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思考型笑话 [几则笑话引起的思考]
 

思考型笑话 [几则笑话引起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1-20 04:00:51 影响了:

  笔者从一本杂志上看到几则笑话,说是笑话,却未能让我开怀一笑,反而让我的心情变得有些沉重……   笑话一: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里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儿子望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人。”
  思考:这样的例子,在许多中国的家庭也许是再平常不过了,孩子犯了错,理应受罚,而家长犯了错,却若无其事。除了在家庭中,在学校里也同样存在着这样不公平的事实。虽说现代教育倡导师生间平等对话,和谐相处,但是又有多少孩子敢于指出老师的不是,当面顶撞老师呢?但是反过来,一旦学生犯了错,老师则会抓住不放,反复“教育”,一定要让犯错的学生深刻检讨,甚至当面立下改正错误的誓言。
  身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没有哪一个学生愿意犯错。当学生不慎犯下错误时,他的内心总会感到不安、愧疚、胆怯,甚至会陷入深深的自责,此时,他们需要的并不是暴风骤雨式的训诫,而是春风化雨般的引导。我突然想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用三块糖来感化犯错学生的故事,如同春雨润物,不留痕迹。
  笑话二: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将来的志愿都是当小丑,中国老师斥之为:“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外国老师则会说:“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思考:试想一下,中国老师心中期望的答案是什么?是成为数学家、文学家、化学家等有着伟大成就的人,而不是成为诸如小丑、清洁工等看似卑微的人。
  反思当下的中国教育,虽然新课程改革正在中华大地不断深入开展,但是“应试教育”的阴影普遍不在,“考试”仍然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一张试卷定终身仍是残酷的现实。
  在校园里,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感叹:现在孩子越教越笨了!为什么?我想这都是受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它不仅扭曲了教育的价值观,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给教师带来了学生的负担,中学老师每天起早贪黑,日耕夜作,为的是学生能够考上名牌大学,升学率能够上升一点。对于那些在某些方面有特长和爱好的学生,教师往往用心“疏导”:“等考上大学再去学你的专长也不晚!”因此,学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喜好,务起“正业”。十年的寒窗苦读之后,他们对于儿时的梦想早已忘却,学习生涯留给学生的只有痛苦的回忆。
  笑话三: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一位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个麻子一样。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们现在走的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
  思考:在这则笑话中,两位导游的话语折射出两种不同的意念和人生态度,同样的一段路,同样的一辆车,游客听到了两位导游截然不同的话语,心里的感受也会大相径庭:听着第一位导游的埋怨,也许整车的人都会跟着唉声叹气,毁坏了大家游玩的兴致;而听着第二位导游有些俏皮却渗透着诗意的话,所有的游客可能就不会注意当时的路况,心里想的也许是他们即将到达的目的地,从而忘记了路途的颠簸。
  两位导游的话语让我联想到日常的教育生活。曾经有人在给学习后进的学生起“名称”时感到很为难:“学困生”、“后进生”、“差生”,这些叫法都只是从学习成绩的角度出发,不能概括学生的其他方面,因此这样的叫法没有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后来有专家认为:这些在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潜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也许他们在体育、音乐等方面有着过人之处,所以给他们起了个好听的名称――“潜能生”。
  笔者认为,称其为“潜能生”正是关注了学生的多元智能。然而,在现实的教育中,又有多少教师将他们当成“潜能生”看待呢?许多教师习惯于用放大镜去看他们身上的“黑点”,对于他们身上的许多“亮点”,却视而不见,久而久之,“亮点”亦被“黑点”覆盖。
  许多名人的成长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潜能,一旦被激活,将会对各方面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爱因斯坦,一个从小就被老师称之为“笨蛋”的孩子,在父母热切的期望与无私的帮助下,成为了科学巨人。让我们警记:“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当我们面对“潜能生”的时候,如果能够摘下有色眼镜,能够换一种视角去发现、去欣赏,那你一定能看到更多迷人的风景。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坛市洮西小学
  ◇责任编辑:徐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