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农业类公司起名_浅议课例教学在中职农业类专业课中的应用
 

农业类公司起名_浅议课例教学在中职农业类专业课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9-01-13 16:26:04 影响了:

   [摘要]:课例研究就是教师在同事或研究人员的支持下,运用观察、记录、分析、反思等手段,通过选题、选课、设计、实施与记录、课后讨论、撰写课例研究报告的过程,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的研究。课例是开展校本教研的有效载体,课例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课例研究 专业课教学 双师型教师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农业类专业课教学中,我体会到理论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课,教学中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授课模式,老师教起来费劲,学生学起来也难提起精神,会觉得抽象单调,枯燥无味。因此,选择一种科学的教学法就显得尤其必要,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课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各个教学环节上作相应处理,就可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例内容的选择
  学习领域课程改革的重要之处,就是紧紧围绕职业活动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从工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入手来划分不同的行动领域,用行动导向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在内容上摒弃了学科体系的束缚。体现职业教育的本质和重点应注重实际行动,而不是抽象片面的理论验证。实施以职业任务和行为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其最大特征在于集中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从而将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它不是通过学科体系而是通过整体、连续的“行动”过程来学习。
  行动导向是“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教学实施原则。课例制作的基本原则也是针对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完整的“行动”方式来进行编制。这种课程方案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的获得要通过劳动过程导向的学习来完成。同时在课例的内容选取上,要求教师要根据学校、教师、学生实际情况,突出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是否要用课例的形式。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课例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行为导向”或“工学结合”教学思想下,职业教育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可以分为“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可分成“显性的技能能力”和“隐性的素质能力”。对于前者,由于该职业能力较低,且内容稳定,是可以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短时间内掌握。而在课例教学中,对技能的反复训练要做到充分的安排,使学生通过课例教学掌握达到所需要的水平。
  二、课例教学所需的条件
  1.全方位发展的教师是课例教学法取得成效的关键
  在应用课例教学时,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求他们具备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须的知识体系,而且还要有生产一线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有可能设计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例内容,而不再是纸上谈兵。因此,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更应该投身于实践生产活动中,这样在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了个人的发展。
  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敬业精神对课例教学法取得预期效果起决定性作用。实施课例教学对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作为课例教学的实施者,必须具备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完美结合,这样有利于在较高的层次上培养和指导学生;作为课例教学的教师,还需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开拓能力,以便设计出既注重全面提高又有利于个性发展、系统完整、丰富多样、趣味横生的课例,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例教学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使知识、技能和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充分、全面的学习和锻炼。另外,应用课例教学的教师,还应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对教学组织体系的全过程实行有效的管理,掌握每个操作步骤的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及其在各个方面的表现,既要发现表现优秀得学生,又要避免部分学生不被重视,并且要随时解决课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各项问题。
  2.完善的实验设施是课例教学成功实施的必要条件
  课例教学是一种与传统教学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要在教学中全面实施课例教学任务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和学校方方面面的支持配合分不开的。如制定科学的教学标准和教学规范,以便于课例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和要求,帮助解决教师的配备、课时的落实、制作场所与仪器设备及实验资金的配套和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
  三、课例教学所面临的困难
  课例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它集中体现了“行为导向”或“工学结合”等主流思想,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达到所期待的理想状态是很不容易的,要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学生初期对课例教学不适应
  课例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它需要教师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的知识体系,按照工作内容重新设计教学步骤。目前,与课例相配套教材还未开发出来,学生手里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材,听的是“行为导向”或“工学结合”思想下的教学内容,不免造成学习上的混乱和不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来说,从已经习惯了多年的“填鸭式”教育,一下就过渡到学中做,做中学的“行为导向”或“工学结合”的教育方式,学生一时会感到不适应。但做出这种改变是必须的,我们在加强对学生教育的同时,要尽快开发编制出符合需要的课程教材或校本教材。
  2.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还有待完善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难、教学难的问题,大部分职校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意识、学习能力令人担忧。学习动力不足,对自己的前途渺茫。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根本谈不上有何学习动力。学习兴趣不浓,对所学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所知甚少,学生对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功能产生怀疑,学习兴趣也就无从谈起。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恰当。这些方面都会阻碍教学改革的进程,这也说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指望想通过一次教学改革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是不现实的。
  总之,精心规划、设计、组织课例教学,能够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又使他们懂得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训练了操作技能,又培养了工作能力,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使培养出的人才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胡庆芳等.课例研究,我们一起来:中小学教师指南.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