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人际交往障碍 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原因探析及改善策略
 

人际交往障碍 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原因探析及改善策略

发布时间:2019-01-17 03:56:33 影响了:

  摘要:贫困大学生是当下西部高校比较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受经济困难等多种原因影响,贫困大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面临人际交往障碍。本文立足于贫困女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分析了贫困女大学生中存在的三种人际交往障碍,并提出了增强贫困生人际交往意识、提高贫困生人际交往能力、重建贫困生人际关系的认知结构和营造贫困生平等、和谐的校园人际交往环境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贫困女大学生 人际交往障碍 改善策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和高校招生收费制度的改革,贫困生已成为高校的弱势群体。如何帮助高校贫困生这个弱势群体解决经济困难和克服心理问题,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立足于贫困女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分析贫困女大学生存在的人际交往弱势,并试图提出相关的改进策略。
  一、贫困女大学生人际交往弱势的类型及分析
  由于社会的急剧转型、社会的文化变迁、环境的迅速变化,使贫困女大学生在承受经济贫困的同时,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
  1.自卑羞怯,害怕交往型
  这部分贫困女生渴望交往,但内心自卑,又害怕交往,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内心很矛盾和困惑。如“某甲,女,大学三年级学生,来自红河州某农村,家中有父母及一个弟弟。父母都是农民,收入来源为种植,年收入不到3000元,今年遭受特大旱害,收成微薄。她已借国家贷款六千元。访谈中发现她始终低着头,非常胆怯,不善言辞,据她说,她没有太多的人际交往,只有几个同样的贫困朋友,没有谈恋爱,也谈不起,但很希望结交新朋友”。这些贫困大学生表面上显得很强,甚至很自负,但事实上内心很自卑、很脆弱。这主要是由于贫困大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差异,而导致心理上的不适应造成的自卑心理,自卑的人会形成一种认为自己能力差,交往能力不行的消极自我暗示,从而发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上的偏差,导致自卑者在交往活动中将自己限制在固有的交往范围内,不敢结交新朋友。
  2.独来独往,不愿交往型
  这部分贫困女生不能正视贫困,不愿交往,我行我素,觉得穷点无所谓,只要自己活得好。如“某乙,女,大二年级学生,来自昭通镇雄某农村,家中有父母和在读书的妹妹。李某还差3300的学费,她两年来沉迷于网络,用仅有的生活费上网打游戏,经常旷课,很多专业课重修,她独来独往,访谈中发现她衣着朴素,表情木然,不主动说话。她觉得贫困否定了她的一切,得过且过最好”。这类贫困大学生一般自我评价低,他们没有生活目标,没有学习兴趣,对环境和周遭人事他们持无所谓的态度。她们常常独来独往,这类人格的贫困大学生易出现逃学、沉迷网络等问题,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她们多数来自农村,城市和农村的巨大文化差异给他们带来了强大的冲击,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处于“文化边际人”状态,在人际交往中显得紧张、茫然和失措。这种“边际人”状态易引发人格障碍,造成大学生不能或难以正常社会化,甚至会疏远现实的人际交往,从而造成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障碍。
  3.爱慕虚荣,主动交往型
  这部分贫困女生大多学习成绩一般,但人相貌姣好或性格比较温顺。她们认为贫困不是她们的错,不愿示穷,好面子,喜欢交往,希望通过交往改变处境。如“某丙,女,大三年级学生,来自保山某农村,家中有生病的父亲,家里经济来源靠母亲种地为主,学费第一年靠亲友资助,以后的学费都未缴清。生活费是靠亲友资助。该同学学习成绩一般,但交友不少,有男朋友,衣着讲究,有手机和电脑,电脑是利用一部分学费和生活费买的高消费品。访谈中发现她善于表达,表情丰富,她不愿谈到自己家里的经济状况,更多的是谈她大学的生活,一些想法很实际。与朋友的交谈内容多设计饮食、服装品牌、赶潮流,讲时尚”。这类贫困女大学生在上高中时都出类拔萃,但到了大学要面临重新定位,其中一些人在学习方法上一时难以适应而导致学习落后,特别是校园内的贫富差距凸显、城乡生活方式的不同,导致这部分贫困女大学生对城市大学生的嫉妒与仇视。她们比较“爱面子”,以家庭贫困为耻,在穿戴举止方面刻意避免给人留下贫困生的印象,她们常常主动积极参与人际交往,有自己的交际圈,想法一般比较实际,常做有利可图的事情,对金钱比较渴望。她们利用自身仅有的条件(如外貌优势等)极力地改变自己,以求融入到群体中,以求不被别人看不起,但事实往往出人意料。
  二、贫困女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改善策略
  贫困生从进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起,就已决定了其人际交往的需要,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但是人际交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改进贫困生的人际交往现状,促进其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树立正确的贫困观和人格观,增强人格平等和人际交往意识
  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正确的贫困观。不少贫困大学生将贫困归咎于父母的无能和命运的不公。因此,不仅要帮助他们形成对贫困的正确认识和健康心态,还要教育他们明白一个道理:物质上的贫困是暂时的,是可以改变的。而精神上的贫困却是一生一世的,精神的贫困远比物质的贫困更可怕。面对贫困,可以有不同的态度选择:消极萎靡会丧失改变处境的信心和机会,而意志坚强则会令人顽强进取、取得成功。同时要教育贫困生人格是平等的,将相本无种,要敢于交往,大胆推销自己,才有成功的机会。帮助贫困生正视贫困,面对现实,克服自卑,增强人格平等和人际交往意识。
