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精彩的课堂,艺术的结尾】精彩课堂作文开头结尾
 

【精彩的课堂,艺术的结尾】精彩课堂作文开头结尾

发布时间:2019-04-04 04:15:58 影响了:

  课堂教学的结尾非常重要,虽然结尾在一节课中仅占几分钟,仅是几句话,却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余味无穷。笔者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视结尾的设计,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让语文课堂教学更趋完美。
  一、感情召唤法
  诗歌、散文都是饱含深情的,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让学生感染到,受到心灵的教育。对这类文章的教学,笔者经常运用激情的语言对主题、人物、情感,加以引申性的总结,创造一种带有诗意的意境,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激发起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还有时会运用音乐、图片,给学生视听上的心灵撞击。
  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时,笔者是这样结尾的:“我们的父亲是支柱,他为家庭奔波,为生活忙碌,他有时粗暴点,又有时粗心点,他的话语是简单的,他的目光是严厉的,让我们生畏、让我们心存隔阂。可是他总会站在我们身后默默地看着我们一天天长大,他会问我们的妈妈我们怎么样了?他会在我们睡的时候抚摸下我们的头,他会为我们打好自行车的气,他会在晚上默默地等着我们回来。父亲的爱是沉默的,是简单的,它需要用时间去阅读。相信大家都能和朱自清先生一样来慢慢地体会到父爱。”
  二、悬念式结尾
  悬念就是挂念,在语文学习中指人们在欣赏文艺作品时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悬念之法移用到课堂教学上就是要让学生对获取知识、掌握能力,保持急切、渴望追求的心态。有些内容比较复杂、篇幅较长的课文,往往需要几个课时才能讲授完,教师往往可以利用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学生的好奇心理,在一课结束时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议论,造成悬念,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真正起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效果。
  在教学《范进中举》一文时,笔者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及《范进中举》小说情节,重点分析情节;第二课时重点分析个性化的人物的变化,联系课文,总结归纳小说一般应具有哪些特点。每课时结束时,笔者精心设计问题,以引起学生悬念。例如,第一课时结束时,笔者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你认为胡屠户一开始对范进的态度应该怎样?从哪些地方能给你提示?课文中描写了哪些人的变化?这些错综变化是为了表现什么样的主题?在第一课时结束时,笔者顺势把以上内容提出来,不但预示了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而且使前后两节课巧妙过渡,衔接自然。
  三、比较式结尾
  比较式结尾就是在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课文教学的结束阶段,从文章的内容、结构、表达、语言、思想等不同方面,有所侧重地把一篇课文与以前学过的某一篇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出其相似点与不同点,把握住特点,促进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掌握规律,加深理解,提高分析、辨别能力。让学生掌握和学会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
  例如,教学《我用残损的手掌》一文,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的形象化思绪,在想象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以及他没有亲身体验过的解放区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
  四、续写法
  有些课文的结局设置课很巧妙,没有明确交代人物最后的命运到底怎样,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广阔空间。在教完这类课文后,如果我们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让他们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既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又能达到读写相长的目的,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初中九年级册),小说结尾时说道:“我们一家人改乘别的船以免再碰见他。”那么我的叔叔于勒当时看到了我的父母吗?他以后还会发财吗?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们个个都跃跃欲试,进入了“愤”“悱”的状态。这样不仅使这节课有了精彩的结尾,更延伸了课堂内容。
  五、评议式结尾
  有些课文,尤其是古文和外国文学作品,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思想上的局限性,往往是精华和糟粕、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并存,作者对一些事实、人物的记叙以及评价缺乏客观、公正的态度,有时宣扬一些消极、腐朽、没落的东西,腐蚀人们的灵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地加以评议,以提高识别能力,全面、准确地认识历史事实和人物的能力。
  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为了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笔者采用了下评议结尾来结束课文:诸葛亮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这一评议式的结尾,有助于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课文内容,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大胆质疑,勇于创造的精神。
  语文课堂教学结尾的艺术,是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应用能力的理解,是教师的知识、智慧、感情以及课堂应变能力的综合体现。不管以什么形式结尾,都要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积累新知识,不断扩大知识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