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论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教学
 

论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教学

发布时间:2019-07-18 03:58:50 影响了:

  摘要:要提升文言文教学的高效性,教师在思想上需以言为先,以言领文。在具体实践中,从课标、考试大纲出发,根据文本特点,尽可能站在学生的立场,采用自主诵读、以今推古、以言领文的方法,将“难懂”“费解”的“古董”文言文以简易通俗的方式传递给现代的学生,最终实现文言文教学“文”“言”兼修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乐意地享受“古文”这一“盛宴”。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以言领文;高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089-01
  何谓“文言文”?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绪论》中指出: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文言和白话。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文言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所使用的一种最基本的书面语形式。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难点。就目前的社会状态而言,文言文已经失去了它所依存的语言环境。但文言文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且现代汉语中的很多词语的用法依然保留着文言的痕迹,所以不论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还是语言延续的角度,我们都不能放弃文言文,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集中高效地展开文言文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考虑。
  1.注重诵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先教会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如节奏、语气、语调、语速。在课堂上我通常会抛砖引玉,提出问题“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激起学生的诵读兴趣,再引导学生对比揣摩各种读法,争相发表意见,在争论与研讨中,在模仿与实践中,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达到“理解的朗读”。除了在课堂上诵读之外,还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朗诵比赛。在诵读活动中,逐渐提高学生的古文鉴赏能力。
  2.联系实际,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现象:部分学生以古人生活的时代与现今相差甚远,不能理解文章的内涵为学不好文言文的借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寻找课文和学生现实感触的共振点,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产生与作者、作品情感共鸣。比如学习《报任安书》时,我在课前先播放一些励志的流行歌曲如《隐形的翅膀》、《真心英雄》等营造氛围。在讲解课文时,适当引导学生如何看待司马迁为了完成心中大志而忍辱偷生,再结合学生个人经历,谈谈在逆境中怎样保持良好心态,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发表意见。这样,学生和作者、课文就一下子沟通了。再如学习《原毁》时,让学生联系自己与别人交往时态度,理解课文语句,进行赏析;并且学习文章的章法结构,进行写作,这些都能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3.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体现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苏教版国标本高中语文教科书,根据学生精神成长的需要确立学习专题,每个专题以人文母题为统领,而每一个专题、每一个板块都以语文学习活动为支撑点和立足点,以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宗旨。每个专题紧紧围绕“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条主线,设计了一系列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而又实在有效的语文实践,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落到实处。而“笔落惊风雨”“如琢如磨”“语言的现场”“寻觅文言泮梁”等专题,则直接指向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每个板块学习活动的设计,都努力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使整个学习过程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还立足于学生良好语文学习方式的培养,创设了“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三种全新的呈现形式。每个专题都设置有"积累与应用"专栏,确保语文学习一系列具体要求的落实,打通了学生课内外的语文学习,突出语文的积累和应用,同时保证了表达与交流在教材中的应有位置,并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必要的知识介绍。学习材料的选择,无论是传统课文的保留还是新篇目的引入,都坚持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标准,并且对一些传统篇目进行新的解读,使学生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获得精神的成长。
  4.以言领文,学生自主反复诵读,不求甚解把握文意
  课程标准要达到的目标是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如果一篇文言文,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借助反复诵读,能基本理解大意,这时对文本中无关痛痒的个别语言障碍,教师大可直接过滤,无需吹毛求疵、面面俱到,徒增学生负担。比如教授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这一篇课文时,因注释非常详尽,再加上先叙事后说理的写作手法,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故教师无须过多讲解。但需强调的是文言文作品因其年代久远,即使是对语文感觉甚好的学生也仍须诵读多遍方能把握大意。因而,在文言文教学之前,我总要求学生们反复诵读文本,或利用早读时间,或利用傍晚夕阳西下时分,放声诵读。但千万不要强求背诵,从学生所能接受的心理空间来说,在他们对费解的文言文产生好感之前,不要令他们因文本之外的因素对文言文拒而远之。在自由宽松的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学生能以对言的理解来带动对文本基本意思的把握,初步达到以言领文的目标。这恰恰是新课程要实现的自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目的。但对于诸如《逍遥游》和《苏武传》这样的不借助注释,存在阅读难度,影响对文本意思的判断和理解的课文,那就需要学生圈画并进行探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