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读“古丽雅的道路”】 米读小说
 

【读“古丽雅的道路”】 米读小说

发布时间:2019-04-09 04:59:37 影响了:

  西蒙诺夫说过,“古丽雅的道路”是艺术性的传记文学。  在正文的头里,作者伊林娜为了几行“给我的读者”。她说;“这短短一生的故事,并不是空想出来的。书里写的那位姑娘,在她还是个小娃娃的时候,我就认识她了;以后在她做学生,做少年先锋队员,做共产主义青年团员的时候,我也知道她。在卫国战争那些日子里,我曾经跟她碰到过。”她说没有亲自看到的那些事情,“她的爹娘、老师、朋友、辅导员和战友,都给我补充了”。她又念了古丽雅的信,幼年时代写在练习本子上的,作战时期写在记事本了上的。她说:“所有这些,帮助我认识了古丽雅整个光明和紧张的一生,就好像我亲眼看见的一样,我不但想像得出她说些什么和做些什么,而且想像得出她想些什么和感觉些什么。”
  作者伊休娜写这本书虽然凭“想像”,虽然用的第三人称的叙述法,可是处处从古丽雅本身出发。换句话说,就是所有感觉、情感、思想、语言、行动全都合于古丽雅当时的真情实况,好像古丽雅自己活现在读者面前似的。对于传记文学,咱们应该赞同作者伊林娜的要求。读这本书的时候,咱们应该记住这一句,通过文字直接跟古丽接触——不但认识她的外部生活,而且深入她的内心生活。
  这本书叫“古丽雅的道路”是译者给取的。什么道路呢?是生命的道路。古丽雅短短的一生,她的道路可不简单,不寻常。不简单就是丰富,不寻常就是有意义。读罢这本书谁都会觉得古丽雅的一生是丰富的,有意义的。还本书原名叫“第四高度”据通晓俄语的朋友说,解作“高度”的那个字又解作“高地”,古丽雅跟她的战友拿下来的“五六.八高地”的“高地”就是那个字。她在这一次战斗里牺牲了,五六.八高地“是古丽雅生命中的最后一个高度”。也可以说是最后一个高地吧,在这以前她爬上过三回生命中的高地,论高度是一回比一回高,这最后的第四回最高。
  现在简略地说一说那四回事儿。
  她十二岁的时候,乌克兰电影制片厂要她扮演“游击队的女儿”里的女主角——无畏的瓦西林卡。电影里有一场,瓦西林卡得骑着马跳过障碍物。古丽雅骑着一匹叫做“灰毛”的“又坏又野性”的马试演,“灰毛”在障碍物前三回都失败了。可是古丽雅不怕困难,坚强的意志让“她把腿一夹,马来不及想就向前一跳,古丽雅像插了翅膀似地高高飞起来”,终于把障碍物跳过了。这回是她生命中达到的第一高度。
  为了拍电影,她把学校里的功课荒了,回答不出地理课的问题。妈妈激励她,说只好找个人来给地补课了。她坚决说“不要”,就专心一志温习地理。到了考试的一天,她望着那张“哑”地图(不标出地名来的地图)觉得怪,“只要望望它,它就用自己的每一根直线、每一根曲线,开始提醒她和告诉她了”,这就是说她温得熟透了。她检起试题来用自己的话回答,完全答对,监考们都称赞她“好得很!”她回到家里用比喻的说法告诉妈妈,“我把第二个障碍物跳过了”。这回是她生命中达到的第二高度。
  第三高度是区委会批淮了她加入青年团。学校里的青年团组织委员穆霞告诉她,“你真正能够管住自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了……嗯,一般说起来,我们认为你完全有资格入团了”。她有资格入团的根据是团员们对她的认识跟了解。“能够管住自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话多么简单,要在团员们的心目中产生这么个共同印象可不简单。要经过多么坚强的意志锻炼才能“管住自己”啊!要经过多么审慎的实践跟认识才能“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啊!可见古丽雅在这个阶段已经是个自觉的青年,能够自觉地自己培养,自己锻炼了 就在被批准入团的一天,她在游泳池练习,勇敢地从八公尺的跳台“跳到透明的水里去”
