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雨殇】 雨殇的网名
 

【雨殇】 雨殇的网名

发布时间:2019-06-30 04:06:37 影响了:

     大雨无情   7 月21日,天幕扯开了一道巨大的裂口,暴雨让北京这座现代化大都市在半天的时间里变成了“泽国”, 让人们看到了首都城市系统脆弱的一面。61年一遇的特大降雨,成为全国经久不息的话题。这场大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反思。
  一场暴雨袭击京城,强降雨一直持续了近16个小时,于次日凌晨结束。全市平均降雨量达170毫米,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的面积占全市86%以上。
  据北京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长、新闻发言人潘安军介绍;全市受灾人口160.2万人,因灾造成经济损失116.4亿元。
  一场暴雨,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可贵,也让人们体会到了天灾的残酷与无情;同时,也暴露了城市基础设施的薄弱以及政府部门在防汛应急机制上的欠缺。
  在这场大雨中,广渠门桥、南岗洼铁路桥、通州和房山区等成为重灾区。
  广渠门立交桥西起铁道桥,东跨二环路与广渠门外大街相接。此次积水的最深处就在广渠门铁道桥下。
  根据气象记录,7月21日,广渠门铁路桥附近的降雨量达到196毫米,晚上由于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护城河迅速上涨淹没进水口,并漫过护城河桥栏,淹了附近的绿化设施。护城河进水口的阀门开始反向倾斜,倒灌广渠门立交桥的周围,最终在地势最低的铁路桥下汇聚。
  在附近工作了8年的范吉林说:“每年只要一下雨,就会积水,没想到今年有人因此丧命。当时水漫过人行道,像瀑布一样灌进地下室,但也就半米来高,如果当时有沙袋的话,水肯定灌不进去。”
  
  
  南岗洼铁道桥位于京港澳高速出京17.5公里处,分上下两层,上面是京九铁路,下面是京广铁路。铁道桥东西走向,横跨京港澳高速公路。
  水量大,是导致当天高速路中断的一个客观因素,但随之而来的排水困难也是一个难以忽视的原因。
  据前往房山区看望父亲的一位女士介绍,她选择走京港澳高速去房山,自北向南沿着出京的方向行驶。刚出发时比较顺利,但18:20左右,快到南岗洼铁道桥时,开始堵车了。当她感到堵车的时候,南岗洼一带刚下过当天最大的暴雨。晚上7点左右,她的车开过铁道桥后,就完全走不动了,很多车堵在她的前面,一眼看不到头。
  事后,她才知道当天的暴雨导致铁道桥西侧形成20多万立方米的积水,相当一个中型水库,最深处达6米。
  通州枣林庄和大辛庄处于一片平原地带, 7月21日下午1:45左右。庄上的人听到两声雷响,紧接着就看到和电视上龙卷风一样的蘑菇云席卷而过,而整个过程仅仅持续了几分钟。
  据目击者称,龙卷风直径目测在四五十米上下,自西南向东北移动,速度很快。风中黑漆一片,卷着砖瓦、垃圾。龙卷风所到之处,屋顶被掀翻,树干和电线杆被拔起。
  早点铺的老张想要出门,却发现无法把门推开。等风势过后,街上到处是横倒的电线杆、树干等等,水电全无。
  房山区是此次受灾最严重的地区,而全市最大降雨点就位于房山区河北镇,降雨量达541毫米,已接近500年一遇。
  河北镇檀木港村的大桥下,曾有一堵5米高的墙。暴雨中,瞬间被洪水淹没,墙北侧的132间房屋,绝大多数被冲走。
  “你们现在看的这片沟里,几天前都是民房。”村民们介绍说。
  沟内最左侧的一间破房屋,窗户上还贴着一个大红福字,只是转了180度。
  “我家一共9间房,就剩那么点儿了。”洪灾时,60岁的村民殷宗义祖孙三代人正看电视,发现情况不对,家人分头逃生。
  但殷宗义家边上的一户人家没有这么幸运,“夫妻俩被困住了。”
  当时村民无法靠近,便想到了用绳子、滑轮的方法施救。一根长 40米左右的绳子,被扔到洪水对面。“那边,绳子一头绑在暖气片上,这边则拴在一棵香椿树上。”殷宗义说,大家又找来一个大个儿的滑轮,绑在绳子上,滑轮下方坠着一个凳子。
  “30米长的湍急洪水,掉下去就得冲走,最后来了二三十人使劲往上拉,将两人救了过来。”事后,回忆起那一幕,殷宗义依然觉得非常惊险。
  这场暴雨,既是天灾、也是人祸,天灾无法避免,但人祸却可预防。但愿这场暴雨能够为加快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断完善相关应急预案。
  大难问责
  
