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民间音乐艺术采撷_在高原采撷音乐的灵感
 

民间音乐艺术采撷_在高原采撷音乐的灵感

发布时间:2018-12-28 04:42:50 影响了:

     木错朝圣      7月10日 星期二 晴转阴有小到中雨   凌晨6点,拉萨的天刚蒙蒙亮,3部越野车就迎着晨曦,驶上了去纳木错的路。“错”在藏语中即“湖”的意思。纳木错,在蒙古语里又称“腾格里湖”,意为“天湖”。因其位于当雄县城西北方约60公里的山区,湖面海拔471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又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因此一路上大家都怀着一种向往的心情憧憬着圣湖的美景。
  路途十分遥远,且时有崎岖陡峭的山路颠得人东倒西歪。半道上还下起了雨,泥泞的山路更加强了对越野车的考验。尽管如此,途中绿原山川的美景依然深深吸引了我们。不时有人要求司机停车,拍摄下那天边奇形怪状的云彩和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峰。
  车行至一地,远远地看到几片白雾缭绕,原来到了著名的羊八井。此地因温泉集中而扬名,温泉的热气与地面的冷空气相遇生成缥缈的雾气,使人如入仙境。据说,在羊八井,除了一般的温泉外,还有罕见的爆炸泉和间歇温泉,更可见识全中国最高温度的温泉。由于温泉水含有大量矿物质,对多种疾病均有不错的疗效,因此这里成了疗养度假的胜地。
  在当雄街边小餐馆吃过午饭,我们又踏上了圣湖之路。眼前渐渐开朗,到了山顶,透过车窗,“哇……”车内一片赞叹声。大家兴奋地惊叫着跳下车,天已放晴,碧空如洗,白云朵朵更显无瑕;俯瞰山下,美丽的天湖就在山脚,平静如处子,就像一块纯净的蓝宝石羞怯地躺在山丛中。
  湖水清澈见底,湛蓝得叫人眩目。四周的群山倒映在湖面,清秀迷人。湖光山色惹人醉,徜徉湖边对我们这些长期生活在闹市中的人来说不啻到了另一世界。
  一位高龄的老活佛带着几个喇嘛在湖边一大石处念经,为人做加持。老人古铜色的面庞布满皱纹,也写满了艰辛修行的历史,令人尊敬。老人隔一段时间就要来圣湖,因为圣湖在藏族人心目中具有非常神圣的地位。每逢藏历羊年,许多朝圣者更不辞千里来参加纳木错盛大的转湖节,在湖畔留下虔诚的足印。面积达1920平方公里的圣湖,徒步绕湖一周需要10多天。更有虔诚的信徒以磕长头转湖,往往要走数个月。
  天色近晚,为了当天赶回拉萨,我们只能在圣湖边停留两个小时。临走时,湖南面的藏北第一高峰念青唐古拉山从天边云彩中露出了它白雪皑皑的山峰,像高贵的神女戴着洁白的礼帽。它是一条长达600公里的巨大山脉,是雅鲁藏布江和怒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其藏语意为“灵应草原神”,主峰山势险峻,顶部鹰嘴一般陡立,山上常年冰雪覆盖。海拔7111米的雪峰倒映在湛蓝清澈的纳木错湖面,非常美丽。
  再见了,圣洁的天湖!归途依然颠簸,又下起了大雨,到夜色阑珊的拉萨已是第二天凌晨2点多了,倦意写在每个人的脸上,但谁都忘不了那一汪美丽的湖水。
  
  拜访边多老师
  
  7月11日 星期三 晴
  好好休整了一个上午,大伙又恢复了体力。下午和作曲家们去拜访边多老师。
  在富有藏族浓郁特色的客厅里,年近7旬的边多老师向作曲家们介绍西藏音乐,回答我们提出的许多问题,还拿出自己历尽艰辛采风收集的原始录音资料,播放给作曲家们听。
  在交谈中,我们对边多老师的经历也有所了解。他全名边巴多吉,是著名的藏族音乐家,少年时历尽坎坷,但培养了对本民族音乐浓烈的热爱。西藏和平解放后进入歌舞团工作。后来获得到上海音乐学院学习的机会,毕业后返回故乡从事戏曲音乐创作,对藏戏和曲艺音乐革新作出了很大贡献。80年代又致力于藏族音乐理论的耕耘,撰写了不少文章、专论,对藏乐各方面都有比较系统深入的探讨。
  边多老师送给每人一本《当代西藏乐论》,这是他对藏乐探讨的汇集。吴祖强在为其书所作的序中评价说,“这可以说是西藏当代第一本民族音乐理论著作,并且是由本民族的音乐家来系统论述本民族传统和当代音乐,这在西藏13世纪著名的萨迦班达智・贡格坚赞的《论西藏音乐》之后5个多世纪以来还未曾有过。我想至少可以这样说,边多同志的这本著述对今后更多的藏族音乐家投入藏族音乐理论研究,将起到先导作用。”
  
