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古韵流香普洱茶价格 [入经典之门,闻古韵之香]
 

古韵流香普洱茶价格 [入经典之门,闻古韵之香]

发布时间:2019-01-14 05:15:19 影响了:

   [摘要]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为了引导学生热爱古诗文,进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我从一年级就着手培养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至今已五年。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关于小学语文古诗文诵读方面的知识做简单的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 古诗文 诵读 兴趣 意境 感悟
  
  古诗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三千多年前夫子就教导他的学生:“不学诗,无以言。”《语文课程标准》更是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特级教师天漪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见,古诗文是语文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我班从一年级开始,就开展了“诵读经典古诗文”活动,至今五年,效果显著。我是如何带动孩子们“入经典之门,闻古韵之香”的呢?下面谈谈我的点滴探法,供同行商榷。
  一、好之,乐之――激起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一遍地读来入调,一遍一遍地体会亲切……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这样,学生在诵读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表现了自我,获得了成功,从而感受到诵读古诗文的乐趣,喜欢上诵读,并以诵读为乐。然而,如果仅仅单一的用朝诵暮背的办法,读那庄重典雅、抽象凝练的语言,不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不利于孩子兴趣的培养。更有甚者会让孩子在心里上对古诗文产生一种厌倦与排斥。为了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激发兴趣,在诵读诗歌之前,教师就应采用有效的方法,让孩子爱上古诗。如:要孩子们去诵读苏轼的诗,并对苏轼的诗感兴趣的话,可先用小故事引入: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地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这样的导入,学生对作者机智、幽默的印象颇深,也就会饶有趣味地去研读起苏轼的作品,当然也喜欢去诵读他的作品了。
  二、读之,悟之――领悟古诗文的意境
  意境是由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合而成的,而作为主观感受的“意”又往往寄寓在客观景象的“境”中,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入其“境”,才能使学生“悟其神”,会其“意”,真正领悟到古诗的意境美。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要繁复冗长的讲说。”这就要求小学生在学习、欣赏古诗的过程中,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自己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充分利用联想和想象,去品味、感悟,才能进入诗歌所描绘的艺术境界,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深刻思想和真挚情感。如读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先以图像渲染离情别绪的特定气氛:烟雨蒙蒙中,垂柳在微风中摇曳。在这凄冷的氛围中,配上一曲《阳光三叠》浓郁的音乐,让学生从中慢慢品读,想象诗人的心境,走进诗人的意境。
  三、引之,放之――促进古诗文的个性化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小学阶段的古诗文大多是名家名篇,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想象、人生哲理。这些内容正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意志品质、想象力培养的绝佳资源。为了使学生在诵读积累的过程中能够尽可能多的熏陶和感染,在教学中抓住古诗文中的关键词句和艺术空白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借助自身的积累,发挥独特的想象,诗变平面为立体,变静止为灵动,变抽象为具体,从而感受古诗文的情趣和哲理。
  四、温之,伸之――增加古诗文的积累
  古诗文教学还讲究积少成多,为了巩固所学的古诗文,我坚持在每天早读时与学生一起进行十分钟的诵读;每节语文课前与生问候语就是呤诵一首古诗。不用知道诗文意思,常年积累,自然会感知诗文节奏、意境与韵味,文学鉴赏水平与阅读能力自然也会提高。现在我们班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背完了小学阶段必背的古诗文,进入了《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及初中古诗文等经典诵读。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如能适当引进与课文有关的课外阅读材料,使精读与博览相结合,既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又能帮助学生理解本诗。在诵读宋杨万里的《舟过安仁》时,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孩童奇思妙想的情景中,适时复习了他的《宿新市徐公店》,补充了阅读材料《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学生立刻明白了杨万里的童心不泯,怪不得写出了如此绝妙的诗。如此课内与课外,精读与博览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无不让孩子感受到古诗文的经典。同时还可把相关古诗文内容进行组合:如诗词中比较多的写“山水”、写“送别”、写“春色”等。就以“春”这个话题来说:可以把王安石的《元日》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另有叶绍翁的、崔护的、杜牧的、陆游的、晏殊的……这样组合在一起,各写春色,异曲同工,在欣赏一幅幅优美绚丽春天美景的同时,可使人心旷神怡,身心愉悦,在吟诵中受其感染加深记忆。人们所处地位不同,看问题出发点不一样,对客观事物认识就会有一定片面性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要想学问深,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常学才能常新。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老师的精心引导下,五年来学生那声情并茂地诵读时时将大家带回历史畅游,从而达到了联想和情感的共识,领会了古诗文经典诵读的绝伦之处。
  参考文献:
  [1]黄益娟.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方法谈[J].新课程(小学版),2007.
  [2]韩利卿.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几点尝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
  [3]朱家平.对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某些注音和解说的商榷[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