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桐庐_桐庐野史
 

桐庐_桐庐野史

发布时间:2019-06-14 04:02:40 影响了:

  中国民营快递为何发韧于桐庐?“四通一达”的恩怨交织背后,是怎样的乡土逻辑?  桐庐乡桐庐帮  从杭州驱车向西南90公里,便可达位于干岛湖畔的桐庐县。桐庐群山耸峙,富春江由南而北纵贯全县,元朝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便是描绘的桐庐山色。
  一进县城,江岸几幢新建的商务大厦颇有气势,然而过了富春江,这个县城的老底子却显露无疑:低矮陈旧的楼房,狭窄的街道,公交车是破旧的小巴,人力三轮满街揽客。出租车很少,从不打表。
  记者一提到“快递之乡”,出租车司机立刻兴奋起来:“很多快递老板都是我们桐庐人!桐庐人出去干快递的也很多。”据统计桐庐县常住人口40.6万人,而外出从事快递行业的就达到5万人。“出去做快递的人把钱带回来,也搞活了当地的经济。”县城一家土菜餐馆的老板告诉记者,他有好几个亲戚都在杭州跑快递。
  如同晋江帮占据了体育用品行业的半壁江山,桐庐帮也在各路资本混战的快递业“三国”中居其一。申通、中通和韵达的董事长们,都来自桐庐县钟山乡附近的村子。
  几个村子散落在离县城30多公里的大山里,进山的路全是用水泥铺成,蜿蜒曲折却很平整,经过一小时车程,当公路两边出现一些中西混搭风格的别墅时,子胥村到了。
  子胥村是申通快递董事长陈德军的老家。村里人讲,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人投身快递行业,并且几乎都效力于申通。子胥村各处坐落着约30多幢别墅,这些别墅的主人都是全国各地申通网点的老板。
  对于陈德军来说,少年时的回忆更多是苦难。陈德军在子胥村长大,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人世。失去了顶梁柱,使原本不富裕的家一下陷入了困境,阵德军和母亲、妹妹一家三口人靠几亩田种茶叶、养猪为生,每年几百元的收入让一家人的生计捉襟见肘。
  养活一家人尚成问题,读书更是一种奢求。1985年,15岁的陈德军初中毕业后被迫辍学,尽管他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为了补贴家用,减轻母亲的负担,他去学木匠,每月工资仅30元。如今陈德军不断在全国各地捐资助学,甚至在老家村里捐资修了一座申通小学,这与他少年失学的经历有着很大关系。
  出了子胥村,继续往深山里走,分别是歌舞村和夏塘村。歌舞村是中通快递董事长赖梅松的老家,夏塘村是申通创始人聂腾飞和韵达快递董事长聂腾云两兄弟的老家。这两个村子同样是别墅林立。在夏塘村,聂家修筑在河边的两栋豪华别墅特别扎眼,门前一座“腾飞桥”横跨河上,是为纪念“桐庐快递第一人”聂腾飞而修。1999年,聂腾飞因车祸英年早逝,申通交给他老婆的哥哥陈德军掌管。
  聂腾云回忆起当年与哥哥聂腾飞在夏塘村度过的少年时光,虽然苦却也有乐趣。“那时候,我们每天上学走5公里路,两个人走一段,互相背一段,哥哥比我大17个月,但我个子比哥哥高,通常我背着哥哥。那时我很享受,因为哥哥总是可以讲很多有趣的故事。”
  如今,夏塘村一共680人,222户人家,有300多人在从事快递业务。在村子的某些角落,时不时就能看到一辆辆高档轿车。逢年过节的时候,回村的公路上小轿车就会排成长龙,其中上百万元的豪车不在少数,路虎、悍马、保时捷比比皆是。
  历史的选择
  民营快递的历史,为什么会选择桐庐?
  桐庐多山少地,大山里生存环境艰苦,乡亲们都巴不得出门谋生计。1989年,聂腾飞到杭州的一家印染厂做小工,并在此认识了后来的妻子陈小英。陈小英来自子胥村,在她哥哥陈德军的介绍下到印染厂打工。陈德军之前是这家印染厂的工人,后来依靠自己的木匠手艺做装潢为生,但生意并不好。
  浙江淳安人詹际盛,当时也在这个印染厂打工,并和聂腾飞成为了朋友,后来他创立了天天快递。这座不知名的印染厂,汇集了日后所有和“申通”创立相关,且对中国民营快递业颇具影响的人物。
  1993年,20岁出头的聂腾飞和詹际盛发现,杭州很多贸易公司的报关单需要送到上海,若通过邮政来投递,最快也需要三四天。为了不耽误货物出关,这一过程往往时间紧迫,报关单第二天就必须送达到上海。杭州的贸易公司普遍为此头痛。
  由此,两人萌生了一个可以被称之为“快递雏形”的想法——帮助这些贸易公司把报关单在第二天送到上海。
  于是,聂腾飞和詹际盛双双从印染厂辞职,创办了申通公司,聂腾飞任总经理。当时杭州到上海的火车晚上八九点出发,次日凌晨三四点到,票价15元。两人商定:聂腾飞白天在杭州拉业务和接单,每份报关单收100元,晚上坐火车到上海,第二天凌晨詹际盛在上海火车站接应,再把报关单投递到上海市区。
  两人管这种业务叫“代人出差”。这种前所未有的业务一经推出,大受杭州贸易公司们的欢迎。即使起步阶段每天只有一单的业务量,100元的价格减去15元的车票,85元的高毛利,也让申通得以生存壮大。第一年,在奔波的艰辛中,申通赚了近2万元。
  1994年,聂腾飞利用赚来的钱,在上海开设了快递网点,负责收取外贸回函送回杭州,并请来小舅子陈德军帮忙坐镇上海。而詹际盛离开申通,和弟弟詹际炜另起炉灶,打起了“天天快递”的招牌。
  随着业务的扩大,聂腾飞发现,人手不够用了。他很快想到了桐庐的家乡人。快递这个行业对于快递员的信用有着硬性需求。而江浙人历来重视宗族观念,来自乡里乡亲的快递员,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会带着包裹和信件中途消失。因为一旦他这么做了,就将被全村人抛弃,永远都不能回到家乡。
  聂腾飞的成功,吸引了桐庐的亲戚朋友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江浙人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他们愿意为了赚钱而远走他乡。聂腾飞想到:如果大家分散到各个城市,就可以把沪杭的线状业务变成区域乃至全国的网状业务,如此一来申通的业务量将呈几何数级增长。
  唯一的问题是如何分配利益。聂腾飞的办法是:向总部交纳几百元的押金就可以开网点。寄件网点独占快件的收入,并负担运费,而收件网点义务无偿地派送快件。比如杭州网点把一份快件100元的收费全部纳入自己腰包,再花15元的火车票把快件送到上海,上海则必须接收杭州的快件,并无偿地把它送到本地收件人手里。反之从上海到杭州亦是如此。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