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善良,是深刻的主题:善良主题手抄报
 

善良,是深刻的主题:善良主题手抄报

发布时间:2019-06-18 03:56:39 影响了:

  [摘要] 怀旧,是一个绵绵无期,复杂悠远的现场记忆,一个人如果有心思用笔把它重新打捞出来,起码说明了他对自己一生价值的重视。他并不是想给后人或自己留下什么,他是不得不诉说。《携时光飞舞》中的诉说是艺术的,富有感染力的,它使回忆成为了一件美好的事情。
  [关键词] 《携时光飞舞》 怀旧 情结
  人的一生,除非你失去了回忆的能力,我们应看作是美好的记忆。小说作家写散文,总会有些小说的影子。田林的某些小说,原本就可当作散文来读的。散文有其自身规律,比如形散神不散,比如叙事语言,比如个人情怀。
  而田林的某些散文,我们确是可当作小说来欣赏的。田林作品——《携时光飞舞》,首先就是个怀旧的命题,写的是承德人,承德事,自己身边的人和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没有虚构,更多掺杂了个人的情感与理解,篇篇有人物,血肉相连筋脉可见,它是作家心的写作,无娇揉造作,不动声色的表达,看似漫不经心的自由,细品却是有重量的,它与我们许多人都经历过的那个年代心灵相通,重新唤起了我们对昨天的记忆。田林曾有意把名字改为《昨天的昨天》,不知什么原因,又改了回来。两个名字,都好。
  在田林的眼里,生活当中极少有罪恶。并不是他不懂得人世存在的罪恶,而是有意避开,他说,自己的心承受不了,宁愿避开不去写它。这是一个善意的切入角度,也是因人心之善,愿意去那些忧郁的、感伤的角落寻找自己的写作。田林的散文,不仅体现了事件的真实,同时体现出了心理的真实。事件不过是表象,而人的内心深处才是值得我们深入发掘的东西。这样的作品,虽散,却尽意。与他的小说创作一样,田林的散文极少表达,更不会有直白的、公共的、直接抒情的叙述,他宁愿把自己的想法推到读者怀里去。这也是对读者的尊重,他相信读者能品得出来,读者会比作者更有领悟力。散文,本来就是需要领悟的,否则便是杂文。
  沿袭小说创作的属性,田林依然从大散文,小叙事入手。看似向下,其实他是在寻求自下而上的表达。在他的作品里,我们看到的都是些最底层的小人物,而且有着诸多对女性的依恋与同情。《老屋瓦尘》里那个始终没落姓名的女孩子,《胡同深处》里的那个贵族后裔兰琪,《姥姥的影袋》,《小人儿书》里那个女同学,他写了她们的美,也写了青春期,叙述含蓄沉稳,文字精炼到位,充分体现了散文的“适当”,“分寸”之美妙。
  另外一些人物着笔多在引车卖浆者流,风趣、幽默、达观、小心眼儿,实为底层人物众生相。那个叫火神庙的街道,那个叫太医院的胡同,曾是个真实的存在。田林从这里出发,走进了自己的境界。怀旧,是一个绵绵无期,复杂悠远的现场记忆,一个人如果有心思用笔把它重新打捞出来,起码说明了他对自己一生价值的重视。我以为,他并不是想给后人或自己留下什么,他是不得不诉说。但田林的诉说是艺术的,富有感染力的,从而使他的诉说具备了文学价值。而回忆,又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现在散文界,纸上网上的写作,时常是所谓现代的空洞的,个人感触胜于具体的宽泛的生活表象。田林以过来人的姿态,以优雅的,不动神色的姿态去追忆曾经,这便使得回忆再次进入了丰厚的艺术领地。我们心里装着的那些事物,并非摆摊子似的晾出来,它注入了作家的思考与洞察,同时给予读者揣摩与回旋的余地,体现了田林多年文学的、哲学的、宗教的修养以及他的人格特征。
  在这里写作的技术已不成问题,重要的是作者的心灵,因为创作无非是“写什么”与“怎么写”的问题。在田林而言,写什么,他找到了(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怎么写,则凭个人的体悟与智慧。田林不是机巧之人,说真话,写真情,此为创作之本,从这个角度来体察,如何艺术地表达,已并非一日之功力。
  田林散文里,几乎没有抒情以及漂亮的名词,这是作家成熟的标志。成熟之后又会怎样?那一定是像我们的生活一样,像吃甘蔗一样,一节节地品味,一节节地去赋诸笔端,如果是这样的姿态,我相信,他还会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田林的善良,决定了作品的温和与忧郁,决定了作品充满感怀的空间。他还有些逃避,逃避决定了他以深情的超脱的冷眼面世,决定了他没有平庸的快乐。
  近几年我国文坛的散文创作已经相当成熟。散文作家们可谓得心应手,随心所欲。从九十年代起,一度倍受冷落的散文,忽然得到了读者青睐,这种吸引,源自散文质量的提高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求新求变。多年来,田林始终在潜心小说创作,闲暇时写散文,这对于一个小说家来说不能不说是件好事。小说与散文之间应该是互为补充的,这样,在田林这本散文集中,我们看到的便是“小说家的散文”。
  与某些散文作家不同,我们在田林的作品中,不但看到了散文短小精悍,意蕴深切的情怀,同时也发现了田林给予散文注入的小说元素。50篇作品多为人物散文,他愿意以散文的笔法去写人物。某些篇章我们甚至可以把它当作小说来读,不是简单的风花雪月,不仅仅是个人情绪的释放,也不是刀笔相见的哲思,田林的散文几乎完全是展示,提供给你,如何思考不会加以限定,因此拉近了与作者的距离。它使我们在看惯了大量散文作品后,产生了亲和的“陌生化”。在“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上,田林显然强调了怎么写,因为他的作品中大多是些怀旧往事,如何使旧事出新,怎么写是至关重要的话题。同样的怀旧,在田林的笔下已经注入了新的元素。老树新花,日久弥新,必定与昨日不同。
  感受不同。首先我们应该强调,田林的散文作品给人们提供的那些共通感受,这是那个时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所共同经历过的事件,但在共同事件背景下,田林与一般人所具备的感受与众不同甚至有些奇特,它是共同的,又绝对是他个人化了的。如同我们每个人面目各异一样,田林的特殊感受是艺术化了的个人心灵面貌的表情。胡同口的一米阳光,早年一个女孩与其邂逅的怅然,丢失带来的恐惧,对一只昆虫的理解,一顶帽子,一次大声朗读,都是我们曾经遭遇过的。但在田林笔下,已经完全成为了艺术化的理解,这在审美诉求中是颇为可贵的感觉。
  语言不同。田林的散文语言追求的是日常中的变化,不过多强调修饰与词组。他自己也说过,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尽力去掉那些华丽的辞藻,它不是我们自己的,它是存在于词典之中的,不到万不得已不可动用。因此我们在田林的叙述中看到了什么是亲近,亲切,作家放低了自己的叙述身份,其实是更为高级的姿态。他的语言,是由感受而来的,并非刻意去遣词造句,读起来行云流水,轻松自如,有些像一个人练太极拳,一招一式,看不出拳脚却见拳脚。这样的文字,已经超越了初出茅庐的“绚烂至极”,从而才会“归于平淡”,平淡,并非寡淡,平淡味儿厚,意长,这是需长期修养方可所得。如同散文的随意性一样,千变万化需一个“魂”字勾着,如此才会撒得开,收得拢(这在田林的小说中也有体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