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海外华人保钓精英归国记:华人回国
 

海外华人保钓精英归国记:华人回国

发布时间:2019-06-25 04:10:37 影响了:

  希望我们这一股牛劲能够松动几块冻硬了的心田。  ——《水牛》发刊词  兵临城下  1948年,我家住在济南,解放军兵临城下,守济南的国民党将领宣誓“愿与此城共存亡”。那时候物资供应已经很匮乏,国民党空军把物资空运来,再回去运第二趟时,就空出位子来,可以运人。
  我父亲曾经救治过一个胃下垂的病人,那人恰好负责空运,看到局势越来越紧张,他估计空运维持不了多久,济南解放是很短期的事了。有一天他忽然对我父亲说,你救过我一命,我这次也给你家人一个机会,你们愿意走的话,行李都不准带,只准6个人。他之前先打听了我家的情况,我父母加上我们4兄妹,正好6个人。
  飞机是飞往上海龙华机场。我的外祖父“九一八”事件后一直住在上海,我母亲到了济南后,因为战事,好多年没有见到她的父亲,所以她很愿意离开济南去上海省亲。他们晚上商量了一下,做了这个匆忙的决定。
  当时我小学二年级,看到家里的紧张气氛,有点兴奋起来。家人以为我睡着了,其实没睡着,我听到了他们的谈话。第二天早上,我照旧去上学,没到中午,家里就来人把我接回去了。全家上了一辆军用吉普车,什么行李也没拿,我父母都是医生,各自拿了一个装有听诊器、血压器等的医疗包,就这样去了上海。在上海住了一段时间。
  我父母都是南满医科大学(现在的中国医科大学)毕业的,那是日本人给他们在中国东北的子弟建立的一个医学院。台湾那时候刚刚光复,医学界缺人,不少日本大夫回国了,可是医学界工作的语言还是日文。我父母日文都很好,在这种情况下,我父亲就去了台湾,我们没去,他一个人先去探路。他去了几个月以后,说还可以,你们来吧。
  我现在也理解了,我父亲那时候是三十多岁的男人,家里有4个小孩,不能都留给老岳丈照顾,所以就把我们搬到台湾去。我们坐船去的台湾。
  《水牛》保钓
  1971年,我在美国已经若干年了,工作事业都还顺利,有了小孩。从报纸上,以及加州的学者们那里知道,一些在美国功成业就的知名人士,很热心提倡一件事情,阻止美国政府把钓鱼岛(那时候叫钓鱼台)的治权交给日本。
  从明朝开始就有很清楚的文献,谁去了,谁怎么去了,在日治时代,它属于台湾之下的直兰县,日本人都承认。所以我们很多人都义愤填膺。
  1949年以后,北美基本没有出现过华人知识界大规模的运动。那一次,刚刚才去世的何炳棣先生(他那时候年纪算是比较大的)和杨振宁先生(现在还健在),他们都参与了。还有一些年轻人,比我们还小的学生们。
  我们夫妻两个都工作,有一定的收入,还有住的地方,所以就办了一个刊物。我们住的地方叫BUFFALO,中文叫水牛城,刊物就叫《水牛》。大概从1971年的9月就开始了,前后一共办了四五年。
  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有上千份,八九百份是常有的。本地就占两百份,因为BUFFALO的华人有200多,都是送的。另外有人订购的话,我们有订购价钱。有订购的,也有捐钱的。基本上,办杂志的材料费等等,都是大家捐的钱。
  这个杂志其实也不只是关注钓鱼岛问题。中国是分裂状态,那时候绝大多数的留美知识分子是从台湾来的,少数年长的是从大陆来的,还有一部分是从香港来的。可是这三类人在这件事情上看法很一致,并且能够融合。《水牛》这个刊物虽小,前前后后动员的人也有好几十个,有写手,有抄写的,有找资料的,有校对的,有油印的,有邮寄的……里面有香港人,有台湾人,也有大陆人。
  所以在BUFFALO,它也算是具体而微的一个社会运动,自然而然,谈到的问题就不只是保卫钓鱼岛本身了。当美国正式把钓鱼岛以行政手段交给日本后,我们去华盛顿日本大使馆前面示威,好几次示威。也做过研讨,在BUFFALO就办过好几场研讨会,在华盛顿、纽约各地都办过研讨会。讨论中国长远应该走什么方向。
  总理接见
  保钓运动延续下去,一些比较积极的、比较受注意的人,彼此就互相联系,也没有跟谁硬分什么团,0团、1团、2团,是后来人叫起来的。
  1972年,差不多是6月底,十六七个人,就回到中国,游览参观了36天,被周恩来总理接见过。我们是在香港聚集的,香港那时候还是个情况很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彼此约好,哪几天在香港见面,然后整团再去内地。到广州,从广州再坐飞机去北京。
  那时候,没有人真正严肃地考虑回国。64年、65年有人做过。66年的时候,因为*****的关系,也不收这些人。当然72年以后就有一部分台湾留学生回去的,大概十个、二十个。
  真正有具体的想法,并且有清晰的决心,恐怕都是70年代中期以后的事。72年的时候,“**”还是比较乱。我们回国之前看到报上都说**是怎样怎样的人,是毛主席最好的学生;回国之后才知道,**原来是叛逃,要加害毛主席。我们也搞不清楚这个事情。
  76年之后,形势发生很大的改变,的确有许多人愿意回来,包括我在内。78年我觉得至少要做一个考察,所以夫妻二人,带着7岁的和5岁的小孩回来了。
  我们穿着一身内地人的衣服,小孩也留着小辫,穿一个塑料凉鞋,基本上看不出来。8个星期,全国亲戚们看了很多,去的地方也不少。从广州入境,去上海看到我外祖父还在;在北京又看到很多家人;我们也去了西安,姑姑在西安;去了四川绵阳,有叔叔在绵阳;去了昆明,去了桂林……都走了一圈。
  我准备了要做学术报告,但也想,有没有地方可以跟我的学术契合呢。我太太是做图书馆自动化的,打听了下,所有的亲戚朋友都说,还太早了,基本上没上轨道呢。图书馆都还没有呢,还自动化?图书馆在“**”期间都打得稀巴烂。
  我是搞生物医学工程的。亲戚们说,你这东西回来是个冷门啊,这东西我们还没有概念呢,你还是回去把你的学问做得扎实一点比较好。这是我得到的忠告。不只是亲戚,一些我在海外就知道的、我尊重的科学家,他们都这样说:我们现在才开始招大学生,刚开始整顿学校,还没有上轨道,你们回来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8个礼拜后,我们就很知趣地出境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