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浅析怎样解决体操教学中学生的厌学心理】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浅析怎样解决体操教学中学生的厌学心理】

发布时间:2019-07-09 03:51:11 影响了:

  本文仅就个人体操教学的实践体会谈谈粗浅看法,对体操教学中部分学生厌学心理及其消除措施进行浅探,为提高体操教学质量提供一些个人浅见。  一、厌学心理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体操教学中学生在练习时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或很不积极,流露出紧张,信心不足,甚至不想再练的厌学情绪。究其原因大致有三:
  (一)紧张
  体操的动作多,技术的差异大,每个动作,必须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完成,既有节奏快慢、幅度大小之技术分别,又有身体各部位用力顺序和用力时机之技巧要求。在动作技术练习时,容易出现不协调的现象,这种不协调常常造成动作失败,甚至身体受伤,很容易使学生形成紧张心理。多次失败的刺激使学生认为学习体操很苦,久而久之,发展为厌学心理。
  (二)胆怯
  部分学生因身体素质较差,加上许多体操动作与自己平时掌握的体育技能毫无联系,技术动作练习往往有力不从心之感,动作经常失败,极易产生焦虑情绪,总觉得困难重重,于是自信心下降,以致错误地夸大动作的难度,形成“胆怯”。如果再缺乏信心和勇气,则会产生恐惧心理,害怕做动作,进而产生不想练习的厌学心理。
  (三)急躁
  体操动作技术的掌握要经历运动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而这个过程的长短对每个学生来说是不尽相同的。有些学生自以为能力强,素质好,过高地估计自己,在练习动作时往往抱着“一举成功”的期望,而不是仔细思考动作技术的难点、重点、关键以及用力的时机等。持“一举成功”心理的学生,总是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学习技术,当然是难以奏效的。这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发现自己的成功值小于期望值,便由“求成”到失望,如再缺乏学习的耐心和吃苦精神,容易产生急躁情绪,进而发展成厌学心理。从掌握运动技术过程来看,学生掌握体操动作技术的过程不是直线匀速上升的,一般是初期学有所获,一个阶段后动作技能出现波动甚至停滞不前,被心理学家称为“高原期”。这个时期正是技术飞跃的前奏,而处于“高原期”的学生,信心下降,产生“畏难”心理,进而产生厌学心理。
  二、厌学心理的主要对策与方法
  学生的厌学心理是动作技术学习的阻力,直接影响和削弱教学效果。但,厌学心理并非不可改变,只要教师耐心指导,采用诱导性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运用亲切、鼓励的语言,形象生动的讲解,以及优美、准确的示范,是能够激发学生积极要求练习的动机与兴趣,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的。具体而言,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激发内部动机
  学习动机是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人类的一切活动总是受某种目的的驱使,学生学习体操的行动是否积极,同样与他们学习目的是否明确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做育人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作为一名合格体育教师所应达到的体操技术技能目标,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二)打好学习基础
  体操动作对身体各种素质要求较高,特别是灵敏、柔韧、协调、上肢力量素质。这些素质是学习和掌握动作的基础。因此,在课中,教师要根据体操专项特点,结合学生素质的具体情况,有目的地进行素质训练,为学生学习技术动作打好基础,基础扎实了,学动作就变得容易,学习信心也会因此得到增强。
  (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举止言行中要体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素质差的学生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耐心。在教法上,运用简明扼要、形象生动、风趣幽默的讲解,准确、优美的示范,因人而异的教法,以及各种鼓励性的语言,加强心理素质培养,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四)适时运用保护与帮助
  学生在进行练习时,会因稍一疏忽、犹豫或因身体素质差技术掌握不好,导致动作的“失败”或受伤,因此教师要适时地运用保护与帮助的手段,保证他们的安全,使他们放心大胆地做练习。应注意的是要根据学生掌握动作的熟练程度适时脱保,以防其产生依赖心理。
  (五)严师出高徒,应鞭策学生学习
  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评分的方法,进行动作技术的考核,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动作技术的情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考核也是对教学质量好坏的一种检验,利于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因此,考核的要求应是严肃、认真,公正准确的,不宜为了暂时提高学生的兴趣而降低考核标准,避免学生在考核中产生侥幸心理,以鞭策学生养成勤奋学习的良好学风。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