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设计 [引入信息技术,,实现历史课传统教学模式变革]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设计 [引入信息技术,,实现历史课传统教学模式变革]

发布时间:2019-02-07 03:38:26 影响了:

  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努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教育的信息化正督促每一位教师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为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实现中学历史课传统教学模式变革,这就迫切要求实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的整合。
  1 整合的可行性论证
  1.1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的完善
  1)校园网硬件设施的改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中学校园计算机网络从无到有,学校的计算机软硬件环境不断改善。教育局域网、校校通、校园网、班班通的建设,为中学教师大胆采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2)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普及。信息技术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列入中小学课程表,各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软硬环境条件已有一定改善。计算机课程的开设,使得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大大增强,掌握了上网浏览、下载文件以及在网上发布信息的方法,更学会了如何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1.2 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技能的提高
  中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包括计算机,中学教师的职称评审指标之一也是计算机,所以中学教师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很高,他们通过计算机技术培训,掌握了多种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如Microsoft Office系列软件、Flash等,积累了自行设计、制作课件、演示课件的经验,学会了搜集整理资料,创建了自己的教学资源。
  2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2.1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依靠的仅仅是薄薄的一本教科书,教科书所选的历史资料非常有限,不可能全面生动地反映历史的原来的面貌,又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历史的求知欲望。再加上新的考试模式,要求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综合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信息化时代的学生拥有快捷丰富的信息来源,如大型考古活动的现场直播等,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调动了学生了解历史渊源的兴趣。这就要求历史教学改变过去“黑板+嘴巴+粉笔+教材”的平面式的课堂教学,而要求采用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立体化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2.2 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学科中的运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实践的空间
  历史课堂中的现代建构意义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辅以计算机的帮助,自主参与,具有高度的自主性、探索性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和谐、开放的氛围,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与网络建立联系,指导学习、参与讨论,实现由维持性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轨,这种学习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自由和主动。如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笔者经常让学生走上课堂,利用自己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制作简单的课件,讲出自己的感受。有个学生制作的《*****》课件,以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震撼着每个学生的心灵,也让人更真切地感受到学科整合的魅力。她让一个孩子在信息化的讲台上有了充分发挥才能的空间,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创造性学习的乐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活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随着历史学科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历史学科信息化平台的创设,使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自主地进行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及在网上寻找信息,寻求答案,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经验,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信息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学生知道怎样、从哪里获得感兴趣的知识,通过网络迅速实现知识的拓展、选择、归纳、凝练,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形象,有助于解决课堂教学不足的后顾之忧和某些教材知识的遗漏,实施个性化的教育。
  2.3 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尽管历史无法像物理、化学实验那样让人亲身去经历和体验,但可以利用现有的历史文物或历史遗址,摄制成录像片,拍成照片,连同历史过程的影视实录,在客观真实的前提下,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现代技术使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合在一起,加工编辑成多媒体辅助课件。历史教学中利用这些课件,打破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图文声像并茂,生动感人,形象逼真地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创造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
  历史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生动的画面和悦耳动听的音响刺激感官,使学生耳目一新,身心愉悦,产生乐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情景感染,情绪体验,内心产生共鸣,寓情于理,产生情趣、理趣;寓理于情,情理交融,给历史学习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笔者在讲授有关人类文字的历史时,首先播放古典音乐,听到柔和的曲调,学生感受到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教师自然地导入要学习的内容。利用幻灯展示4种古老而神秘的文字: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腓尼基人的字母文字、中国商朝的甲骨文。通过横向比较,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发展的延续性,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利用动画放映文字的发展: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字母符号。通过纵向比较,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性,启发浓厚的历史求知欲。
  3 应避免在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片面追求
   手段和信息技术而忽视师生互动作用的倾向
  多媒体历史课件的画面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声音悦耳动听,对学生的感官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能够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重用多媒体,而忽略自己还有粉笔和一张嘴,也忽视自身的资源,尤其是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身体语言,而这些又能对学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人文力量感召。这样便在课堂上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教师和学生努力睁着眼睛瞪着前面的屏幕,教师只需动动嘴皮、动动手。动嘴皮,一般只是把屏幕上的内容再说一遍,稍微好一点儿的呢,再把有关的内容说一遍,最差的就是那种由于大屏幕的存在而显得教师的存在成为多余的了。动手呢,也不过是点点鼠标,除此以外手好像也成了多余的了!这样,教师的自身作用就隐蔽了,教学过程不再是由教师引导,而成为机器主宰了。
  这种教学是否具有实效呢?在实践中曾经运用过北京市某重点中学一位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课件内容非常丰富,一节课的时间排得很满,内容的科学性也比较高。但是发现在教学过程中,起初学生还很感兴趣,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和兴趣明显下降。为什么?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太少了,直观的刺激太多了。一些学生对多媒体感觉麻木,原本教学过程中的优势随着多媒体过多使用而逐渐丧失,学习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仍是不可缺少的主体,多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能起一种辅助作用,它的存在是为了增强教师的作用,加强师生互动,而不是要削弱或代替教师的作用,让学生一味地接受。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杨店子初级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