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白平衡篇(二):白平衡
 

白平衡篇(二):白平衡

发布时间:2019-04-15 04:11:20 影响了:

  应用实例  利用色温的差值控制画面色调,是数码摄影重要的创作手段。熟练掌握白平衡的调整方法,使作品符合主题的需要,是所有数码摄影创作的前期工作。色温的控制并不复杂,只要细心观察,反复练习即可掌握其中的变化。自然光的色温是有规律可循的,人工光的色温虽然复杂一些,但也有规律可循,摸索其中的规律和控制方法,久而久之必能操控自如。
  (1)专业光源的色温控制。专业光源是指专业照明灯具的色温掌控。这种光源的色温是经过严格检测的,很标准。对它的色温调控,要根据创作主题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如图1,为了表现面条的美味,采用正常的色温值拍摄,画面色彩虽然很准确,但是缺少诱人的食品色彩。图2将机内色温值适当提高,或将照明灯光的色温值适当降低,使画面的色调趋向适合表现食品的暖色,画面中面条的视觉效果更好一些。
  (2)生活空间的色温控制。日常生活中的光源色温比较复杂,灯具的选择取决于使用者的偏爱与功能的需求。因此,在白平衡调控上要比自然光麻烦一些,有时还要利用白平衡偏移来平衡画面色调,才能做到精益求精。以白炽灯为例,图3按照日光色温值5500K拍摄,拍出来的效果偏红。原因是白炽灯色温低于日光色温值(一般生活中的白炽灯色温都在3000K以下)。图4经白平衡调整后(将机内色温值调到3000K左右或选择白炽灯图形的预设值),拍摄效果基本接近正常。
  (3)自然光下的色温控制。自然光的色温是有规律可循的,经过细心观察和总结,一定会摸索出一套控制它的方法。只要能巧妙控制它,对你的摄影创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图5是日落前拍摄的楼房,机内色温设定为5500K。当太阳被云层遮挡,建筑物完全在天光的照射下,显示出冷峻的蓝色。这是因为此时天光的色温已超过10000K,由于机内色温只有5500K,远远低于现场色温值,所以拍出的画面效果偏蓝色;当云层散开太阳露出时,如图6,此时日落前的阳光色温只有2000K左右,利用这一时刻拍摄,由于机内色温仍然是5500K,远远高于现场色温值,所以,拍摄出的画面效果偏红色。
  (4)人像的色温控制。拍摄人像对肌肤颜色的要求十分严格,色温在这方面能起到关键作用。图7用正常色温值拍摄,虽然肌肤颜色还原准确,但是未能体现出运动员的健美;图8则是提高机内色温值或降低灯光色温值的拍摄效果,更能体现出运动员的干练与健康的肤色。
  白平衡偏移
  在实践中,由于光源的显色性与环境光的干扰,单靠白平衡调整往往达不到校正目的,需要进一步利用白平衡偏移(SHIFT)的方法修正色调的偏差,尤其是对一些显色性很差的特殊光源(荧光灯、特殊充气灯)的偏色纠正十分奏效。白平衡偏移,可以对色调略有偏差的画面和经过白平衡修正后,色调仍存在差异的画面做更精准的校正,这种方法适合对色彩要求严格的摄影师使用,比如商业摄影。图9坐标中,横坐标左侧“B”是蓝色,右侧“A”是琥珀色。纵坐标上面“G”是绿色,下面“M”是品红色。使用时,根据画面偏色情况,在菜单设置中可做360度全方位的颜色校正,画面色调基本可以达到创作要求。(图9)
  校正色温的方法是,偏什么颜色就用这个颜色的补色修正。比如:画面偏绿,就用绿的补色——品红,去修正绿色的偏差。在实践中,色彩的偏移很复杂,不是说偏某种颜色就用它的补色修正那样简单。生活中,物体都不是孤立的,环境色对它的影响很大,自然界中,物体的颜色都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而产生混合效应。应该仔细分析色彩的偏色情况,作更细致精准的修正。以样片图10为例,用正常色温拍摄,缺少温馨的情调。在修正时不但要用琥珀色校正,同时还要加一级品红色,画面才更接近要求。这种修正,给后期电脑的校色提供了最好的色彩基础。建议大家多学习色彩学知识,进一步了解色彩的相关理论,这对数码摄影的前期拍摄与后期校色大有好处。
