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无奈花落】无可奈何花落去
 

【无奈花落】无可奈何花落去

发布时间:2019-02-10 04:06:29 影响了:

  2010年5月18日,台湾地区海军在左营海军基地举行了第一支“光华”-6导弹快艇中队――“海蛟大队”第5中队的服役仪式,“光华”-6将替代台湾地区海军现役的“海鸥”级导弹快艇,成为台湾地区海军新一代近岸作战打击兵力。
  根据台湾地区媒体的报道:“光华”-6将与此前公开的“迅海”轻型隐身导弹护卫舰构成台湾地区新一代近海防御体系骨干,发挥中小型舰艇机动灵活的特点,进行“游击式的狼群作战”,这种观点与台湾地区海军一贯轻视快艇的传统形成了鲜明对照。
  
  台湾地区早期导弹艇
  
  从历史上看,台湾地区海军一度对快艇之类武器装备的态度非常轻蔑,视为“穷人的武器”,这是因为台湾地区海军依靠美援舰艇,其主战舰艇在吨位、武器装备及电子系统方面都要优于大陆海军;而当时大陆受限于经济技术实力,大陆海军以飞机、潜艇、快艇为主。这样,台湾地区海军就依靠其装备上的优势对大陆进行海上封锁、侦察袭扰,而大陆海军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采用“快艇狼群战术”,利用沿海复杂地形作掩护,在探测观通体系的引导下,采用护卫艇和鱼雷快艇混合编组,以前者对目标进行火力压制和牵制,掩护鱼雷快艇进行攻击,多次成功打击了台湾地区海军,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例,迫使台湾地区海军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建军战略和路线。
  进入上世纪60年代,随着大陆海军反舰导弹及导弹快艇的装备,台湾地区海军彻底退出大陆沿海,活动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这样,在为大型水面舰艇配备反舰导弹的同时,台湾地区海军开始重视导弹快艇在台湾海峡这样的靠近大陆的狭窄水域的运用。上世纪70年代台湾地区海军从以色列引进“德沃拉”级导弹快艇和“伽伯列”反舰导弹,仿制成功“海鸥”级导弹快艇和“雄风”-1型反舰导弹。1976年首艘“海鸥”级下水,到1979年共完成12艘,组成“自强中队”,后又扩充成“海蛟大队”,目前共拥有48艘“海鸥”级导弹快艇和2艘以色列“德沃拉”级,编成5个中队(每个中队辖2个5艘快艇组成的分队)。“海鸥”级长22.8米,宽5.5米,吃2.2米,满载排水量56吨,最高航速约40节左右,配备2枚“雄风”-1型反舰导弹和1门用于自卫用的T-75式人工操纵20毫米火炮,舰上的探测与火控系统为台湾中山科学院研制的“海鸥”火控系统,包括CS/UPS-60水面搜索与导航雷达、一部AN/SPC-21A火控雷达(用于控制“雄风”-1反舰导弹),如果雷达受到干扰,也可以采用MK35 Mod3型光学火控系统来控制反舰导弹。早期艇无电子战系统,后期生产型陆续加装了WD-2A雷达告警系统和AV-2干扰火箭发射架。
  “海鸥”级平时主要用于近岸防卫作战,其布署重点一般就在台湾海峡西侧,执行海峡内的反舰作战任务,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担负假想敌目标,与台湾地区海军大中型舰艇进行模拟对抗,研讨反制大陆海军快艇的战术。台湾地区海军认为海鸥级航速高、机动灵活、目标信号特征小,适合采用“打了就跑”的战术攻击大中型舰艇。不过其也存在着探测系统性能有限、自卫火力弱、续航能力低的缺点,需要外部指挥控制系统的协助。考虑到冲突爆发时外岛雷达及观通系统可能会被摧毁或干扰,而大型舰艇又难以进入海峡内作战,台湾地区海军从大陆海军护卫艇与鱼雷艇混合编组得到启发,决定研制与“海鸥”级配合使用的大型导弹护卫艇。
