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初探当今课堂的合作学习:
 

初探当今课堂的合作学习:

发布时间:2019-01-14 04:24:33 影响了:

   [摘要] 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教,学生听,学生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而如今,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的热门话题,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运用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教学关系。因此,教师都希望通过教学因素(教师、学生、文本)的动态合作,达到合理化的教学目的,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 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 合作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一改过去传统的学习模式,因此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率先士卒充当新课标的先锋,起“领头羊”的作用,积极主动的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种新的理念,来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
  一、教师与学生的合作
  传统的语文教学,基本都是“教师高高在上,学生俯首仰视”的状况,因此教师角色的转变势在必行。这种转变改善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弱势地位,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促进和引导下,其能力由弱变强,兴趣有无到有,经验由少到多,知识越加丰富,能力越发提高,思维越能活跃,从而学业得以发展,人格得以完善。那么,教师与学生如何进行融洽的合作呢?
  第一,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这是教师和学生融洽合作的前提。在教学活动中,我鼓励学生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参与课堂,四人或八人一小组,每小组成员之间通力合作,积极讨论,让学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积极融入课堂竞争发言的氛围中去。这样教师只起到点拨、过渡和桥梁的作用,而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趣味性,真实的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教育家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中的“乐”即“兴趣”。其实稳定的兴趣能使学生认识的认知过程和整个心理活动都达到积极向上的良好状态,也促使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加的丰富。
  第二,教师在课堂上思路清晰的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是构建我们和谐课堂的主体,教师通过理解、支持、表扬、鼓励,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一种心灵的满足。让学生不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而且还获得了尊重,这样的课堂才会永葆青春和活力。学生也许只要一个善意的眼神,也许只要一个小小的提示,就能乐在其中,学在其中。除人文关怀和尊重外,我认为教师的引导能力也至关重要,因为教师,是师生间平等对话的“首席”,而“指导”“引导”就是这个“首席”必须承担的责任和必须履行的义务,否则就是失职。所以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师生间平等的对话,更离不开教师积极、合理的引导,也唯有促进学生思维个性同步健康发展的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
  那么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应如何进行呢?对话不仅仅是指师生之间平等讨论或思想争鸣,更是指师生间心灵的沟通和平等的交流。既然这种对话是建立在双方互相尊重的基础上,那么在我们的课堂上,师生交流要具有民主意识和人文情怀。当然,理论上说师生间的合作交流是不难的,关键在于实践上如何去实施,这里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和课堂表现来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教师引导要紧扣学生实际,清晰、明确、灵活、创新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的教学预设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提倡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只是宏观的引导和调控。其次,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发掘自己智慧的潜力也是师生合作成功的必要条件。农村中学的学生视野狭窄,知识面较小,情感贫乏。这样课内外结合,多思、多练、多说、多学,在不断的积累中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提高自己的思维深度和激发自我的创新意识。
  二、学生与学生的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比较多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关系,往往会忽略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殊不知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极为重要。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学习才能好问求教,深入探究。在切磋交流中也才能互相启迪,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从而发挥群众合作的优势,在学生上取得长足的进步,也就进一步培养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了学习的能力,更好的完成了学习的任务。
  1.分组讨论,共同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般采用分组讨论合作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同时在交流互进中,让彼此的观点相互渗透、融合、消化,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样达到“共同繁荣”的学习目的。
  2.合作竞争,多元解读
  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多元化的,不同的人依据他们的学业水平和思维深度及生活阅历,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的。我们希望课堂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合作与竞争是既矛盾又统一的两面体,在课堂上二者缺一不可。通过合作与竞争,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扩展,能力得到提高。
  3.生生合作,共筑和谐课堂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合作。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和激发学生潜能,老师应多动头脑,甚至有些课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例如,教《范进中举》时,我先组织几位学生自己备课,有的学生导入和过渡课文,有的学生播放多媒体,还有几位上台表演“胡屠户治疯”这一环节……同学们分工明确,合作融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解读课文。精彩的导入,明确的思路,惟妙惟肖的表演……无不证明这堂课是成功的。后来经过总结反思,原来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思维动向和情感深度是相近的,他们之间可以和谐的沟通,共同完成学习目的。
  三、学生与文本的融合
  在课堂上,学生和教师都将时间浪费在反复的转动身子甚至到处乱跑形成合作学习的态势上,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严重脱节。那么,这样的合作不但没有产生功效,甚至让学生养成了拖拉、懒散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在课前应通过一定的方法指导,让学生与文本充分融合。
  所以教师要勇于放手,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了加强学生预习的效果,可以让学生利用好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比如成立专门的备课小组,提供机会让学生上网查询所学内容的相关资料。这样的努力可以让学生和文本充分接触,从而形成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感悟,在听课和合作交流时,他们才能主动质疑和激烈反驳。惟有如此,我们的教育教学才算是成功的。
  总之,合作学习是目前许多地方的老师采用的富有创意和具有实效的教学方式,它强调的是教学因素的动态合作(师与生、生与生、生与文本)。它体现了人文性特征,符合语文新课改的要求,具有极为广泛而深远的意义。但新课改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们教育同仁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李镇西.平等中的引导.语文教学研究,2006,(2).
  [3]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
  [4]新课标下语文教师的行为重构.语文学习报(初中教师版),2006.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