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论古筝教学中的乐感培养】经典古筝曲100首播放
 

【论古筝教学中的乐感培养】经典古筝曲100首播放

发布时间:2018-12-24 09:47:51 影响了:

  音乐具有非语义性质。任何音乐中的声音通常有确定的涵义,它是一种与情感有关的信息。莫・卡冈认为,音乐的声音能够最准确地体现和传达以情感为主的信息。当我们在欣赏一部作品时,无需任何语言或常规的工具来参与体验,我们也不能用追求语义的阅读方式来欣赏音乐,要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去想象和感受,充分把握作品的同涵。
  对于古筝表演者而言,具备良好的音乐感觉是表演者必备的条件。
  
  一、乐感是古筝表演者必备素质之一
  
  乐感是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一个人的音乐的表现能力的高低也往往反映出他们对音乐的鉴赏水准。从筝乐中要通过音乐作品的审美感悟,把技能、情感、知识与想象结合起来,在情感的体验中培养学生的乐感。
  
  二、培养学生乐感的同时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筝乐是一门有表现力的艺术,从音乐中获得审美体验不仅仅是靠纯听觉感受。从音乐的物理属性来讲,音乐具有一定的频率、振幅。音乐是音高、音色、音质、音波、声音、在时间中先后或同时发响的组合体,它是非视觉性的,也不能象语言一样直接传达概念与思想。在筝乐作品中,蕴涵着调式美、旋律美、指法美、体裁结构美及显示出的自然美、艺术美。在此基础上进行情感体验,给升华了的乐思赋予情感性、思想性,将其净化成一种美的东西,在灵魂深处生根发芽。在筝乐作品中领略作品的结构,了解历史素材,掌握技法要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融入情感,表达乐思,展现个性,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在审美体验中,人们可以通过联想、情态、情绪、感情等心理活动以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的提高的目的。情绪体验或实践会产生由情感体验及实践引发的情感。如“喜”的情感可引起兴奋性的情感,它可以形成高度紧张的兴奋状。如:古筝曲《战台风》(王昌元曲),全曲共分五段,音乐形象、生动、具体,用“扣摇”来表现台风,用“扫摇”来表现台风的肆虐。紧张激奋后是一片风平浪静,清新明朗,表现雨过天晴,人们战胜了台风的喜悦。音乐审美中音乐直接引起的是情绪体验,而情感体验则是在联想活动介入后产生的。
  
  三、培养学生的乐感应该加强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
  
  古筝艺术博大精深,文化底蕴深厚。中国古筝音乐文化有着它的历史特定的因素,受当地经济生活、社会结构、民族心理、宗教信仰、民间风俗及地方方言多方面的影响。除了掌握筝技外,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其它学科中吸取养料,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筝谱,还要让他们了解和熟知古筝流派的历史、流变、发展和传承、创新等等,了解我们民族自己的宫、商、角、徵、羽和上、尺、工、凡、六、五、乙,要在“文化知识”方面去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去研究筝乐文化。在各流派的筝曲中,不同地区的演奏家在演奏同一首作品时演奏的风格不尽相同,这与演奏者的阅历、人文素质、音乐天赋、内涵及技巧掌握熟练程度都有密切的关系。技术在某一首乐曲中的运用是有限的,而音乐的表现力则是无限的。演奏者可以很好地掌握演奏技巧,但乐曲的内涵却得不到表达也是败笔,所以文化知识的积累对演奏者来说尤为重要。
  地域文化是筝曲流派形成的基础文化。每一个古筝流派的形成都是与我国地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的,地理环境、风俗民情和当地的民间音乐都对筝曲风格及演奏技法等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客家筝曲古朴清雅的演奏风格是客家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交通闭塞的情况下从而仍保留中原古乐的特征所致等等。
  很多筝曲的题材都取自于古诗词或古典小说,二者都能使筝曲的文化内涵更为丰富和深厚。例如,筝曲《孔雀东南飞》就是取材自同名叙事诗创作而成,乐曲用不同的旋律音调刻画了不同的人物,相当到位地表现了诗中人物和情感。筝曲《秦桑曲》也是以古诗为题材创作的。“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还归日,是妾断肠时。”这是李白《春思》中的佳句,这首乐曲婉转缠绵,情感细腻,与《春思》相得益彰,可谓诗中有乐,乐中有诗。文学内容与筝曲的联姻,使筝曲的文化意味更加浓厚。
  筝曲中的文化意蕴除了地域性与文学性两方面以外,还有历史性内容也是值得一提的。很多筝曲以某一历史朝代的典型历史事件来体现朝代特征,记录历史事件,仿佛一部部感性化了的记录片,真实地再现历史,却又增添了许多情感的宣泄。例如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创作的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就是很好的例子。作者选用传统乐曲《满江红》的旋律素材,表现了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被奸臣陷害,囚禁在临安(今杭州)狱中,在赴刑场前夕,他对社稷面临危难的焦虑、对家人处境的担忧、对奸臣当道的愤恨,以及对自己精忠报国却无门可投的无奈而引发的感慨。同样是何占豪创作的古筝曲《西楚霸王》则是以刘邦项羽的垓下之战这一历史事件为题材的,乐曲很好地结合了叙事和抒情两种手法,从头至尾都流淌着一股悲壮的气息。
  
  四、结合乐感完美的表现作品内涵
  
  体会乐曲中风格调式音阶多样化技巧,最终都要靠富于完美的技巧和乐感来完成对它们的演示。良好的音乐感在演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既包括基础性的音乐感,如:音高感、节奏感、速度等,也包括了综合性的音乐感觉,如:旋律感、和声感、曲式结构和风格等。没有良好的内在乐感,在音乐表演实践中就体现不出音乐作品美的内涵。乐感有先天性和后天性的条件,特别是综合性的音乐感,只有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训练和培养才能发展为音乐表演所需要的良好乐感。
   器乐演奏是二度创作,而不是“模仿”,二者的区别就在于创作者是否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作出艺术决定,也就是说,学生在演奏古筝作品时,能否表达属于自己的对作品的体验,是否能对作品有新的领悟,他们是否有发自内心的对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特征的决定权。很多教师认为技法的准确,乐句的强弱表现等等是演奏作品的要义所在,于是他们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不能有半点误差,那么学生在演奏时往往是按照老师要求的指法,标明的强弱记号等依葫芦画瓢,演奏过程中因为害怕出现差错而增加了一定的精神负担,极大地影响了演奏状态,所以,他们演奏出来的作品是没有思想与灵魂的作品,成为老师的翻版。很多时候,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老师作出的处理是相违背的,但学生却迫于压力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恰恰老师也惟“技”是图,那么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学生内心对音乐的感觉与见解被“技法”这座大山压了下去,从此不敢轻易冒出来了。在这整个艺术创作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剥夺了学生作出艺术决定的权利。所以,古筝教师要培养并呵护学生的“艺术心”,切忌忽视学生的理解。在创作古筝作品中有很多以叙事、写景为题材,或者有些意象化的作品,教学时,很多教师喜欢把音乐作品用语言翻译解释给学生听。这样,反而阻碍了学生的音乐感受力的发展。(作者单位:湖南城市学院)
  责任编辑:李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