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通向音乐殿堂的桥梁 英语是通向世界的桥梁
 

通向音乐殿堂的桥梁 英语是通向世界的桥梁

发布时间:2018-12-24 09:44:03 影响了:

  音乐是一门以声音为表现媒介的听觉艺术,是一种具有概括性的、抽象的情感表现,它超越语词,人们很难用语言就其表达的情感进行具体的描述。   在儿童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解决音乐的抽象性特征与儿童具象思维特征之间的矛盾,如何将具有抽象特征的音乐变成生动而具体的形象,是每位教师都必须重视的问题。针对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思维特点,采用“类比联想”的手法进行钢琴教学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类比联想”就是由一件事物的感受引起和该事物在性质上或形态上相似的事物的联想。①例如,声音、色彩、形体之间的各种联系,如听觉可以唤起触觉、温觉、视觉,高的声音与亮的光线或低声与黑暗的生理心理的内在联系等等。种种联想,大大扩充了审美感受中的知觉意义,使其感觉因素随着这种种想象而具备丰富的内容。儿童钢琴音乐教学中,将这抽象的听觉艺术(音乐)“类比联想”成可视、可感、可触摸具体形象,是帮助孩子们开拓思维,引导他们打开音乐之门的一把金钥匙,它有如一座桥梁伸展向音乐的各个层面。
  
  一、可视的形象
  
  音乐与绘画一样,都是以塑造一定的艺术形象作为目的,区别在于二者所选择的表现媒介不同,绘画靠色彩、线条,音乐则依靠声音。对于儿童,绘画中的色彩与线条较为直观,容易把握,但要驾驭声音就会有难度,因为音乐形象是一种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实现的内心视像。儿童钢琴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建立起这种内心视像,是需要我们长期钻研的一个重要课题,实践中人们曾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类比联想”的方法,小到对表情术语的讲解,大到对作品音乐形象的分析。
  一切表情术语都是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如力度、速度等。儿童对此类表情术语的理解常流于表面,较少触及到隐藏在它们背后的意义。比如力度中的“f”强),大多数都停留于表象认知,只局限为一个力度的概念。我们知道,作曲家在乐谱上标上“f”,其最终目的不仅为了提示力度,而是以其为媒介来传达情绪上的某种意向,象强烈的、宽广的、厚重的、深沉的等等。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意向,我们可借助生活中一些可视的现象或事物来帮助他们获得较直观的情感体验。如:借茫茫草原以喻宽广、借大象的脚步以示厚重、借大海以示深沉。通过展开类似的想象,用生动的形象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这对引导他们把握“f”在不同音乐环境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同情绪特征是极具意义的。又如速度中的“rit”(渐慢),儿童在表现时往往不能把握分寸,或弹得太拖沓,或慢得太突然。“rit”是一个相对概念,依字面上的解释是指从原来的速度上渐渐地慢下来,所表达的是速度的渐变,这一速度的渐变是无法加以量化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把握这一音乐的表现手法,我们不妨通过火车进站这一生活现象来帮助学生获得速度由快到慢渐变过程的感性认识。用这种“类比联想”的手法来诠译这些表情术语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讲解具体乐曲时,“类比联想”能帮助学生较直观地把握作品的音乐形象,使他们在演奏时能做到“言之有物”。比如《高师钢琴基础教程》第一册中选编的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该曲主题以左手奏出,旋律优美宽广,展现了一幅沉浸于暮色中的田园风光,随后,右手模仿弦乐队将主题段高八度重复,在第16小节,右手的第一个音符有如一线耀眼的阳光透过云层,音乐在另一个高八度上渐入高潮,这时远处传来坚定的号角(22―25小节),在号角的召唤下,四面八方的人群慢慢聚集(26―31小节),经过一翻讨论之后(32―34小节),音乐进入总结并渐渐落下帷幕。这样的讲解,使抽象的音乐形象由遥不可及变得可以想见,学生带着这种想象去演奏,就能从过去的机械手指运动上升到一种先心动然后手动的表演境界,把音乐奏得形神兼备,不流于空洞。
  
  二、可感觉的色彩
  
  “色彩是美术的灵魂”,在音乐中也具有同样的重要
  意义。钢琴演奏中特别注重声音的色彩问题,演奏时音色控制的好与坏,成了检验一个人钢琴演奏水平的重要尺度,因此,在钢琴教学中,讲解音色的控制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儿童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常因缺乏控制音色的能力,弹出来的声音色彩单一、没有层次。如果教师在学生最初学习钢琴时就有意识地引入音色的概念,训练学生掌握不同的指触,听辨声音的细微变化,最终就能达到帮助他们在演奏中做出不同音色的目的。
  钢琴的音色变化说到底是演奏家极端细致极端敏感的指触差别所造成。而控制这种细微变化时常处于可感觉而不可言传的状态中。其中,音色的变化必须经过严格的技术训练,技术训练是有规矩可循的,但对于音色的感觉则无法用理论来加以规范。为了让学生感觉到音色的变化,我们可用“类比联想”引导他们展开想象,我们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音色也与我们生活中所感觉到的色彩存在着某种对应,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色彩的体验来引导学生获得对声音色彩的感受,比如我们可以用月光来类比声音的柔和,以透过树叶的一线阳光来类比声音的明亮。类似的例子生活中有很多,讲解音色的控制时我们都可以把它们作为“类比联想”中的相关素材,为学生营造一块体会音色变化的精神园地。
  
  三、可触摸的结构
  
  人们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好的音乐作品有如好的建筑,从宏观构架到细部构思都体现出结构的魅力。结构让组成音乐的诸多元素得以组织、整合,并最终完成整体艺术形象的构建。有了结构,音乐中的对立与统一、冲突与解决才有了存在的价值。因此在钢琴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结构至关重要。
  儿童很难理解音乐的结构,比如让他们演奏巴赫的作品,大多热衷于大量的小表情,把音乐做成无数精美的碎片。由于缺乏音乐结构上的整体美,作品变得面目全非。如果我们借助巴赫音乐的结构特征与巴洛克时期的建筑有诸多相通之处,向学生介绍音乐结构时先介绍当时的建筑(圆顶、大宫殿、极富整体感,并体现出高贵与庄严),让学生通过“触摸”这一立体的空间来捕捉巴赫音乐中的大色块、大句子、大线条的结构美,感受巴赫音乐朴素中显出高贵,庄严而不失灵动的艺术气质,这样,既能启发学生很好地把握音乐的整体结构,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捕捉巴赫的音乐风格。
  “类比联想”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恰当运用“类比联想”,能帮助学生跨越缺乏抽象思维的障碍去感觉音乐的美,它为我们的钢琴教学架起了一座想象的桥梁,通向音乐的殿堂。
  
  责任编辑:天 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