  上世纪70年代,台湾地区开始从美国引进技术建造大型导弹护卫艇,首艇“龙江”号于1978年交付。该艇长约50.14米,满载排水量为240吨,配备一门76毫米火炮和4座“雄风”-1型反舰导弹,舰载作战系统为H930 Mod2,探测系统为SPS-58C对空搜索雷达、HC-76对海搜索雷达,火控雷达为RAN-11L/X型,电子战系统由WD-2A雷达告警系统和AV-2干扰火箭发射架组成。动力采用了柴一燃复合推进系统,航速可以达到38节。从性能来讲,“龙江”级在当时属于比较先进的导弹快艇,“上”可以配合大中型舰艇作战,“下”可以做为“海鸥”级的指挥艇,特别是其配备的76毫米舰炮优于大陆海军导弹快艇配备的双管30/37毫米快炮,可以确保双方在导弹对射以后,仍旧保持火力优势。在中东的阿以海战,以色列海军就凭借其76毫米火炮的优势,在导弹对射以后横扫叙埃两国导弹快艇。
  但“龙江”级存在着技术复杂、建造费用过高等问题,台湾船厂生产中也暴露出建造能力不足,加上原定装备的“鱼叉”反舰导弹被美国禁售,因此台湾地区海军在建造2艘后被迫停造。
  为此,上世纪80年代台湾地区自行设计建造了“锦江”级导弹护卫艇,该级艇长为61米,满载排水量为580吨,采用两台柴油发动机,最大航程为25节,武器为1座博福斯40毫米快炮、1座T-75型20毫米火炮、4座“雄风”-1反舰导弹发射架。作战系统仍旧采用H93Mod2型,探测系统为LN-66对空/对海搜索雷达、HR-76C5火控雷达及“海眼”光电火控系统。比较特别的是,考虑到大陆海军潜艇实力增长,“锦江”级还配备了SS-247中频舰首声呐及深水炸弹投放器,具备一定的探潜及攻潜能力。台湾地区海军原计划以“锦江”级作为舰队最外层的巡逻与警戒艇来使用,率领“海鸥”级发动第一波攻击,但由于其性能比较有限,难以和“海鸥”级配合作战,其配备的“雄风”-1反舰导弹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需要载艇全程进行照射制导,抗干扰能力差,限制载艇的机动且容易受到反击,加上航速低,无法发挥出快艇“打了就跑”的战术,设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台湾地区海军除了将首艇做为导弹护卫艇来使用外,后续11艘降级为火炮巡逻快艇。
  台湾地区“龙江”、“锦江”两级导弹快艇的难产除因造船技术水平较低外,还有就是导弹快艇本身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随着电子及推进技术的发展,反舰导弹在体积和重量都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其射程已经突破了100公里,而导弹快艇受限于自身探测系统,难以支持如此巨大的射程。虽然大中型舰艇的雷达视距也比较有限,但其可以搭载直升机为反舰导弹提供中继制导,从而完全发挥出反舰导弹的射程优势。此外,舰载直升机还对导弹快艇构成了直接威胁,机载搜索雷达可以在较远距离上发现导弹快艇,并发射反舰导弹攻击,而后者几乎没有还手之力。马岛战争及海湾战争中,英美用舰载直升机攻击对方的导弹快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光华”-6、“新江”与“迅海”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海军开始建设海军指挥自动化系统,该系统采用LINK-11数据链为骨干,实现了编队目标数据的共享,这样就为导弹快艇的网络化打下了基础。考虑到“海鸥”级已经老旧,决定研制替代型导弹快艇,这就是“光华”-6型。该级艇长34.2米,排水量180吨,最高航速33节,武器为4枚“雄风”-2反舰导弹,2门T-75型20毫米火炮。该艇是台湾地区 海军第一型网络化导弹快艇,没有装备常规的搜索雷达等探测系统,所有目标数据由艇载“大成”数据终端提供,另外,“光华”-6也是台湾地区自行研制的第一型隐身舰艇,其外形汲取了法国“拉斐特”级导弹护卫舰的特点,上层建筑比较简洁,且向内倾斜,同时将2具双联装反舰导弹发射架“埋”入上层建筑之中,以降低雷达发射面积。根据台湾地区海军的说法,“光华”-6耐波性能较佳、作战半径较大、隐蔽性高、机动力及打击力强,是自动化操控的新型导弹快艇。加上“雄风”-2反舰导弹的性能远高于“雄风”-1型,因此“光华”-6型导弹快艇的作战效能远高于“海鸥”级,是后者比较理想的替代型号。