  博物馆里收藏的民间乐器
  
  7月12日 星期四 晴
  上午去西藏博物馆参观。走在宽敞明亮的展览厅里,看着馆藏文物,聆听电子讲解器里的解说,仿佛游历在西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一件件打制石器,一座座精制佛像,一尊尊手工器皿,一幅幅美丽绝伦的唐卡,一套套民族服饰,都在述说着西藏的历史、宗教、文化和民俗。
  令作曲家们最感兴趣的是,展厅里还陈列着西藏特有的民间乐器,有扎年琴、毕旺琴、达玛如、铜钦、甲铃等。这些乐器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极具民族特色。
  下午,西藏音乐研究者格曲来西藏大厦和采风团的作曲家交流。格曲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博士生,也是西藏屈指可数的几位藏族博士,担任了中国民歌、器乐曲集成《西藏卷》的主编,现为西藏民族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晚上,吃过饭,大家漫步在拉萨河边。拉萨河是雅鲁藏布江的支流,每年藏历七月的“沐浴节”,藏人都会到这里沐浴、洗衣。河的南岸可以见到布达拉宫的倒影。“青藏公路纪念碑”便竖立在市内长途汽车站前的一段拉萨河畔。
  
  曲水采风
  
  7月13日 星期五 晴
  上午去羊卓雍错。从拉萨驶出约90公里,离开雅鲁藏布江后,开始翻越甘巴拉山。到了海拔5000米的山脊,继续往高处步行一段,就可同时看到山体两侧,一边是羊卓雍,整个湖面呈“入”字形,湖中除了星罗棋布的小岛,还有一大片高出湖面约500米的山地。另一边是雅鲁藏布江,两边高差达800米,世界闻名的高海拔电站――羊湖电站就修建在这里。
  羊卓雍错是一个高原堰塞湖,大约4亿年前因冰川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在藏语中,羊卓雍是“碧玉”的意思,但它可不是块普通的碧玉,水面面积630多平方公里,几乎是杭州西湖的70倍。羊卓雍与藏北的纳木错、阿里的玛旁雍错齐名,并称为西藏的三大圣湖。
  盘山路狭窄而迂回曲折,旁边是悬崖陡壁,车子偶尔颠簸让人心惊。但放眼旁观,眺望远处,风光旖旎。上到高处,便见羊卓雍湖的倩影。比起水面开阔且有股心平气和、大肚能容之态的纳木错,羊湖便像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曲曲折折如一串玉带缠绕在山间。有点像江南的瘦西湖,缠缠绵绵。更令人叫绝的是,远看湖水的色彩因天光山影变化而富有层次,有湛蓝、天蓝、湖蓝,还有碧绿、草绿、浅绿。
  这里的宗教气氛极浓,除了众多的玛尼堆和寺庙,“风经”更是无处不在,印有经文的彩幡飘扬在山顶、古树、房屋上,连湖里都有。
  从山顶再盘下山,到得湖边。搭上牛皮筏,泛舟湖上,湖风拂面,看蓝天白云,赏湖光山色,人与天地湖山融为一体,身心俱爽,似乎每个毛孔都清新通透。满面古铜色的船夫应邀唱起了豪放的民歌,天边悠悠地飘来打鱼的小船,人景情交融,令人陶醉。
  下午去曲水县采风。坐牛皮筏穿过拉萨河,弃舟登岸,我们来到察巴拉村峻巴村民小组。穿过农家小院间的小道,在一片草地,村长召集村里的藏族汉子,为我们表演牛皮筏舞。两位长者边唱边跳,另有两位年轻力壮的小伙背着牛皮筏,打着节奏载歌载舞。周围的村民围拢过来,放晚学的藏童成群聚集,草地上像过节似的热闹。每个藏族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真诚欢快的笑容。临走前,热情的村长邀我们到他的办公地小憩,倒上酥油茶,端上土鸡蛋。据说这是当地招待尊贵客人的方式。民风淳朴得让人感动。
  