  白平衡包围
  白平衡包围(BKT)的处理手法是对同一画面进行三张不同色差的补偿拍摄,最后得到的是同一画面,同样的曝光量,而不同色调差异的三张作品。这种校正方法可以在特殊环境下获得多种色调的效果,便于后期挑选,并且十分奏效。图12坐标中,横坐标左侧的“B”是蓝色,右侧的“A”是琥珀色。纵坐标上面的“G”是绿色,下面的“M”是品红色。使用时,根据需要改变画面的色调偏差。
  调整方法:为了迅速得到不同色调的图像效果,通过菜单可以直接进行设定,横向为“蓝色-正常-琥珀色”三种色调的效果,纵向为“绿色-正常-品红色”三种色调的效果(这里的“正常”是指人为设置的色差值)。设置确定后,即可拍摄并同时获得三张不同色调的影像。以样片为例,经过调整,按正常色温拍摄一张,同时向绿色和品红色各校正两级后各拍摄一张,同时得到不同色调的画面三张,便于后期选择。
  拍摄实例
  (1)早晨的色温值较低,是摄影创作的绝佳时刻。为了烘托清晨的气氛,拍摄图16时,刻意将机内色温值适当提高,强化日出时的温暖情调。利用两座高楼之间的空隙,强调了现代城市空间狭小、拥挤、繁忙的特点,迎合了作品的主题需要。
  (2)在静物摄影中,对控制色温的要求比较高,图17拍摄效果要求和原物一致。因此,机内色温必须保持和现场光的色温值相同,最后的拍摄效果才能与被摄体的色彩一致。这张作品确保了机内色温值和现场光线的色温值接近,在经过后期适当修整,画面中的青铜颜色才得到了准确的还原。
  (3)日落前的色温较低,使自然环境都处在温暖舒适的气氛中,人们也显得格外懒散与松弛。为了表现好图18中这一时刻的情调,在调整白平衡时,将机内色温值调整到略高于现场色温值,使画面的色调偏暖,让作品达到最理想的视觉效果。
  (4)夜晚奇特的景色是发挥数码摄影特长的最好时机。针对现场光线的特点与创作需求,可以任意改变色温值,用于强化作品的主题气氛,创造一种离奇的色彩情趣。图19这张作品就是降低了机内色温值,强调蓝色,突出了红色标识,迎合了作品主题的需要。
  (5)拍摄产品,要求色彩与原产品一致,因此,机内色温值与现场光线的色温值尽可能平衡。通过对标准色板的校正,确认色温正确以后再开始拍摄,拍摄结果符合要求,经后期适当修复,效果比实物更精彩。这是广告摄影控制色温的准则。(图20、图21)
  色调的偏差,在日常生活中不会破坏人们的生活秩序。可对摄影来说,却带来了严重的画面质量问题。自从有了彩色影像,色彩就一直困扰着摄影人的创作。虽然胶片摄影用滤光镜基本解决了校正的问题,但是操作起来十分复杂麻烦。进入数码摄影时代,这个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不用任何附加条件就可以在拍摄前校正,并达到满意的效果,甚至获得夸张的效果。可以说这是数字时代给予我们创造的好条件。
  在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的同时,却又牵扯出另一个问题:使用者对色彩常识的认知度问题。如果使用者对色彩没有一点了解,会使白平衡的校正处于盲目调整的状态,其结果只能是漫无目的地瞎蒙。而对色彩知识比较了解,甚至很精通的人,在白平衡的调整上会运用自如、游刃有余。这也说明,越是高科技时代,越要求人们的知识面要多元化,尤其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摄影属于边缘艺术,所包容的信息量更加宽泛。时代要求我们尽量去适应高科技生活,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才能永葆艺术的青春,避免遭遇被淘汰的命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