶岗实习,一些就业较好的院校,毕业生在最后一学期基本已经到用人单位去预就业实习。许多毕业生也与用人单位签订了三方协议,但是,仍有部分毕业生身在曹营心在汉,出现了各种违约的现象:一是部分人本来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随大流,到了企业之后,感觉与自己的期望值不符,一心想要跳槽,在没有获得学校同意也没得到用人单位准许的情况下,私自联系另外的用人单位;二是当又遇到条件、待遇更优越的单位来校招聘时,少数毕业生则不遵守协议,单方面毁约,不打招呼就走。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关系,给企业留下“该校毕业生缺少诚信”这样的坏印象,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对下一届毕业生的就业也产生非常不良的影响。
  1.2 不诚信的原因分析
  上述现象之所以会大量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1.2.1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在经济生活中不诚信现象最为突出,无论在产品信用、商业信用,还是金融信用上,皆有种种不诚信的恶劣表现,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各种制假售假手法花样百出,先是“毒大米”,接着“毒瓜子”、“黑心月饼”、“瘦肉精”……;同时,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违反诚信的处罚措施不够严明,监督执行不够严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失信成本小于守信成本,失信获益高于守信获益的现象;以及这些年社会上“假文凭”、“假证件”泛滥的现象,都给大学生造成了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一项大学生诚信调查中,关于对不诚信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近80%的人认为“与社会风气有关”。
  1.2.2 学校层面的影响
  一是学校诚信教育弱化的影响。高职院校教育仍偏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就业指导倾向于实用性,诚信教育相对弱化,导致了部分高职学生诚信意识淡薄,急功近利,缺乏自律;同时对日常违纪、考试作弊、欠缴学费等不诚信行为缺乏制约,处分不严,尽管有失信行为,却不影响就业推荐,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学生的不诚信。
  二是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机构要么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其工作人员对学生所学专业不熟悉,无法深入指导;要么单纯交给各专业负责,专业教育指导加强了,然而却容易突视了职业道德品质的教育引导,造成高职生另一方面能力素质的缺失,导致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调查显示,50%以上的高职毕业生表示未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
  1.2.3 招聘单位的影响
  用人单位招人先看个人简历,然后再从中筛选,求职者如果不把个人简历做得显眼些,就算很有实力但不具备某些招聘条件,根本就得不到面试的机会。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如实说明情况常常难获考官垂青,而一些制造假简历的学生反而顺利就业,客观上让人觉得诚实的不如弄虚作假的。用人单位的一些过高的要求使部分毕业生不得不在简历上加点“包装”,简历包装扬长避短,突出重点,淡化不利因素。另一方面,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抬高招聘条件,对身高、视力、英语、计算机能力等过高要求。这样做,不利于社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在一定程度上诱使部分大学生假造履历。一些用人单位讲人情,讲社会关系,面对社会竞争的不公平,导致个别学生虚拟自身社会关系,用“赌一把”的心态吸引招聘人员注意。
  1.2.4 学生自身的影响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