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元话语意识在口译中的核心策略及译例】安全意识心得体会1000
 

【元话语意识在口译中的核心策略及译例】安全意识心得体会1000

发布时间:2019-06-27 03:59:41 影响了:

  摘 要: 本文在总结前人关于元话语的研究实践和理论的基础上,探究和揭示出元话语意识策略的核心是把握人的深层动机,并结合元话语标记语的分类及多种口译译例和口语例子,有针对性地探析元话语意识在口译中的具体策略应用:身份性策略、态度性策略及人际性策略,另外还通过实证来调查元话语意识的这三个策略在实际口译中的使用痕迹和方法作用,从而进一步证明:要做一名成功的译员,其元话语意识的普遍性和元话语意识口译策略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体现其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元话语意识 口译 核心策略
  1.元话语意识及功能特征
  1.1元话语意识
  《现代语言学词典》对“元话语”的定义如下:“元话语(meta-discourse)是一种话语研究术语,指组织和展现一个篇章时那些有助于读者理解或评估其内容的特征。”“元话语除包括模棱语(如perhaps(也许))这种人际成分、态度标记(如frankly(老实说))和对话特征外,还包括各种篇章组织特征(例如first(首先)和next(其次)这种连接成分)”(戴维·克里斯特尔,2000)。元话语这一术语是Zellig Harris(1959)于1959年提出的,是为理解语言使用,表示作者/说话人引导受众理解语篇提供一种方法。Hyland是近年来较为系统地研究元话语的学者之一。其专著Metadiscourse:Exploring Interaction Writing里提到,元话语是目前语篇分析和语言教育中的一个常用术语,目的在于探索语篇生产者和语篇之间,语篇生产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Hyland,2008)。Hyland在另一本著作《元话语》中还提到交际不仅涉及信息、物品或服务的交换,而且涉及交际双方的个性、态度和观点。而元话语能够帮助构建连贯的语篇,连接语篇与语境,传递作者/说话人的个性、可靠性、对读者的敏感性及其与信息的关系(Hyland,2008)。因此作者/说话人在生产语言前就需要清楚意识到自己的受众,这样才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达到交际目的,可见元话语是保证交际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基础。
  西方哲学史阐明了人的主体性是语言建构的,是使用中的语言提供了主体的表达形式,产生了人的主体性。语言建构了人的主体性并使人的主体间性成为可能,而人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是哲学和历史发展的必然(纪蓉琴,2012)。主体间性就意味着人的个体之间产生的联系,也就是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必然与双方个体的社会背景、身份地位、交际出发点或目的意图有着分不开的关系。所以从译员的功能主义理论来说,翻译的理论基础是语言的交际功能,翻译的着眼点是视话语为交际活动,因此在翻译中,译员需要把观察视角从静态的词句扩展到了动态的语篇。要动态地解读源语文本或话语,译者就要更好地了解作者的真实交际意图,更好地吸引译语读者或受众参与语篇的互动,使源语作者或说话者、译者和读者或受众的视域融合。在口译中,为了达到这种效果,译员不仅需要抓住说话人的意图,以适合于听众理解的口头形式加以表达,而且这种“最适合的口头形式”要求译员所说的话在听众的社会文化知识背景下言之有意,也就是译员需要作为一个双语文化“转介”或“传递”专家,达到双方说话人所期望的交际效果。那么如何才能最准确地抓住说话人的深层动机呢?这些能动的意识功能就是元话语意识,译员要想顺利翻译,前提就是把握好元话语意识在整个话语交际过程中的功能。
  1.2元话语意识的功能特征
  1.2.1元话语意识要求译员一定“知己知彼”。就像Hyland在《元话语》(Hyland,2008)一书中说道,元话语与说话人的目的关系(意图)越密切,就越能在话语中投射说话人的兴趣、观点和评价,处理和精炼自己的思想,还能帮助处理或缓和说话人与受众的人际关系,帮助互动或引导相互的深入理解。为了达到顺利交流的目的,说话者通常会对话语的组织结构、主体间互动、态度评价,以及互文资源进行有意识的标记,因此,有研究者在Hyland(2005)对功能性言语标记分类(如表1-1)的基础之上,“根据功能性言语标记在不同个层面上的不同自反体现,把功能性言语标记分为以下三种:语篇功能性言语、人际功能性言语和互文功能性言语”(姜晖,2011:15-18)。这些功能性言语标记的本质就是自反的,是语言使用者元语用策略选择的结果,目的是实现互动交际意图。说话者在话语创造的过程中,通过功能性言语的使用不仅凸显自己的位置和角色,表达态度、信念、评价,还完成和读者之间的对话交流,正如巴赫金(1988)认为的那样,任何语言活动都是以对话形式存在的,因此根据元认知和元话语的定义,开放的元认知实时监控着言语行为,而言语活动又是对话性的,它启动了元认知的监控,元认知在言语活动中的活跃取决于其自身的性质:这种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是由心理水平上逐渐递进并且日益复杂的反馈回路来实现的(杨宁,1995)。这种反馈回路针对的不是说话人的认知状态,而是人针对听话人的,是出于对听话人所作出的反馈的估量而作出的元认知决策,因此元语用意识策略要求译员一定“知己知彼”,不仅了解说话人的认知状态,还了解听话人的认知反应。
  表1-1 Hyland的元话语标记语分类表
  1.2.2元话语意识要求译员尽量做到“最佳关联效果”。Sperber和Wilson(1986)从人类的认知特点出发,提出了“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明示”是指说话人想让听话人明确说话的意图;“推理”是指听话人通过明示手段所提供的信息推断出说话人的意图。在语言交际中,其实交际双方并非寻求最大限度的关联,而是寻求最佳关联,即话语既能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又需为此付出最少的努力。在口译中为了达到这种最佳关联,译员在重构话语关联的过程中,“根据相关语境建立了自己对原讲话人的最佳意义的理解后,就要充当说话人,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诸如原讲话人的观点、信念、态度、兴趣等对语境进行审度推断并做出选择;再根据对听众认知环境的预测和判断,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准确无误地把讲话人的意图传递给听众。这一过程就是元语用意识重构语言关联的结果”(刘正霞等,2010:133-13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