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手机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应用与思考] 媒体单位在突发事件报道中
 

[手机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应用与思考] 媒体单位在突发事件报道中

发布时间:2018-12-25 04:13:30 影响了:

  摘要: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第一时间、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由于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传统的媒体往往会受到时间、现场的制约,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手资料。而手机媒体作为新兴的媒体却弥补了这些不足,它的随身性、便携性不断完善着大众传媒,成为突发事件报道中的有力“武器”。手机媒体作为大众传媒过程中的又一重要环节,在其明显的优势2_T也暴露了自身的不足。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些问题避无可避。如何完善手机媒体的社会监督和个人监督值得广大研究者的深入探讨,以期在不久的未来建立起一个健康、完善的新媒体―“第五媒体”。
  关键词:手机媒体;突发事件报道;信息监督;3G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3-0104-03
  
  手机作为通讯工具已经在社会上普遍应用,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下,手机媒体也在不知不觉中应运而生,当下手机媒体已被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手机的突出优势在于它的便携性,互动性、点对点准确性、迅速性以及较高的信息到达率,这些特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媒介在运用时的不足,尤以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表现明显。
  近几年,巨大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从南方的雪灾、汶川的地震、到玉树地震……2010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了7.1级强震,与5・12汶川地震一样。灾难突袭而至,让人触不及防,当城市陷入瘫痪,民众往往会产生恐慌情绪,靠近灾源的人群更是如此,灾难造成的破坏与恐慌情绪,通常会纠结在一起引发社会秩序的混乱。这时候,媒体对事件的报道变得尤为重要。在灾难面前,传统媒体往往由于种种限制与制约,无法实现比较理想的报道。而手机媒体因其信息载体和渠道的特殊性,反而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灾难中,大众传媒往往会失去和灾区群众的正常接触机会,信息也无法及时地传递给相应的受众,其社会动员和社会组织功能也会被大大削弱,甚至会基本丧失。在这种情况下,手机媒体因其独特的传播特点,能保证将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给每一位接收者,灾民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手机向有关部门和媒体发出求救信息和相关灾情,进而在灾难报道中建立起开展社会动员和组织救助的平台,使灾后救助更顺利。
  
  一、手机媒体的应用优势
  
  (一)手机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应用优势
  手机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资源优势、时效优势、互动优势以及随时随地性的优势。第一,它庞大的用户群体,覆盖面最广,中国移动用户数量未来几年将继续快速增长。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从2007年的5.40亿增长到7.38亿。第二,它的传播成本较低,纸质媒体的传播成本较高,且单个媒体的信息承载量远远没有网络媒体大。第三,它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捷,而且携带非常方便,随时随地都能接受到信息。第四,它的传播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相比其他媒介,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接受与否,但是手机媒体的传播往往通过短信的形式使你被动的接收它的信息。第五,多媒体的逐渐普及应用,使得手机的操作平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手机电脑化趋势迅速发展。第六,手机可以作为采访工具,拥有录音、照相和摄像等功能使得手机在很多突发事件发生之际记录下新闻。第七,用户参与度高,手机QQ、手机微薄,手机论坛等一系列社区性质的应用出现,使得手机用户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频繁。
  总之,手机媒体作为“第五媒体”是大势所趋,无法阻挡的,它的普及、快捷、方便并带有一定强制性的特点,使它将成为处于强势地位的传播媒体,具有不可替代性。未来在3G时代潮流下,手机媒体的发展必定无可限量。
  
  (二)手机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形式及作用
  1.手机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应用形式
  (1)彩信。手机彩信,是在传统手机短信基础上的升级,能够传递文字、图像、声音、数据等内容的多媒体格式的信息。其运用可以使手机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做到图文并茂、生动直观。
  (2)手机报。手机报是依托手机媒介,由报纸、移动通讯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浏览当天发生的新闻。手机报在手机媒体报道中的可信度较高,其内容大多是当天新闻的要点,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将实体报纸浓缩成电子媒体的形式传送到用户的手中,其实质是传统报纸在手机媒体领域的延伸。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运用较成熟的形式,能够及时地将当日报纸的重要信息及时传递给受众。
  (3)微博。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现在的手机很多具有拍照功能,这便为突发事件的报道提供了便捷之处,由于手机的随身性,使得广大民众可以作为信息的采集者。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往往只有灾民在灾难的第一现场,他们用手机所记录的画面往往是新闻工作者难以办到的,这便显得尤为珍贵,为还原现场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4)手机电视。手机视频是一种声音和画面相结合的报道形式,可以最大程度的展现事件现场。给人们最直观的感受,比任何形式的报道都生动、形象。随着手机自身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突发事件的获知要求不断提高,手机视频越来越受到广大媒体的重视。
  (5)手机实时直播系统。
  
