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浅谈数学课堂改革]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
 

[浅谈数学课堂改革]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

发布时间:2019-02-03 03:52:04 影响了:

  数学源于生活。有些生活中的问题对我们来说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拿到课堂上来讲往往又显得枯燥无味。长期以来数学课堂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和陈旧的教学方法,课堂变成了死气沉沉的“满堂灌”过程。结果是花了很多时间,反而导致学生思维僵化,严重地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任凭发展下去,那么开发学生智力,培养技能就成为了空谈。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中进行改革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数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师生的情感极大地影响着教学过程。如果教师能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课堂气氛就会变得融洽、民主,就能促进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的感知更敏锐,记忆更牢固,想象更丰富。
  首先,应尊重学生。教师应当像慈母一样,对学生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又应当像严父一样,对学生严格要求。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在教学过程中,要实实在在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交流。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数学教学的研究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如果学生消除了对教师的畏惧感,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油然而生。
  其次,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课标》基本核心内容中有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指数学应适应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所包含的学习领域应有供学生思考、探究和动手操作的题材,隐含原始知识的生长点,能使学生有机会钻研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启学生智慧的潜能,为了不使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遭到无情的“裁剪”,我们必须帮助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枯燥的学习生活中解放出来,还给孩子一片蔚蓝的天空,为他们创造一种和谐的学习环境。
  
  二、改革教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为了使学生能进行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提高他们对学习的需求,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只有学生对问题产生了兴趣,有了学习的愿望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最近所掌握的知识和原理设置问题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形成差距,引起学生认识上的冲突,促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注意“度”的问题,所以设置的问题情境要恰到好处。设置的问题既是学生可接受的,也应具有一定的障碍性、探究性,这样可激发学生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验证勾股定理”是八年级的内容,书上开篇便展示了1955年希腊发行的纪念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邮票,并以“观察邮票中小方格的个数,你有哪些发现?”作为本节的情境。可以说其非常简明地、必然地将学生引向本节课所要阐述的数学本质问题。然而,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极易得到结果,没能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少了探究的价值,没有思维的深度,学生似乎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在教学中,我以“一块宣传板”能否进教室作为情境,使学生在观察、思考中构建数学模型,从而提出数学问题:“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直角边,如何求斜边?”同时,新的问题生成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至此,认知冲突产生了,要解决的问题出现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被激发了,接下来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就显得轻松而有必要。这一设计,没有完全依靠教材,倒是很好地超越了教材。教师提供的情境也是学生所熟悉的、简明的、真实的、合理的,同时很快地将学生引向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
  
  三、加强探究性操作,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所谓探究性操作,就是指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主动探索,再现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发现数学规律的操作性训练。教师要指导学生创造性学习,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形成科学认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技能,而且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操作,教师首先应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他们展开探索的兴趣。其次,还应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指导。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手把手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完成发现过程。要注意避免使课堂活动成为少数尖子生的表演场所,而忽视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
  
  四、少批评多鼓励,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俗话说:“奖子一功,胜于数子十过。”教师应以温和、热情、表扬为主的方式对学生,应该满腔热情地及时肯定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使每一位学生深信自己能够学好,从而将这种自信转化为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材施教尤其是对差生要多鼓励少批评,多谈心,勤关怀,同时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对个别违反纪律的学生,不可大动肝火,而要宽容的理解,审时度势、妥善地处理,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五、因材施教,共同进步
  
  在每一个班级中都存在着上、中、下三个不同档次的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所差异,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做到全面兼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在课外组织了一系列数学活动,如专题讲座、专题讨论、专题辅导等活动。这一举措既满足了上游学生的求知欲,并由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开展“一帮一”的活动,确定互帮互助的奋斗目标。成绩优秀及进步较快者作为年终评优和奖励的对象,使下游学生找到自己的榜样,使他们产生积极进步、不甘落后的学习热情。
  
  六、反馈教学信息,适当调节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某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是否圆满,是否出现知识遗漏,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是否掌握的全面。要想了解这些情况,就必须了解教学效果,以随时调节课堂教学。反馈的方法有许多,如课堂提问、板演、举行小测验,课后调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教学效果信息反馈上来。这样就可以看到在教学中的长处与不足,然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调节教学,以弥补不足,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完美,扭转了学生厌恶学习数学的不良倾向。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课堂结构设计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能千篇一律,教学环节更不能程序化。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工作,他不仅需要广大教师的努力探索,更需要理论的探讨研究。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