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浅谈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9-01-19 03:53:30 影响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若整堂课都是由教师单一的讲解,就会显得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恰当地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同掌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所学如识的理解和掌握,加强记忆。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现代教学理论强调:要强化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去听科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动手操作,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在素质教育下的数学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众多教师探索的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又是诱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下面我就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谈谈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动手操作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发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的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课堂上精心组织相关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人人动手,这样才能唤起学生潜在的动力,使学生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先用现实生活中属于圆形的物体举例,使学生认识了圆与其它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至于怎样画圆,老师不用作示范,就让学生自己想方设法大胆尝试。“你们会画出标准的圆形吗?看谁的方法最好最多?”这样,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人人动手、动脑,大胆探索,很快,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并学会用圆规及借助圆形物体(如墨水瓶、茶杯盖、硬币等)画圆的方法。这时候,老师表扬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然后问:“如果要建设一个圆形大花坛或者大水池,能用圆规画出来吗?”这样,进一步激励了学生兴趣,他们又争先恐后地投入动手探究。
  二、动手操作从实践出发,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儿童进行抽象思维活动的依托和支柱仍然是实践和观察,并利用感官去感知外部世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清晰的表象。因此,让学生动手操作符合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有利于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可以采取激疑的方法,让学生分别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三角形,并分别量出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把度数写在相应的角上。让学生任意报出一个三角形中两个内角的度数,教师便很快地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再让学生测量证实。这给学生设下了疑问:“老师是怎么知道的呢?”先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算一算�把三个内角度数相加�、拼一拼�把三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折一折�把三个内角折成一个平角�、剪一剪�把一个大三角形剪成两个小三角形�等一系列的操作、观察、思考,使学生懂得只要是三角形,那么它的内角和就一定是180度。这样学生在思维中操作,在动手中思维,并通过语言将操作过程“内化”为思维,使思维得到发展。
  三、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科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大脑里有着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如果把抽象思维和双手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把这些区域激活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结合,那么大脑的这些区域就会处于沉睡状态。无数事实也证明,只有当学生动手操作时,才能使大脑皮质的很多区域得到训练,才有利于激起创造区域的活跃,从而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学生掌握了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的方法后,老师提出问题:“不用量角器,你们能准确地画出120°角吗?”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了愉快的动手操作、实验探求之中。很快,学生就发现了两种画法:用两个三角尺60°的角拼在一起来画得到120°的角;用三角尺的直角和一个30°的角拼起来画得到120°角。老师为学生所发现的方法大大地加以赞赏,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此时,老师再抛出问题:“还有别的画法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被调动起来,还有别的画法,同学们怀着好奇心、好胜心争先恐后地再次展开了操作探索,结果又发现并学会了另外的方法。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大脑创造区域活动积极,创新能力增强。再问“不用量角器,你还能画出150°、75°角吗?”“你还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这些问题的解决,如果离开了动手操作,是很难完成的。新课标提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我探索,体验和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而不是教师的给予,也不是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不仅对图形间的联系和变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利于激发学生富有个性的探索和尝试,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四、动手操作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利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米、分米、厘米”时,在学生认识米、分米、厘米的长度单位以及相应的进率,建立1米、1分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基础上,我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让学生量一量教室里的一些物体的长度,量一量同学的袖长、裤长、腰围和身高,量一量文具盒、书本的长度等等。在操作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动手操作是小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发现数学关系的重要途径,只要我们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合作探索的机会,放手让学生操作,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相信学生的潜能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个性得到发展,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激发,课堂教学效率将进一步提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