  在巨大的损失面前,首都的排水管网系统再次成为众矢之的,对于已跻身国际大都市的北京来说,这的确是个令人尴尬的现实。排水管网被称为“一座城市的良心”,其好坏直接
  反映出政府对水患的重视程度与疏导能力。
  许多人都将矛头指向城市排水规划观念的落后,甚至迁罪于为中国设计城市现代排水体系的前苏联。
  据报道,北京市排水集团总经理陈明在暴雨后坦言,此前北京的城市建设是向前苏联这样的“干燥国家”学习,制定的标准很低且不科学。
  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史培军将水患的原因归咎于,规划没有考虑到大城市布局、与自然地理格局没有协调好。经过几场大雨的验证,积水严重处都是改变了原有的水系网。如果在城市系统规划上缺乏整体考虑,就不能根治城市水患。
  事实上,建设新的排水管网并非难事。
  
  据相关资料显示,建设1~3年一遇标准的排水管网,如果不计算拆迁费用,每公里工程投入在20万元以上,按照北京市5年内新老城区新建1460公里雨水管网计算,只需投入3亿元左右。
  但是,要造高标准的排水管网系统却是难事。
  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安国研究的成果显示,为保证城市供排水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行,每年的投资需求高达150亿元。其中,供水设施改造需50亿元,排水系统扩建需50亿元,环境保护需50亿元。而今后3~5年内的投资需求在450亿~750亿元。不过,北京市到目前为止改造下水道的预算只有21亿,远远达不到投资需求。
  而部分专家和学者认为,在汛期频繁遭遇内涝的问题上,北京同样不能回避空间扩张、硬覆盖加剧、人口膨胀等城市化建设的通病。
  城市在进步,土地不断地被开发。
  但是土地开发在管网的设计和建造方面,很少会考虑其上下游及整体连接,现有排水设施标准滞后,道路建设规模或完全依赖周边县管、乡管的中小河道,致使道路下游无排水出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介绍,现在北京超过80%的路面被混凝土、沥青、水泥等不透水材料覆盖,雨水无法渗透到土壤里,只能通过管网排走,进排速度不成比例,即会形成大面积滞涝。而业内人士还透露,“专用排水管线很难得到保证,这也是一个严重问题。”
  如何把灾祸的雨水,转变成造福一方的清水这是一种大智慧,需要多部门的协同配合。
  一面是大雨过后,雨水无处排泄造成的损失;另一面又是北京市行政区范围内每年超过10亿立方米雨水白白流失,其中规划城区中约占3亿立方米;同时,北京城区径流污染占水环境污染的比例已超过三分之一。
  每逢大雨,城市都要出现几十个积水点……原地滞留雨水、利用雨水、调蓄雨水,成为突破困境的重要解决办法。十余年来,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学术创新团队对雨水资源化、径流污染控制、内涝控制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据了解,作为解决城市“内涝”的办法之一,北京市将加快雨洪利用工程建设。今年将新建蓄雨池、人工湖、下凹式绿地等集雨工程230处,铺设透水砖15万平方米。对于小区、单位增设雨洪设施的,政府将采取补贴的方式给予奖励。
  近日,负责这一研究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俊奇教授,对城市多目标雨水系统进行了解读。
  “城市雨水控制应多管齐下。建立源头减排-汇流控制-末端调蓄的多层次、内涝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等多目标的雨水控制系统是未来城市雨水系统的发展思路。”李俊奇说:“通过结合低洼地带做运动场、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设施进行调蓄,实现雨水的滞留、存储和再利用并不难。”
  每一场暴雨留下的不应该只是教训,每一次灾后的反思不能只停留在发现问题,每一个感人的镜头不能只有泪水。教训面前,除了防患于未然,还要避免悲剧重演。把防灾减灾工作当做百年大计来抓,当做民心工程来做,如此方为治本之道。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