  初听佛乐
  
  7月14日 星期六 多云转阴
  上午去旦增大夫家,由他带我们去见一位尊贵的老人。
  走进一户错落有致的庭院,在一间宽大的飘溢着佛香的屋子里,我们见到了这位被尊称为“吉祥天母”的老人――吉尊・仁增卓玛,是位德高望重的女活佛,今年已93岁高龄,精神矍铄,头上白发间仍可见缕缕乌丝。
  据她在座的侄子介绍,老人原住在印度,后因高龄才迁回西藏。她是红教(尼玛派)的一个活佛。老人为我们一个一个地做加持,并热情地拿出糖果、点心等让我们品尝。她那对宗教的虔诚和恍如止水的神态令人油然生起崇敬之意。
  从吉尊老人家出来,我们搭车去次角林寺。在那儿,约请了近10位寺边当地的藏族老人,听她们唱民歌。这群老人最大年纪82岁,精神头却很足,嗓音仍很高亢纯正。她们满脸的皱纹就像是老树的年轮,从中我们好似可以看到藏族人沧桑与奋斗的历史。
  下午去八廓街旁边的尼姑寺,听宗教音乐、录音。坐在经堂里,耳旁甲铃、海螺、鼓、钹齐鸣,如闻仙乐。宗教音乐是藏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乐器构成上非常丰富,已形成其特别的规范和定式。
  借着大庆期间各地(县)文工团云集拉萨的大好时机,吃过晚饭,我们去阿里办事处和日喀则办事处看民间歌舞排练。民间艺人们几十人围成一圈,欢快地跳起锅庄舞,唱起家乡的民歌小调,其乐融融。作曲家们身处其中,或打开录音设备,或拿出纸来记谱,或不由自主地随之翩翩起舞。
  
  采风民间歌手
  
  7月15日 星期日 雨转多云
  下午去林芝办事处和那曲办事处录音。
  在那曲办事处,负责人介绍了两位民间歌手洛桑和其美央宗。为了避免外界杂音的干扰,张小夫老师特地请他们到西藏大厦的餐厅,一展亮丽的歌喉。他们为我们演唱了《金色的狐皮帽永远高高在上》、《神奇的藏北》、《我永远的牧歌》、《金山顶上》等近10首藏族民歌。无与伦比的高音,婉转自如的滑音,如高原上粗犷的山野之风吹进听者的耳里,震撼着作曲家的心灵。 晚上应墨竹工卡卓玛女县长之邀,去拉萨市西藏仙湖民间艺术苑,观看藏族文艺表演。我们欣赏了琳琅满目的西藏各地服饰的展示,还兴致勃勃地和藏族演员一起跳锅庄舞,很晚才尽兴而归。
  
  再听佛乐
  
  7月16日 星期一 雨转阴
  听说哲蚌寺今天有诵经,便和张小夫老师一起二上哲蚌寺。
  措钦大殿的经堂占地两千平方米,据说是中国最大的一座经堂。经堂由183根巨大木柱支撑,四周没有窗户,只在顶部中央有一天窗,光线幽暗,一束光投射在佛像上,很有神秘气氛。300多位僧侣端坐数行,口中念念有词,非常有气势。
  张老师在征得寺内主管喇嘛的许可后,架好录音设备,录下了诵经的全过程,包括法器奏出的音乐。最令人称奇的是,端坐在高位上的活佛发出极低沉的声音,如幽谷沉钟鸣响。记得拜访边多老师时,他曾说,为了能发出这种低音,喇嘛要到湍急的河流边,学练一种偏牛的叫声,直到压过哗哗的流水声,才算把声音修炼到家。
  下午到药王山看刻经。药王山是布达拉宫的红山对面的一座小山。药王山西面的摩崖石刻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只见石崖上刻满了成千上万个大小佛像,形态各异,惟妙惟肖。崖前还有无数朝圣者留下的玛尼堆。据说藏历四月萨嘎达瓦节时,上山转经的藏人络绎不绝。
  药王山上经幡飘动。山上到处堆着刻有经文的石块。一藏族小姑娘正聚精会神地在石块上镌刻经文,一凿一刻,手法娴熟。我请她刻上两块石头,刻上“扎西德勒”和六字真言,留作纪念。
  
  雨中的舞蹈
  
  7月19日 星期四 阴有大雨
  今天休息了一天,并整理回京的行装。
  晚上和红建一起去布达拉宫广场观看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焰火晚会。夜色中的布达拉宫灯火闪烁,更显迷人风采。广场上人山人海,西藏各地来的表演队伍围成好几个圈,他们兴高采烈地跳起了锅庄舞。广场街道对面搭建的舞台上也有文艺表演。 台上台下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夜幕渐渐浓重,天空中不断闪耀着绚丽夺目的礼花,激起人们的阵阵赞叹。看着藏族同胞穿着节日的盛装,喜气洋洋地歌舞着,我们似乎也被欢乐淹没了,情不自禁地跟着他们走起舞步来。
  天渐渐下起了雨,可人们欢庆的兴致丝毫不减。体格健壮、英姿飒爽的康巴汉子,在雨中跳着鼓舞,越舞越带劲,鼓声豪迈动地。直到雨越下越大,广场上的人群才尽兴地逐渐散去。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