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谈美术教育中的复合教育性】 2019年河南省美术联考
 

【谈美术教育中的复合教育性】 2019年河南省美术联考

发布时间:2019-07-02 03:54:43 影响了: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33-2738(2012)07-0215-01  摘要:文章主要从美的本质和对美育的理解出发,提出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发展人,使之成为身心健康的完善的人,同时针对美育在当今社会中意义论证了美育的多功能性,即美育的复合教育性
  关键词:美术教育;复合教育;教学过程
  美术教学过程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和愉悦身心的作用。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因此,美术教学具有复合教育性。
  一、美术教学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彩水展现在学生面前,讲什么是间色和间色是哪两种原色调配成的,就拿试管做演示。当老师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个试管内一晃动立刻变成间色时,学生边拍手边喊出声来。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形式较为新颖,孩子们象看魔术一样看老师演示,兴趣很浓。让学生做实验,红色+黄色=?色,红色+蓝色=?色,蓝色+黄色=?色,两种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记得牢,记得深,又证明了知识的科学性,同时学生又学会调色方法。高年级的数学美术字和美术字,也同样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美术字的书写形式,了解方体,找出规律之后,老师在黑板上书写几个不正确的美术字让学生进行对比和分析美与丑,就数字美术字来说,是大小相等、粗细一致和有粗有细富有变化的协调统一的美;黑体美术字,宋体美术字都有着各自的美。黑体字粗壮,钢劲的美;宋体美术字粗细变化,俊秀力量的美,若不这样写,就会影响字的美感,也会使字写的细小无力,大小不匀,影响了字的结构。美术字不但不美还会影响整个布局的整体的美。我们也学不到美术字的正确书写方法和书写规律。总之,在每一节新授课前,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是必要的,使学生们懂得了什么是美及运用美的表现形式去绘制美的图画作业,作业的速度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
  二、在美术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
  要教育好学生,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就要树立传统美德的教育意识,把德育教育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备课时要挖掘教材中渗透点;讲课时要突出渗透点,找到知识与美德教育的结合点。例如,在给五年级学生上美术课,第六课:《做个胸卡送老人》时,课前,老师组织学生与爷爷奶奶进行交流、沟通,了解老人各方面的情况,在上课时,提问学生对家里的长辈的基本情况的了解,有的侃侃而谈,有的就回答不上来,这样无形之中就能使对家里长辈关心不够的学生有惭愧感,就能容易向有关心长辈的同学学习,增强了传统美德教育的自觉性。
  美术绘画作品中很多涉及到中华民族历史传统美德上的小故事、近代革命史上的战斗英雄、雷锋的画等,在上美术课的时候,充分利用时机,展示这类题材的画,并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提示作品的背景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为画中的故事所激励,从而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美术”是一种表现美的活动,如果不美就达不到目的。要表现美就得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美和发现美。在了解美、认识美的过程中,美会自然而然地深入到你的心中。另外,前面提到小学美术教育《新大纲》中明确指出了美术课具有审美功能,美术教育过程是审美活动,是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热爱美、表现美的愿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良好品质。比如在上欣赏课时,学生既认识了我国的各种画种,又了解了我国从古到今的一些著名画家和作品当时的历史背景,每一幅画的特点以及这些画家的优秀作品,使学生对这些画家产生一种崇敬之情,并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同时也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鲁迅先生曾指出:“美术可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遂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上,亦可辅道德以为治。”(鲁迅《集外集拾遗,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人民文学出版社)美术教育用视透形象刺激人的思维意识,让人潜移默化地接受某种道德观念。是进行精神品质和思想意识的教育,能触动灵魂的向往而达到优美崇高思想境界的效果。可谓以美感人、以美益德,它在涵养人的性情,制约一些不良习惯,自然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如在一年级小朋友中进行《可爱的小鸟》记忆画,让学生从小鸟飞时的各种美丽的姿态,漂亮的颜色中感受小鸟的天真可爱,我们不忍伤害,而应该爱护它,喂它食物,为他搭窝、植树,创造优美的环境,领悟一颗可贵的爱心和保护环境、保护美好大自然的纯洁心灵。在小学美术教育的各种训练中,如静物写生,真实而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如画校园题材的游戏,反映了学生天真烂漫和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让学生为童年生活和学习而陶醉,产生爱学习、能与人友好交往,并会互相关心、团结向上的好品质。在《民间工艺》的制作中,让学生了解民间工艺的丰富多彩,民间艺术的精湛技艺以及悠久的民族文化,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进行一些《我的家乡》、《难忘的旅游风光》、《蓝天白云下的城市》等记忆画训练中,让学生大胆表现祖国江山的美,家乡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大自然的美好风景,引起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课文中还有各年级的不同内容的欣赏作品。如六年级的《激奋人心的革命历史画》欣赏,通过欣赏学生懂得了中国革命的斗争史,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安定环境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的雄心。通过形象的观感,在这些思想健康、情趣高尚、有益身心的各种活动中,使他们在感官上愉快、情感上受到感染,心灵上得到触动,达到陶冶性情,塑造美好心灵的目的。
  四、美术教育能促使人健康发展
  社会健康、完善的发展就需要健康、完善的新型人才。美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年青一代的理想、道德才智和情操的树立、培养,都不能离开美育的影响和熏陶。培养爱心,当然不只是美育的任务,各种教育都应将它纳进去,但美术教育有它特殊的作用。审美是人类爱心培养的主要方式之一。爱人类,爱自然,爱自己,爱生活,健全的人格理应如此。充满爱心的人必然是美的人,一个充满爱的社会必然是美的社会。
  审美想象、直觉与创造力的培养是人类最可贵的素质之一。审美的创造力主要表现为想象。可以说,创造新事物是想象最本质的特点。正是因为审美心理特点是想象,所以审美对于创造力的培养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同时,美育作为完美人格的最基本的建构手段,能够培养人的道德情操,陶冶人的美好心灵,促使人的道德素质获得全面而充分的提高。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相当深厚的文化底蕴。美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给学生以积极的思想影响。美好的艺术形象,可以给学生展示出社会生活的画卷,展现出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形象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并提供区别善恶、美丑、荣辱、正义与邪恶的标准。“艺术来源于生活”,在美术教学中,首先应启发学生认识生活,启发他们去发现美、创造美,提高学生观察、记忆、想象、创造以及鉴赏艺术的能力,初步树立良好、正确的审美观点。
  参考文献:
  [1]缪灵珠.缪灵珠美学译文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78.
  [2]丁宁,邓福星.美术心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1996.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