  2.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贫困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使贫困生自立的重要方式。高校应搭建实践平台,提高贫困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同时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人际沟通技巧,走出人际交往困境。一是加强课程教学和专业技能培训工作。根据贫困生群体的特点,专门开设涵盖英语听说、计算机操作、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课程,同时为他们提供各种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拓展贫困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使其找到成就感,不断获得自信,不断提高获取各种社会资源的能力。二是以项目为载体,培养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参照福特基金会在中国开展的“提高高校贫困生能力”项目的做法,从学习到就业、从心理到生活等方面,系统提升贫困生的个人能力。三是积极鼓励和支持贫困生成立自己的社团组织。通过社团活动相互鼓励、相互扶持,缓解心理焦虑和各种压力,获得一种归属感。同时,与其他同学交流,增强人际沟通能力。通过这些社团可以给贫困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能力和特长的舞台,使他们的组织、协调、交际、表达等能力均得到锻炼,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重建贫困生对人际关系的认知结构
  贫困生交友失败或人际交往障碍,一个重要原因是贫困生对人际交往缺乏正确的认知,因此要重建贫困生对人际关系的认知结构。一是交往是双向的,没有交流就没有了解。只有开放自己,才能更有效地接近他人,每个人所隐藏的内心世界,正是别人希望发现的奥秘。
  一般来说,只有真诚开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走进别人的心灵世界。二是交往是平等的,只有尊重他人,才能使别人尊重自己。在与他人交往时,要把双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既不能觉得低人一头,也不能自高、自傲、高高在上,在交往中要有信心,对别人要有诚心,在学习、生活、工作上,特别是困难面前,互帮互助,热忱的赞许与诚恳的批评,都能使彼此间愿意了解、信任、倾诉、交心、平等互利地交往,才有可能良好持久地交往。三是交往的期望值不要太高。不要期望每个人都能成为你的知心朋友,“一生得一知己足矣”。有层次的交往中一定要避免因情感投入过多而回报较少造成的心理失落感。四是交往是有选择性的。交往的双向性,决定了交往的互动性和选择性,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你,要选择能够与你产生共鸣的人作为交往对象,不要一味的寻求数量的多少,一定要注意交往对象与自己是否真的可以持久交往,一厢情愿会造成两败俱伤。
  4.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人际交往环境
  一是学校学生工作部门、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政治辅导员应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在指导学生工作、传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要把学生当朋友,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人际环境。二是教师要结合教学工作过程,主动地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渗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三是同学之间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理解他人、宽容和接纳他人,应有友善心态,正确看待各自的生活习惯、文化差异,学会正确的人际沟通,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人际环境。四是要充分发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努力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让贫困生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温暖,从而消除经济困难给他们带来的精神上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时容华.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鲁可荣.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和人际交往障碍分析[J].心理卫生,2005,6,(6).
  [3]杨昌勇,郑淮.教育社会学.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4]王枚.贫困大学生的交往心理探析[J].理工高校出版社,2004.
  [5]李国建.高校贫困生精神贫困的成因分析及心理扶助机制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3).
  [6]吕建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7]郑开春.影响交际能力的非语言因素[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3).
  [8]唐为民.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及转换的印象知觉对其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1,(1).
  [9]李悦.大学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关怀的研究[J].社会心理研究,2000,(3).
  [10]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6).
  [11]李宏翰,赵崇莲.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基于心理健康的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8(8).
  [12]赵红,代艳丽.对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