  2.手机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主要作用
  (1)环境守望。环境守望功能,是新闻媒介的一项重要社会功能。媒体的守望功能不仅指迅速、即时地播发各类信息,正确的反映现实环境的状况及变化,用客观并公正的手法揭示和传播新闻事件的真相,还需要统过自己的新闻触角,去触及那些未发生的潜在自然危机、社会危机,有效地甄别、判断并及时预警,进而能够指导和帮助民众合理决策。
  然而,由于许多重大的自然、社会灾害往往是不可预知的。并会给人们造成严重的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对此的报道无疑是向社会传递大量的负面消息,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恐慌和混乱。因此,出于对大众心理承受能力的担忧,权利部门往往会约束媒体的传播行为,无数事实证明,这种对灾情掩盖的做法,多数情况下只会适得其反,小道消息、流言肆虐,反而会危害社会的安定。在这样的情况下,手机媒体往往能凭借其在“环境守望”方面方便、及时、高效信息传递的独特优势,穿越信息封锁,填补信息空白,消除人们的认识盲区,成为守望环境的重要媒介力量。
  (2)通讯终端向信息终端跨越。随着通信技术(如3G)、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手机成了具有通讯功能的微型电脑,其网络功能更是网络媒体在手机上的延伸,并成为其组成要素。显然手机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媒体―手机媒体。由此可见,当网络与手机“联姻”之后,手机超越了通讯工具的范畴,具有了大众传播的功能。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的内容逐渐在手机上传播,使得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丰富。由于技术的允许,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手机媒体便能够避开各种干扰,甚至越过传统媒体而从通讯终端 跨入信息终端。
  (3)开展社会动员的重要平台。分工合作是社会建立的基础,人类适应环境需要实现社会各组成部分协调和统一。大众传媒在此基础上所扮演的角色便是联络、沟通和协调社会关系的重要系统。在突发灾难面前,广大民众自然而然会产生恐慌,造成社会的混乱。手机媒体因其独特的传播特点,能够确保每一条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到每一位接收者手中,使他们第一时间了解到各种灾情信息,进而在灾难报道中开展社会动员和组织,及时引导灾民抗灾自救。
  
  二、手机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遇到的问题
  
  (一)“把关人”的缺失
  1.在手机媒体的传播过程中,监管的缺失已经成为了重中之重。这是因为手机媒体目前还缺乏足够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如何提高手机媒体的公信力特别是加强对少数非正规手机网站的规范管理、提升大众的信息传播素质,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也就是如何避免“把关人”的缺失。
  2.“把关人”的定义与主要职责。“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率先提出的。他在《群体生活的渠道》(1947年)一文中,首先提出“把关”(gatekeeping)一词。他指出:“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把关人”既可以指个人,如信源、记者、编辑等,也可以指媒介组织。
  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手机媒体在传播过程中传递的信息需要有相关个人或组织进行删选、整理、过滤。由于信息的收集受大众主观的影响,则需要受众自身加强社会伦理道德意识,在这个阶段,广大手机媒体使用者便是“把关人”,起着对自己的传播信息的审核作用。
  3.“把关人”缺失的原因
  (1)手机媒体的“无政府”状态。网络媒体的崛起使传统的大众传播演变为个人化的双向,既赋予了受众更大的主体性,也带来了传播的无序化16J。手机媒体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一旦进入传播过程,便没有了传统媒体“把关人”对信息的过滤、筛选,陷入了一种“无政府”的状态,使得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肆意在手机媒体上传播大量虚假、淫秽、破坏社会稳定的信息。因为他们的行为“没人管”。
  (2)传播者的双重身份。在手机媒体的传播中,信息的传播者往往也是接收者。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手机媒体在传播过程中传递的信息需要有相关个人或组织进行删选、整理、过滤。由于信息的收集受大众主观的影响,在这个阶段,广大手机媒体使用者便是“把关人”,起着对自己的传播信息的审核作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对自己所传播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因而使得“把关人”长期无法介入手机媒体的传播过程之中。
  (3)手机媒体的虚拟性。人们通过网络正在不断进入一个虚拟的社区中,即网络社区。在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中,唯一的身份识别只是一串数字,个人没有权利对手机用户进行身份调查。在一个身份完全隐蔽的环境之下,个人的道德往往不受约束,这给手机媒体的监管带来巨大的难度。
  (4)手机媒体传播时间地点的随机性。由于手机媒体的大量信息都是通过手机随时发送的,大范围信息的横向整合与提供都是由网络系统自动提供,所有的终端、用户都有可能是信息发布主体,而不仅仅是单一的某一个手机网站或个人。同时,传播者可以在瞬间完成信息的传播任务,这给“把关人”的介入带来巨大难度。
  (5)政策法规的滞后性。法律往往滞后于科技的发展,网络传播的飞速发展与相关政策法规管理的落后形成鲜明对比。手机媒体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管理机构还缺乏相关的管理经验,管理手段和方法更新总是慢于手机媒体信息传播所产生的问题。
  