  第四高度前面已经提到过。卫国战争时期,她起初担任救护伤员的工作,后来参加拿下五六.八高地的战斗。她跟战友们扑进德寇已经占领了的战壕,在支援的弹药送来之后,她嚷着“同志们!为了斯大林,为了祖国!前进!”没有指挥员的一排人迎着敌人冲去,高地拿下来了,她达到了“生命
  中的最后一个高度”。
  古丽雅的一生是一连串的培养性格、锻炼意志的过程。四个高度标志着培养跟锻炼的成就。谁培养她,锻炼她?她的爹娘、老师、朋友、辅导员、战友直接间接地培养她,锻炼她。她的祖国直接间接地培养她,锻炼她。尤其重要的是她能够适应周围的人跟物,体会到一种总的精神——要跟周围的人跟物配合得上,好好儿生活,非自己培养,自己锻炼不可。她体会到这个,所以随时随地能够自己培养,自己锻炼。这本书的着重点也就放在这上头。可以跟古丽雅作对比的,书里头出现一个娜嘉。娜嘉是古丽雅的同学,同班里“最时髦最好看的小姑娘之一”,她任性,怕困难,考试考不出,在九年级留级一年也不以为意,总之她跟古丽雅正相反,是个完全不能够“管住自己”的青年。咱们可以设想,除了家庭环境而外。娜嘉跟古丽雅没有什么不同。娜嘉周围的人跟物不就是古丽雅周围的人跟物吗?可是她们两个的发展完全不一样!原由就在古丽雅能够自己培养,自己锻炼,娜嘉在这一方面可完全不成。
  古丽雅并不是天生就的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遇到困难的时候,她也有些胆怯害怕,可是她从小受着妈妈的教导,妈妈教她“黑一点儿不可怕”,妈妈教她对于象“你用不着怕他”,给她种下了不怕困难克服困难的根芽。在试骑“灰毛”的时候,牵马的红军战土问她“害怕了吗?”她老实承认“害怕了”。可是人家劝她“今天也许够了吧”,她就回答个“不!再来”害怕了,可是“不,再来”,这就是意志战胜了害怕。在游泳池练习跳水的时候,女教练员要她从八公尺高的地方跳,她踌躇了,自己承认害怕,嘀咕着“永远学不会的”。待站到八公尺高的地方,她还是说‘不行,我跳不了”可是同伴在下面督促她叫她“跳!’意志就出来支持她了,“我在区委会里说过!要尽力行动勇敢,可是现在我却说‘跳不了’……不行,害臊哇。我不怕!”她得到意志的支持,一下子飞到了透明的水里。
  温习地理课的时候,一些胆怯害怕的事情也没有,可是外界的诱惑实在难于抵当,仿佛一切都在对她说“来吧,何必坐在家里读什么地理呢?”咱们试读下面一段文字:“洋台的门窗大开,一股菩提树和金合欢花的香甜气味扑到屋子里来。很近很近,就在静悄悄的路口过去,海在那里嗡嗡地响和波动。这样一个了不起的日子,特别是在你已经十三岁,又有一只小船在岸边等着你的时候,坐在家里可不容易。”还有两个同学没心思温地理,一会儿一齐在书上画图了,一会儿一个说“出去游泳就好!”另一个又说:“我们去吧,去游泳 一次也好。”古丽雅拒绝了这些个诱惑,带领那两个同学一块儿温完了地理,才到海边去游泳。做什么事得全心全意地做,专心一志才会有成绩。外界的诱惑可叫你分心,破坏你的全心全意,所以是工作跟学习上的一种障碍。这种障碍必须排除,凭意志去排除,凭对于当前工作跟学习的正确认识去排除。古丽雅懂得孩子要全面发展,地理跟旁的功课一样,是必须学好的功课,自己的欠缺必须立刻弥补,再也延迟不得,这是她能够拒绝诱惑、坚持到底的基本来由。据说这一节“第二高度”是苏联的教师时常称引的,他们拿这个故事来教育儿童做好功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