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浅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发布时间:2019-07-07 04:02:30 影响了: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而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合作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点经验。
   1.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三步曲”
   1.1 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
  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学习小组必须要灵活组合,要有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在划分学习小组时,我找出学生上几个学期的成长记录册,然后将学生按语文成绩(包括口头表达能力)的优、中、困难分成三档,先为各组选一个学习成绩好,在同学们中的威信高,并且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担任组长,然后按语文成绩较好的2人,一般的2-3人,较差的1人配备小组成员。每个小组设组长、记录员、评价员、汇报员四个职务。分组时我基本按自己的意愿安排的,没有考虑学生间的自由组合,因为我认为自由组合可能带来小组的不均衡现象。只是对于个别智力有缺陷或调皮好动者的安排我很费了一点脑筋。因为既要满足他们积极的需要,又要搭配合理的小组长。
   1.2 制定小组合作学习制度
  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
  成方圆。”如果没有制度做保障,小组只能是一群乌合之众,必将成为一盘散沙。下面是我制定的合作学习制度:
   1.2.1 小组成员的权利与义务
   (1)坚持“人人参与,积极讨论”的原则。每人一岗,定时轮换。
  (2)小组长负责检查督促其他三位组员是否尽责,把握好讨论主题,保证每位组员至少有一次的发言机会,保证每位组员正确表达小组讨论的结果。还要组织好纪律。
  (3)评价员依据本组合作时组员的态度、交流的质量负责公正地给本组的同学打分。
  (4)汇报员集合组内研究成果,代表小组在班内发言。
  (5)记录员认真记录讨论的问题及答题要点或疑点,以供参考。
   1.2.2 小组讨论的基本方式
   (1)一人发言,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补充修改。
  (2)自由发言,小组长总结归纳。
   1.2.3 小组评价的方法
   (为了节省记录员的时间,组员讨论情况 组员汇报情况一般不用文字陈述,我采用学生喜欢的下列符号来记载说明。)
  (1) 回答出色 ☆ (优)
  (2) 回答较正确 √ (较好)
  (3) 回答错误,勇于发言 〇(组员团结,可惜错了)
  (4)无机会参与答题 △(一般)
  以上评价每课一小评,由记录员在草纸上记录,最后把每天的汇总记录在相应栏目里,最后每周一小结,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评出本组的优秀队员,老师和本班学生根据各组的表现决出优胜组。优胜小组都会获得小奖励,奖品除了在班级评比栏得一面小红旗外,还有附加奖品,有时是一句名人名言,有时是多一次借书机会,有时是吸引学生的小物品,如一枚精致书签、一些可爱的学习用品……对于落后组不批评、不歧视,以倾心交谈等形式,鼓励他们敢比敢超。
  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实践,人人都有一定的合作能力。组织形式上可以保证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提高合作的参与度与合作效率。
   1.3 制作代表各个小组个性的组牌
   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该给学生点想象的空间,小组的名字也应该富有诗意,因此,我确定的几个小组名称分别是:古树组、枫叶组、月亮组、太阳组、红花组、绿柳组……组牌上除写清组名外,其它内容可由各小组自由安排。组牌形状也多种多样,有树行的,有月牙形的,有圆形的,不管什么,都注意美观、实用。小组组牌除了有标记功能外,我还赋予了它激励功能,在它的背面,最上面是组长写上的小组座右铭(或奋斗目标),下面是老师的嘉奖标记,每当课堂上有精彩的表现时,老师就在上面画一个五角星,最后作为学习过程的记录参与评比。我觉得有了组牌课堂管理方便多了。(若换座位后,组牌可以不变,可与他组交换,也可重新制作)
   2.课内小组合作学习“三步曲”
   2.1 自我反思,转变角色
   我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小组合作学习的阵势已经摆好,但是如果老师仍然按以往的教学习惯来教学,势必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穿新鞋走老路。”反思我过去的语文教学有三个弊端:一个是课文内容讲的太多、太杂,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来个一网打尽,这样面面俱到,反而使自己第一的教学有点蜻蜓点水,劳而少功;二个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又太雷同。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虽然老师累得腰酸背疼,而坐在下面的天生好动的儿童早已经不耐烦了,自制力强的“呆记”、“呆坐”,自制力弱的手脚早已经在桌子底下蠢蠢欲动,任你老师有三头六臂也管不过来,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三是方法、策略不合适。表现“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要恰当地适应新教育形式的需要,必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一切以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为主。
   2.2 研究实践,促进合作
  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这需要教师逐步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我在备课时注意深入研究教材,发掘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对于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还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我注意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让学生拥有充足、宽裕的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并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地发挥。
   2.3 及时总结评价
   每一节课,我经常通过课堂观察、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学习的改进,使各小组慢慢适应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常模参照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引了我们前进的道路,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插上了“快乐的翅膀”,我坚信,在这条路只要坚持下去,学生一定会飞得更高更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