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文明素养状况调查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学生体育素养现状调查研究
 

文明素养状况调查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学生体育素养现状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9-02-03 04:12:11 影响了:

  【摘 要】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学生的体育知识、身体素质、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独立学院学生的体育知识普遍较差,体育意识男、女生差异较大,某些体育技能较好,身体素质方面呈普遍下降趋势。
  【关键词】学生 体育素养 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2-0007-02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大学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当前独立学院学生的体育素养如何?怎样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养?本文对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学生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2010级学生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35份,回收率93.5%,其中有效问卷862份,有效回收率86.2%。其中男生473份,占54.9%,女生389份,占45.1%。(2)数理统计法。
  二 结果与分析
  体育素养,实际上就是体育文化水平,是指一个人平时在体育方面养成的修养。体育素养包括体质水平、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品德等方面的要素。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全面的体育素养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高校体育的主要目标。大学生体育素养的构建及行为培养应以终身体育为核心,侧重于个体保持身心健康所要具备的有关体育方面的修养。本课题选取了以下四个体育素养的指标进行调查:体育知识、健康意识、体育技能、身体素质。
  1.体育知识
  体育知识是多方面的,有体育理论知识、体育专业知识、体育基础知识、体育健身知识、体育安全知识等。具体地说,就是了解人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基本的生理常识,了解体育活动对人体生理、心理健康的作用;能有计划、科学地安排体育锻炼,并了解和掌握相关体育人文知识,具备体育赛事的欣赏能力和初步评价能力,对重大体育事件有所了解,懂得体育的功能与价值。
  从表1可以看出:本校学生体育知识普遍较差。其原因是: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他们所接受的体育教育主要是以技术实践课为主,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偏少。并且,由于受应试教育和升学考试压力的影响,忽视了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传统的重技术轻理论的思想、滞后的教学观念和简单的教育模式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基础体育教育的质量。
  2.健康意识
  从体育意识调查统计情况看�见表2�,有76.7%的学生体育意识较高,有23.3%的学生体育意识较差。其中男生的体育意识较高的,比例为90.1%,比女生的60.4%高出29.7个百分点。这说明了我校学生的总体体育意识较强,其中男生的体育意识相比女生而言,体育意识更加积极主动。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传统体育教学思想,死板的教学模式扼杀了部分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重技术,把考试结果定为体育教学目标的追求,忽视了锻炼过程和各种体育能力的培养,再加之男、女生生理及运动能力的差异,导致女生消极地上课,被动地应付考试,造成学生自我锻炼能力较差。因受场地器材的限制,学生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锻炼项目,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都是造成男、女生体育意识差异较大的原因。
  3.体育技能
  体育技能包括锻炼技能和对锻炼的自我评价技能。学生应在学会多种基本运动技能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两种以上的健身运动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锻炼,提高自身锻炼的能力,并掌握基本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从表3中可以看出:本校学生具有运动技能较好的人数比例为84.6%,表面上看学生整体的运动技能较好,但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中运动技能较好的运动项目多以休闲体育类为主,其中包括:轮滑、街舞、台球、保龄球、棋类等,球类项目中多以小球类为主,其中羽毛球、乒乓球为学生较多的活动项目,三大球方面,学生中篮球技能所占比例最大,足球、排球较差。田径方面学生普遍存在较差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体育教学项目已无法满足学生个体的个性化需求。学生所学内容与现代生活方式连接不紧密,导致了学而无用的现象发生,从而难以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甚至部分学生放弃了体育锻炼。
  4.身体素质
  良好的身体素质主要分为健康素质和运动素质两个方面,具体而言,就是一个人应具备强健的体魄,较强的耐力、反应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只有具有健康的体魄,才能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只有具备良好的健康素质,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运动能力,才能迎接严峻的挑战。
  从表4中可以看出:本校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差或一般的学生占所调查学生比例的49.2%,也就是说,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将近一半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一般或较差的状态。大多数学生并没有锻炼身体的习惯。究其根源,主要应归咎于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只重视学习成绩提高,对体育锻炼漠视,客观上也没有多少时间去锻炼身体,久而久之,学生就没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进入大学以来,日趋严峻的就业压力,迫使大多数学生不得不再次以文化课学习为主,一如既往地忽略体育锻炼。在这种普遍忽视学生身体素质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更难对体育锻炼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 结论与建议
  1.加强体育理论教学,多渠道地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规定,坚持每学期安排10%的理论课教学。理论课是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的主渠道。理论课上,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知识,还要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锻炼身体的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另还可通过开设体育知识讲座、体育知识竞赛,向学生传授观看和欣赏体育竞赛的知识,激发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使学生充分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丰富教学内容,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体育教学内容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尽量做到丰富多彩,开阔学生的眼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尽量让学生熟练掌握两种以上易学、易练、实用、有效的运动技能,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提高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3.建立良好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体系
  课外活动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途径之一,仅靠两周一次的体育课来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是不可能的。体育工作的责任不仅在课堂之内,应使课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所学知识得以再实践和提高,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良好习惯和能力,提高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旭东.大学生应具备的体育素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
  [2]马宏霞.河南大学生体育素养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2009
  [3]曾旭升、金卫星.大学生体育素养略论[J].大学教育科学,2005
  〔责任编辑:李锦雯〕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