  但由于“光华”-6原型艇设计存在问题,首艇虽然在2003年就已经下水,但后继艇直到2008年才开始批量建造。由于存在着吨位小、续航能力低的先天缺点,其配备的T-75型20毫米火炮面对大陆导弹快艇的30/37毫米快炮几乎没有还手之力,还破坏了隐身外形。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地区海军不得不将“锦江”级再次提升至导弹快艇的标准,主要就是以“阳”字号驱逐舰退役为契机,将后者拆下来的武器装备配备“锦江”级,包括76毫米火炮、“雄风”-2反舰导弹。为此“锦江”级增加了一个后桅杆,用于安装控制76毫米火炮的W160火控雷达,同时添加数据链终端,用于支持“雄风”-2导弹的使用。经过改装后的“锦江”级被重新命名为“新江”级,除了执行巡逻任务外,还可以执行导弹攻击、目标搜索与引导“光华”-6攻击的任务。但其航速却进一步降低,因此与“光华”-6的配合恐比较欠缺。
  考虑到“新江”级的缺陷以及“光华”-6难以配备体积和重量均较大的新一代“雄风”3超音速反舰导弹,台湾地区海军近日公布了900吨级“迅海”轻型近海导弹护卫舰的概念图。“迅海”舰采用双体穿浪型船型,因此外形上看颇似放大的大陆022型导弹快艇。双体穿浪船型具备较好的快速和稳定性,在高海况条件下的优势更加明显,同时可以提供更大的甲板面积和舱容,因此特别适合配备“雄风”-3这样的大型导弹。从目前公布的“迅海”舰构型来看,桅杆及探测系统比较简单,其设计概念类似于“光华”-6,可能将依靠数据链接收外部探测系统的数据。台湾地区媒体也报道,“迅海”舰可以通过“博胜”系统得到E-2T、P-3C和其它舰艇探测到的数据。比较特别的是,该“迅海”舰还配备有直升机甲板,尽管台湾地区媒体报道说其可以配备SH-60反潜直升机,但笔者认为其更可能搭载的是无人直升机,来执行本舰或者编队的目标预警和探测任务,以避免使用探铡系统而暴露自身的位置。因此“迅海”舰估计将会替代“新江”级,在台湾海峡作为导弹快艇编队的指挥舰艇来使用,利用复杂地形条件作掩护,综合使用“雄风”-2/3反舰导弹攻击大陆两栖编队,同时还可以编入机动作战编队,在台东海面做为第一波攻击力量来使用。
  
  无可奈何花落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近期台湾地区海军建设中导弹快艇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实际上,台湾地区就有观点认为,在大陆日益掌握台海海空优势的情况下,台湾地区建军主要原则就是“能够存活”,机动灵活、目标特征小的中小型舰艇应为发展重点。这和当初其视快艇为“穷人的武器”形成了鲜明对照。实际上,这种变化反映了两岸实力的此消彼长。台湾地区防卫战略由“独立固守”变为“固守待援”,已经承认以已之力无法与大陆抗衡,即使美国愿意向台湾出售“神盾”舰,其作战能力仍旧是有限的。况且大型军舰布署范围有限,其高昂的采购与使用寿命也会过多耗费台湾地区有限的防务资源,这也就是为什么近日岛内有人建议台湾地区海军发展机动灵活、简单易修、生存能力强的导弹艇的主要原因。
  台湾海峡两岸海军建军方针的根本转变,实质是两者实力对比变化的结果。对于台湾地区海军来说,尽管新型导弹舰艇提高了其近岸防御能力,却也是战略空间被压缩的标志,给人“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