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缓解“民工荒”要重视40岁以上大龄农民工的就业工作】 民工荒
 

【缓解“民工荒”要重视40岁以上大龄农民工的就业工作】 民工荒

发布时间:2019-04-03 04:14:46 影响了:

  近年来,“民工荒”愈演愈烈,从“技工荒”到“普工荒”,从“季节荒”到“常年荒”,从“东南沿海荒”到“中西部地区荒”,“荒”成了劳动力市场上的关键词,预示着中国的劳动力供求已从以前的无限供给转向相对紧缺。缺工,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尽管人们提出种种解释,用各种办法缓解“民工荒”,但不可忽视的是,数量庞大的40岁以上的农村大龄劳动力被遗忘在劳动力市场之外,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和使用,无疑是很大的浪费。
  一、当前40岁以上大龄农民工现状
  (一)数量庞大
  从总量上讲,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供给仍然是供给大于需求。但是,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30岁以下的农村劳动力供求日趋紧张,农村新增劳动力呈明显下降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依然庞大,主要以40岁以上的大龄农民工为主,大约1亿人左右,且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省区。
  (二)劳动技能简单
  目前,40岁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劳动技能简单,很少接受过技能培训。根据2011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显示,40岁之上的农村大龄劳动力平均文化程度为初中及初中以下,他们的知识、技能往往与市场需求不适应。
  (三)转移就业难
  目前,劳动力市场上企业争夺最激烈,是指特定年龄层的农民工,即16—35岁的农民工,很多40岁以上的农民工被阻拦在劳动力市场的大门之外。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报告及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等数据推算,在劳动力市场上,40岁以下的农民工占了约85%左右。在劳动力大规模流动和转移的条件下,农村目前仍存在的剩余劳动力主要是40岁以上的农民工。可见,数量庞大的40岁以上的农村大龄劳动力被闲置,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和使用。
  二、“民工荒”问题分析
  造成“民工荒”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两方面:
  求职方挑剔。大约一亿多人的新生代农民工已是产业工人的主体,其行为方式日趋城市化,对工作的时间、薪酬、闲暇娱乐、社会保障、人格尊严和社交归属等有了更高的追求,诉求日益增多,动辄就用脚“投票”,导致企业用工难。
  用工方挑剔。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民工的就业领域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且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和加工业及服务业。这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基本上都属于充分竞争性企业,利润空间有限。这些行业多数工作技术含量低,是简单的重复性劳作,普工能够产生的利润很少,主要依靠薄利多销。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从业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更多的产品,或者是延长劳动时间以生产更多的产品来产生利润。如此,则对从业者的视力、体力、精力、耐力及身体协调性、反应敏捷度和精准度、熟练度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招工时,将招工的年龄范围控制在18—35岁左右。根据调查,目前外出务工人员以青壮年为主,平均年龄28.6岁,16—30岁的农民工占61.3%,40岁以上的农民工仅占15.5%。同时,随着国家劳动规章的逐步健全,农民工8小时工作制施行又会释放出一些岗位需求,这些岗位“空缺”又需要大量的18—35岁的农民工来填补,而这个年龄段的农民工不是无限供给的。
  第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都转移出去。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报告及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1年关于流动人口的调查显示,目前30岁以下的农村劳动力有80%都转移出去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0年的调查显示,85%的村庄认为本村能够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
  第二,农村新增劳动力呈逐年递减趋势。虽然中国人口总量依然庞大,但是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实际上农村新增劳动力呈逐年递减趋势,从2008年开始,每年新增的劳动力难以满足当年企业新开工的需求。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与劳动力供给高峰时相比,我国农民工后备力量,2008年以来减少了2000万人,增长速度不断下降。以人口大省河南、四川为例, 2007年河南新增劳动力200多万,到2011年,仅为100万出头。四川近三年来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规模仅在50万左右。“十二五”期间我国平均每年新增的劳动年龄人口将从“十一五”期间的741万人下降至312万人,其后则转为净减少。这是我国人口结构的一个重要变化。
  综合以上两方面的情况来看,新增劳动力增长速度不断下降,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减少,企业用工年轻化,使得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消失怠尽。这在劳动力市场上形成了两个极端的现象:
  一方面,18—35岁是农民工就业的黄金年龄,一旦超过这个年龄段,很多农民工就“被迫”失去了竞争力,被非正常淘汰出城市劳动力市场,也限制了农村剩余大龄劳动力供给的空间,而18—35岁的农民工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进入绝对紧缺,用工荒将会呈常态化存在;另一方面,则是一亿多人的40岁以上的大龄农民工被闲置和浪费。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的调查显示,从年龄来看,18—25岁的农民工供需匹配度为30,26—35岁的供需匹配度为76,36岁以上的供需匹配度为6636,说明18—35岁的农民工供给不足,而36岁以上的农民工供给远超过企业需求。有学者进行过统计分析,认为企业若将招工年龄限制放宽到40—55周岁,民工供给数量会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3—5倍,这样就会使“民工荒”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
  三、关于40岁以上大龄农民工分析
  40岁,对于城市中的企业精英们而言,这正是他们走向事业巅峰的黄金年龄。但是,对于许多农民工而言,40岁却意味着他们在城镇打工生涯的终结。其实,40岁以上的大龄农民工也有自己的特点。
  吃苦耐劳。目前40岁以上的大龄农民工大都出生在上世纪60—70年代,他们出生在一个物质短缺匮乏的年代,受过苦,受过累,干过农活,不少人仍然体格强健,精力旺盛,能胜任一定的高强度工作。对于长时间在生产线上进行单调枯燥的重复手工操作,他们也不缺乏身体耐受力,因为他们务工的目的是赚钱养家。所以,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较高,能踏踏实实地工作。
  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40岁以上的大龄农民工大都有十几年的外出务工经历,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还有一些人具备某些行业的专业技能,这些都是好高骛远的新生代农民工所不能比拟的,是企业的宝贵财富。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