  (二)如何增强“把关人”的作用
  正义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意义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基本行为准则,它是人类弥久常新的文化精神现象,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追求社会正义的历史,构成人类社会制度建设的精神指向。加强舆论监督变得尤为重要,从信息的源头着手,对在同一时刻向大量手机用户发送信息的用户进行监控(这个措施目前已在实施,且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控制虚假、垃圾信息的大量传播。
  实行社会监督和举报机制,重视发挥社会监督的力量,对传播有害信息的手机用户进行社会性检举,使人人都来成为手机媒体的“把关人”,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呼吁社会及时对传播引起恐慌的信息进行曝光。
  加强传播主体的自我监督,建立主流的手机传播媒介,无论在何种媒介时代,人们不会轻易改变对主流媒介的信赖感,只要及时地帮助手机用户了解客观事实真相,在贴近用户、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上下功夫,手机媒体也会帮助主流的声音在社会舆论中形成正确的引导。如手机报传播的网络端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能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删减、过滤、编辑,及时地向手机用户传递正确的信息。
  要提前建立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预案,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立即启动预案,按照法制化、规范化的程序处理,在第一时间向手机用户传播权威信息,解决政府失语问题,并且在随后发布的消息中,着重报道阶段核实情况、政府的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有效避免出现虚假新闻和有害信息的泛滥。
  
  三、3G使手机媒体在技术方面走向成熟
  
  (一)3G手机面对突发事件的应用
  2010年4月27日消息,近日,由宇龙酷派与中国移动携手提供的2.6万台ID(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3G网络)手机在世博会的安保工作中亮相,通过加密通信技术、ID视频技术等创新技术来实现快速查询、快速调度、快速处理等解决方案,ID技术和TD手机将首次接受国际大会的检验。这是3G技术面对突发事件的一次大练兵。3G手机的特点便是高速度、多媒体、个性化。这为突发事件的报道带来了许多便利之处。一是传输速度快。3G手机传输的高速度是保证新闻报道时效性的重要技术条件。二是互联互通互操作性好。3G手机的互联互通互操作,为新闻采访和报道中的双向或多向实时互动提供了技术保障。三是实时的视频对话。3G手机的视频通话功能是现场报道的有力工具,是新闻报道现场的可靠来源。四是稳定性强。3G手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是新闻采访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二)手机媒体的不断壮大――跻身“第五媒体”
  手机媒体虽然没有网络媒体那样大量的信息存储量,也没有广播、电视那样的生动、形象,手机报业没有纸质报纸的深刻具体。但是不可否认,在目前,继网络媒体之后唯有手机可以担当媒体的重任,或许它还不能称之为媒体,但其每一个特性的表现都在不断向“第五媒体”靠近。
  
  四、结语
  
  未来手机媒体将会不断突破发展、更好地为突发事件报道服务。随着社会经济快节奏、高速度的发展,人们对信息获取个人化、智能化、高效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移动通信技术则以随时随地随身、高效智能、快捷方便等特性而备受人们青睐,特别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手机终端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手机不仅是一个通信的终端,更是成为信息的终端。手机因其资源优势、时效优势、互动优势以及随时随地性优势,较之传统媒体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突发事件的报道,手机的身影将越来越普及,手机媒体也将越来越成熟。但在看到手机媒体的光辉前景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暴露的负效应。只有学会理性的看问题,才能有效地掌握手机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作用。3G时代的到来,媒体理念和运营模式的不断成熟,手机媒体的优势将会不断显露,从而成为获得信息的最便利终端,成为一个可随身携带的报道中心,从而成为获取信息的最便利终端,成为一种挑战传统势力的新型移动型媒体。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